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海宁村级红十字会关爱困难群众 村庄里的温暖驿站
2018年08月31日 06:28:2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沈鑫

  浙江在线8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沈鑫)处暑已过,暑意未消。8月27日中午,记者来到海宁马桥街道新塘村时,当地一些残疾人士正在村红十字志愿服务站的活动室里下棋、看书,欢笑声不时传来。

  “这里,很好的!”面对记者,智残人士石遥(化名)笑得非常开心。和石遥一样,住在这里的32名智残、肢残人士,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新塘村红十字志愿服务站设立在当地一家企业内,主要为当地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职业培训等服务。企业负责人、新塘村红十字会副会长俞贾松介绍,在被招进服务站之前,“石遥们”基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两年来,在志愿者的耐心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下,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石遥们”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可以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

  残疾人家庭大多收入少、开支大,生活存在一定困难。进入村里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站后,这些残疾人逐渐从需专人监护看管的人,变成了能自食其力并能给家庭带来稳定收入的人。服务站所在的企业,除了给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稳定工资外,还给他们交了“五险”,让他们未来生活更有保障。石遥的母亲说:“自从来到这里,儿子就像换了一个人,他每周的收入,让我家日子可以轻松一点。”

  志愿服务站是新塘村红十字会帮扶困难群体的一个缩影。2016年3月,作为我省较早成立村级红十字会的地区之一,马桥街道9个村(社区)同时设立村级红十字会。与省、市级红十字会不同的是,村级红十字会,以服务困难群众为宗旨,为有困难的村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走在新塘村的路上,记者随处可见关于红十字的标语和宣传栏,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穿着志愿者服装的红十字志愿者为大家服务。

  65岁的姚季林不会忘记村红十字会在关键时刻的鼎力相助。2016年10月,姚季林因车祸受重伤,肇事司机拿不出赔偿款,老姚欠下很多债。一筹莫展之时,村党支部书记、村红十字会会长姚强忠和志愿者来到他家,送上5000元救助金,还号召全村热心人士为他捐款。

  新塘村红十字会目前有80名会员和500多名志愿者,村内17家企业全部加入。两年多来仅村民捐款就达10多万元。为了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村里成立了“红十字博爱救助金管理小组”,村民都可以监查资金的用途和去处。

  “捐款都用于帮助本村困难群众,每一分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这样更加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村民周晓峰说,他已经3次为村红十字会捐款。目前新塘村3300多名村民中,有2000多人为村红十字会捐款,200多人受到过救助。

  随着村级红十字会组织的不断发展,“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也在村里传承。“这两年,我们村有个‘三多三少’现象:好人好事多了,公益活动多了,无偿献血多了;打架少了,打牌少了,‘嚼舌根’的少了。”姚强忠说,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00多位村民参加了无偿献血,50多人登记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参加过公益活动的村民,占全村人数一半以上。

  “器官捐献、遗体捐献等行为,现在也被越来越多村民接受。相信以后,这样的暖心事会越来越多。”海宁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周国平说,就在上周,新塘村一位89岁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签订了遗体捐献意向书。村级红十字会在海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让困难群体得到帮助的同时,也很好地提升了社会风气。海宁现有村级红十字会54个,计划到明年年底,全市200多个村全覆盖。

标签: 服务站;海宁;马桥街道;村民;石遥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