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宜人的峰源乡西坑村。萧遥 摄
浙江在线1月10日讯 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是不少山村存在的现象,在丽水莲都区峰源乡,这一现象十分典型,正处于任其衰退还是重新振兴的十字路口。
在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冲击下,世纪之交时农民收入在全区还居前的峰源乡村,短短十几年变成了典型的“空心化”“老龄化”乡村。这个离市区和高铁一个小时多车程的乡村,状况让人吃惊。
近期,我们在峰源乡进行10多天调研,走遍8个行政村和多数自然村,同近百位村干部和农民聊家常、算收入账,得到大量翔实材料,并对振兴乡村经济提出建议。
处在衰退或重振的十字路口
峰源乡人口大量外流,“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全乡8479人中,常住人口仅约1800人,占总人口的21%,79%的村民离开了家乡,一些村常住人口只有百分之十几甚至更低。同时,在21%的常住人口中,80%左右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我们走进一些自然村,“全村人”集聚在一起,只有七八个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随之出现的,是耕地抛荒、山地荒芜、竹林闲置,全乡2.3万亩耕地中70%以上荒芜,20多万亩山林的95%以上闲置。
调研发现,除了两三个靠近乡政府的村还能看到新房子,10几年乃至几十年未再建房的村比比皆是。多数村的房子人去楼空,还有很多老宅年久失修,已经破损或部分倒塌。还有一些自然村多年“空心化”后,已在政策推动下实施异地搬迁。
高山蔬菜丰收。
或许是物极必反,峰源乡已退无可退,更可能是经济发展的大浪潮开始影响峰源乡村,在内外联合作用下,峰源乡村悄然发生一些变化,新能量正在积蓄。
峰源乡拥有众多优质旅游资源,有气势恢宏的峡谷、秀丽的山峰,有梯田层叠的观赏体验养生农业,还有不少正在消失的小山村,呈现“奇特的残缺美”。一波民宿经济发展浪潮,开始点燃乡村旅游希望。近年来,峰源山村民宿旅游市场悄然兴起,库坑、夏庄、小山垟民宿专业村已形成,一年来已有几十个农户的200多个床位开始营业,年营业额最高的一家达到20万元,更多农户正在筹划创办民宿。
企业资本、返乡农民工、乡贤等优质资源,开始向峰源乡村流动。惠民集团计划在峰源发展生态有机农产品和高端民宿,缙云一家公司计划投资至少5000万元建休闲度假区。二三十位在外打工的农民回峰源创办民宿和从事规模农业开发,这一趋势还在扩大。优质资源流向乡村是一个重要信号,表明峰源乡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节点。
乡村正释放出发展的潜能。远处的山、流动的溪、迷人的峡、消失的村……丰富的旅游资源,足够支撑全流域大景区的市场前景;高山的生态、层叠的梯田、广阔的空间、充盈的山水……独特的农业资源,足够打造一个生态有机健康的农产品大基地。峰源乡村的优质资源,这一内在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正散发着市场发展的青春魅力。
如何对待偏僻山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任其衰退未必是坏事。另一种则认为,让更多乡村衰退甚至消失,带来的各种负面作用是当下无法预料的。
可以说,峰源乡村正处在衰退或重振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最终决定于内在生命力和外部推动力的双重作用。峰源乡村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潜力,具备开发和重振的发展价值。当地绿水青山的含金量很高,具有乡村旅游和养生农业开发的巨大潜力,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市场前景广阔。优质和丰富的资源不为发展所用,是对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何况先知先觉的市场、资本、企业家,已把投资和开发的眼光盯住峰源乡村,如果政府加以推动,重振的机会就会出现。
