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王杭徽 黄建青 杨丹娜)开设垃圾分类体验馆,展示变废为宝的展品,教授居民酵素制作方式;学校与所在社区签订小小楼道长协议,“小手牵大手”宣传引导居民垃圾分类;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绩效恳谈,对垃圾分类的建设与运营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丢垃圾几乎是每个家庭每天都会做的小事,但如何正确丢垃圾——垃圾分类,却是关系生活环境改善,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大事。
2017年,嘉兴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省、市两级人民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目标要求,一年来,嘉兴生活垃圾分类小区从无到有、分类队伍从小到大、分类体系从缺乏到建立完善,全市掀起了政府推动、多部门协同推进、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高潮。
奏响新时期的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洁净美是第一大前提。
眼下,随着城乡垃圾分类处理的不断纵深发展推进,这场“绿色革命”,正在深刻改变嘉兴的城乡面貌;而随着人们文明行为方式的逐渐养成,垃圾“随手分”,正成为嘉兴市民健康生活的新时尚。
一个积分
垃圾分类融入百姓生活
刷卡、扣除积分、完成结算……晚饭后,家住嘉兴市区府南花园的张金霞和家人一起来到小区门口的戴梦得超市,购买了酱油和餐巾纸,一共花了21.8元。
“不需要我掏钱,用的是卡里攒的积分。”张女士举着手里的“嘉兴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卡”摇了摇。只见这张积分卡与银行卡一样大小,正面写着“嘉兴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卡”字样,卡的左侧有一个二维码和一串编号。
“每家一张卡,这个二维码和编号就相当于识别码,用扫码枪一扫就能知道这是谁家的卡、里面的余额有多少。”据嘉兴市分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10月开始,嘉兴开始在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收集中推广积分卡。
在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小区,可回收物收集车会每周两次定时定点上门回收。根据可回收物的种类和重量换算得出的积分,就自动存储到这户家庭的账户中,在这张积分卡里。
“这卡就像银行卡,一个积分就是一分钱。正确丢垃圾存积分,买东西刷积分花钱。”如今,在嘉兴市区两家重点商贸企业——戴梦得和江南超市,100多家直营店全部可以接受“嘉兴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卡”刷卡消费,并可以享受刷积分享2%折扣的优惠。
在桐乡,今年该市还全面升级积分兑换模式,将可回收物回收价格按市场价上浮5%,兑换物品价格采用超市批发价,低于超市零售价。“一高一低”之间,吸引市民关注与参与垃圾分类。今年8月,嘉兴正式下发《嘉兴市可回收物积分兑换管理办法》,不仅公布了可回收物6大类16小类目录,确定了每周两次更新各类可回收物的浮动定价机制,还对市区开展可回收的居民小区、商户和单位实行积分兑换的具体流程和管理进行了明确,并通过“一高一低”模式,调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参与率和准确率。
卡片虽小,作用却大。经过1年的探索实践,截至今年10月底,仅嘉兴市本级城区就发放二维码积分智能卡16.2万户,使用户数10.9万,使用率达到67.3%。市本级3家分类回收公司共投入可回收物收集车110辆,智能回收秤106台,安排回收工作人员253人,累积回收可回收物7801吨,回收总金额1010万元,已兑换465.6万元。实现了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
一张嘉兴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卡,成为垃圾分类融入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据统计,截至目前,嘉兴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94%;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1%,资源化利用率达92%,无害化处理率100%。嘉兴全市生活垃圾增长量较2017年同比,实现负增长。
一张榜单
分类制度体系走向成熟
“大家虽然是一样的小区,但如果被评到‘黑榜’,感觉小区品质和档次一下就降低了。”随着垃圾分类半年度“红黑榜”的出炉,列入黑榜的嘉兴市区12个小区的物业负责人和社区负责人顿感压力。
居民小区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战场,是分类投放的主阵地,也是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率的最基础性环节。今年1月开始,嘉兴首先在市本级推行“红黑榜”制度。
每月,嘉兴市分类办会不定期组织力量,对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进行评比。评比项目共涉及宣传培训、设施设备、分类质量、监督管理和其他五大类12方面内容。评比结果,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名,前三名以市级月度“红榜”形式通报,后三名则以市级月度“黑榜”形式通报。
一方面是破解“垃圾围城”难题的刻不容缓,另一方面是推行垃圾分类的任重道远,面对这一矛盾,嘉兴从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伊始,就以体系化建设为抓手,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五大工作体系,即务实的组织保障体系、统一的标准体系、完善的收运处体系、通俗易懂的宣传培训体系和多层次的监督考核体系,以此保证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嘉兴市委、市政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2018年度对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及市级机关部门(单位)五型机关考核。市本级还建立了市领导、市级部门联挂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机制,35位市领导分别联挂到91个社区,每季一督查,带头下沉联挂督导,市级机关每月一检查,帮助解决分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社区分类工作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间收运、末端处置三个环节,嘉兴着力建设和完善了配套的收运体系。
通过统一设定便民的前端分类投放设施、规范的中间定时定点收运环节,实现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日产日清,有害垃圾的每月一次收运和可回收物的每周两次收运。
嘉兴对全市804辆环保密闭式分类运输车辆进行了统一规范。收运车辆均配以联单制管理、GPS定位和视频监控系统,喷涂统一的标识标志,规范混收混运现象,实行专车专用。末端处置则交由具备资质的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嘉兴还专门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分类宣传培训体系,明确要求小区每月各开展一次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游戏、文化表演、实物展示和上门入户等活动,协助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一部法规
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在嘉兴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立法计划中,《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被列为一类立法项目。这也意味着,今后,嘉兴生活垃圾分类将“有法可依”。
自2017年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嘉兴就以制度化为保障,全面规范垃圾分类工作的各个环节。先后制定下发了《嘉兴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和《嘉兴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全市2017至2019年的工作目标和市本级的具体行动方案。
针对标准化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还先后制定了《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标准》《嘉兴市可回收物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辆标准规范》《嘉兴市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标准》《嘉兴市区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监管办法》《嘉兴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保障全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规范统一。
破解垃圾分类这一“世界性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嘉兴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嘉兴将通过“四个导入”,即提质提效要求、常态运作机制、整建制推进、分类意识向分类行动转变,努力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按照省垃圾分类目标任务,2019年,嘉兴要提前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全覆盖。同时,在完成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基础上,从数量扩展向提质提效转变,重点在分类劝导和分类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分类质量作为分类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
在完成省市短期分类目标的前提下,嘉兴将努力把工作重心向常态化运作转变。鼓励各地各相关部门,制定落实符合实际、更接地气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和文明风尚等创新制度。同时,建立长期持续的分类宣传工作机制,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分类宣传,不断浓厚分类氛围。
接下来,嘉兴还将在原有系列点线推广型分类示范成功经验的指引下,把亮点连成片,逐步向周边区域扩大影响,以街道为单位开展区域整建制分类,在全市开展街道级的分类整建制考核评比,提高区域化分类质量。
“垃圾分类是一件美丽的事,要把垃圾分类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文化,让我们的家庭更美丽,小区更美丽,城市也更美丽!”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不是简单的举手之劳,而是一个科学体系,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也反映了民众的素质高低。嘉兴将从市场、法律、制度、宣传等各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攻克工作中的堵点、难点,让垃圾分类制度在各地“落地生根”,真正成为嘉兴市民日常生活新时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