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新华社点赞!平湖羽绒服产业书写“无中生有”制衣传奇

字体:
—2023—
01/07
09:24:41
2023-01-07 09:24:4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不产羽绒,产出全国一半以上的羽绒服》一文,点赞平湖羽绒服产业演绎出一场“无中生有”的制衣传奇。全文如下:

  眼下,冬意浓、寒意重,羽绒服成为大家御寒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你也许未曾想过,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羽绒服产自一个并不算太冷的地方——浙江平湖。这座人口只有70万的江南小城,羽绒服年出货量超1.5亿件,年销售规模约300亿元,演绎出一场“无中生有”的制衣传奇。

  开辟新赛道闯出大市场

  每到冬天,在浙江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开了20年档口的老徐,每周都要驱车一个半小时前往嘉兴平湖市扫货。在这里,他总能以远低于商场售价的批发价格拿到心仪款式的羽绒服。

  如今,仅靠着羽绒服这一单品,平湖就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客商,不远千里来挑选最具性价比的货源。这里聚集的2000多家羽绒服商户,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研发生产线。旺季高峰,每天从平湖市场发出的羽绒服就超120万件。

  20世纪80年代,嘉兴平湖市凭借着濒临上海、杭州的区位优势,拥有了第一批服装加工厂,并慢慢形成集群效应。其间,国内外品牌服装先后崛起,在市场跑马圈地,平湖的服装订单接到手软。

  “那时候,老板们加快投资建厂、升级工厂设备、扩充工人数量,产业前端的面辅料等原材料供应也源源不断聚集于此,平湖慢慢建立产能优势,并在家门口配备了专业的大宗服装批发市场。”平湖·中国服装城常务副总经理吴学全说,“客商在服装城看好款式,大多数就在平湖完成了生产配套,不少档口也有自己的合作制造商。”

  20年间,平湖逐渐打下“世界百件衣,平湖有其一”的供应链江山。

  然而快速发展背后,代加工的路径瓶颈开始显现,在国际外部环境变化、用工成本增加、服装原料价格暴涨等因素影响下,平湖服装企业的订单开始流失。直至2014年,服装城档口的羽绒服大卖,为市场发展窘境撕开了一道口子。商户们发现,相比于其他服装,羽绒服更受各地客商的青睐,性价比也更高。

  于是,在当地政府、资本等因素的撮合下,平湖上千家生产厂商决定整合生产线,利用先前积累的技术和渠道优势、单点切入附加值较高的羽绒服赛道、大力发挥集群效应,全面形成以羽绒服装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如今的平湖,已经拥有全国体量最大的单品类羽绒服装专业市场,不仅承包了中国50%的羽绒服,还进入全球百强专业市场行列。在平湖,大部分人都在从事和羽绒服有关的行业,细分的专业市场直接就业近万人,而生产、配送、设计等行业则带动就业10万人。随着订单量逐年增加,每年光市场物流费用就达10亿多元。

  “现在重新审视平湖的抉择,我们会发现这不仅是平湖产业升级的过程,更是区域产业链重组的缩影,抛弃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制造业,去占领门槛更高的细分行业是大势所趋。”吴学全说。

  以原创设计驱动“源头好货”

  对于平湖而言,掌握一手货源的规模优势,确立供应链市场“霸主”地位只是起手式,在智能化提速的产业进程下,品牌创新、设计能力和全球化布局才是平湖各家羽绒服企业赖以生存的王牌。

  和用户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平湖企业家张浩然,很早就明白“款式”和“原创能力”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性。“过去那种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没落,在平湖每个羽绒服厂家都越来越重视设计、品牌的重要性。”结合当下羽绒服的销售行情,他要配合消费动向,进行大量的改款设计。

  “如果企业只做代加工,一件羽绒服最多只能赚20元,现在人工贵,可以说大部分时候都是亏钱的。”张浩然告诉记者,“如果生产我们自己品牌的原创羽绒服,一件可以赚80到100元,利润翻了好几倍。”

  过去平湖的服装厂比的是产能、规模,如今大家最爱比的是款式、样式,谁家的羽绒服更适合市场的审美。既要保暖舒适又要款式好看,还要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市场上的消费者也在倒逼工厂提升“设计审美”。

  必须拥有自主品牌、原创设计的制造基地,已经是平湖羽绒服生产厂家对自己的定位。脱离最原始生产阶段的厂家、有野心的商家都想站在“时尚高地”上,让更年轻的消费者认识自己。因此,每年平湖羽绒服市场都会涌现上万个“新款”。而为了配合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2019年起,“平湖·中国服装城”连续出台了“提升市场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和“款式备案登记制度”。商户们将自己研发设计的款式进行备案登记后,服装城将对款式进行保护,严厉杜绝随意抄袭、仿制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有了原创的底气,本土的羽绒服品牌开始把眼光瞄向了海外。几年前,嘉兴人邱佳伟自创的“Orolay”羽绒服就进入了亚马逊平台服装畅销榜,甚至成为女式羽绒服的销冠,受到美国消费者的热捧。

  在邱佳伟看来,一件真正的爆款,或多或少都是在时代背景下迎合大众口味的设计。亲民的价格,保暖时尚的特性,为“Orolay”的走红奠定了基础。“你在纽约如果不认识‘Orolay’,就相当于在国内不认识波司登。”一位纽约留学生曾这样评价“Orolay”。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邱佳伟的产品在美国的销量平均每年以300%至400%的速度增长。因为去掉了中间环节和大品牌的附加值,邱佳伟实现了自己“平价奢造”的梦想。

  多重压力下的逆势突围

  “近年来服装行业增速明显放缓,但平湖服装城作为一级批发市场、羽绒服货源基地,行业发展态势总体可控。随着天气逐渐变冷,预计本月仍会有一波销售‘高潮’。”吴学全说。

  吴学全认为,平湖羽绒服产业能维持韧劲,关键得益于本土加工制造业优势,以及这些年来平湖企业不断转换赛道,往产业链深处寻找机会,同时抓住国内电商的发展红利,把平湖羽绒服“搬”上互联网。

  如今,平湖的服装档口店铺最忙的不是老板,而是穿版模特。伴随着不断的吆喝声,模特会飞快地换衣展示当季新款。线下经销商、电商店主、MCN机构和主播团队的供应链工作人员,都会在这里选品、拿样、订货。

  “宝宝们,这款羽绒服是我们今年的新款,保暖功能升级……”这个冬天,抖音、拼多多等平台上,平湖羽绒服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词。“双12”期间,抖音电商直播基地里,主播们正在忙着带货直播,在基地内有100多个直播间。服装城的成功带动了周边直播基地的兴起。

  羽绒服通常需要提前好几个月生产,12月是羽绒服销售旺季,但工人们通常从9月就开始忙碌,不提前备货根本顶不住电商的拼单狂潮。“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供应链做支撑。”嘉兴创羽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钱强说。

  依托国内强大的制造业基础,面对市场的需求,包括创羽服饰在内的众多企业反应快速,在备全货品的同时,又降低库存风险。面向全球,兼具产能优势和互联网思维的新兴企业,无疑站在了新的起跑点上。

  “在全球市场,过去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和终端都被国外品牌所把持和垄断。要想在发达国家市场去推中国的品牌,确实有困难。”钱强说,如今,低客单价、贴合需求、小批量生产、快速迭代升级……这些大品牌的短板,恰恰成为平湖本土新兴羽绒服企业的竞争优势,折射出跨境电商产业赋能“中国制造”的精彩一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平湖;羽绒服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这座人口只有70万的江南小城,羽绒服年出货量超1.5亿件,年销售规模约300亿元,演绎出一场“无中生有”的制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