但峰源乡村能否重振,最终取决于那里世代生活的农民,他们的回答从一些细节可见一斑。在峰源乡最偏僻的金坑自然村,尽管常住人口只有十来个老人,还有一对回乡创业两年的80后小夫妻,但村民共同投资的祠堂刚建成。或许多数村民不会再回来,但祠堂这一农村文化根源仍能牵起村民的乡愁。这告诉我们,一个山村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只要某个时间节点到来,有人会乐意回来。事实上,近年来全乡有二三十人陆续回来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峰源山村出去打工的大多在2010年以后,多数以体力劳动为主,经济基础不够坚实。据调查,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外生存压力较大,返乡概率也较大。在丽水山区,峰源算不上偏僻,也没有理由让其衰退,应立足开发和重振,为莲都和丽水未来发展布下一步重要的棋子。我们的结论是,作为莲都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是把重振峰源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的时候了。
高山稻谷种植基地。高金龙 摄
振兴乡村经济的两大路径
解开峰源乡村发展的“死结”,关键在于找准经济发展和振兴的路径。
打造以“峰源”为品牌主体的生态有机高端农产品聚集地、以“远处的山”为旅游品牌的全乡域旅游大景区,这是峰源发展的两大路径选择,是乡村经济振兴的两只翅膀,也是这次调研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峰源,“峰”是山的最高处,“源”是水的源头,连绵不绝的秀美山峰和清澈甘甜的山泉溪水,种养出的农产品令人顿生好感,让人放心。峰源全乡耕地面积有20192亩,林业用地有19万亩,植被覆盖率93%。全乡平均海拔735米,具有独特的高山气候、资源和环境,具有发展生态有机高端农产品的巨大潜力和空间。
引进资本种植高山梯田水果。惠民集团董事长任平说,他们正在接洽日本葡萄种植专家,来峰源规模发展高山梯田葡萄,短时间内能实现至少3000亩梯田流转。这一品种的葡萄销往日本,一串可以卖1000元人民币以上。在峰源一些村,猕猴桃、桃子等水果种植经济效益比较好,如果能把日本、中国台湾高端水果品种引进种植,梯田水果面积规模达到1万亩左右,将让峰源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山地经济作物发展前景看好。当地一些山顶有几百亩不等的山地,有些已种上中药材、油茶等经济作物。油茶是莲都传统优质产品,适应山区种植,一些村种植油茶已成规模。云和电站企业集团在峰源开发生态有机茶叶,规模达300多亩。峰源有面积甚广并基本空闲的山地,种植玉米、地瓜、油茶、香榧、茶叶等适宜。只要品种优良,规模种植,坚持数年可以让大量荒芜的山地成为“聚宝盆”。
养生农业初现端倪。尤源自然村从2016年开始发展养生农业,几位70岁的农户每亩种植高山蔬菜净利润达5000元。郑地村叶建平种植110亩生态有机稻,每亩净收入也达5000元。峰源大面积种植的茭白,因为高山绿色概念,每亩净利润达3000元以上。如果把峰源的耕地有规模地发展养生农业,满足当下城市消费者对生态有机食品升级的需求,养生农业将成为前景看好的产业。
自然生态养殖业未来可期。189平方公里山区、20年休养生息,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食料资源。金坑村80后村民金友品夫妻,投入30万元养牛羊,通过山地纯天然放养繁殖,一年可卖100只羊、10头牛,收入最低也有23万元。峰源的牛、羊、猪、鸡、鸭养殖全是自然生态的,可以形成绿色有机畜禽产品生产基地。
开发竹林打造“绿色银行”。峰源乡村满山是毛竹,4万多亩竹海构成山林主体,可惜这些竹林几乎自生自灭,90%以上没有给当地农民带来收益。如果竹海能够被开发利用,仅直接收入就能成为可观的“绿色银行”。
10多天调研,我们发现,峰源“远处的山”构成一片奇特景观,成为最有特色的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可以打造“远山之美”“远处的山”“山峰美景”等旅游品牌,把全乡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设计和开发。
围绕“发现远山之美”和“走进消失村庄”两大亮点,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要不断组织“寻找远山之美,发现远山之秀,欣赏远山之画”以及“走进消失的小山村”等主题系列活动,让人们发现和欣赏山之美、峰之美,来寻找消失的小山村,品味残缺的美,不断吸引游客到来,培育乡村旅游大市场。
可选择一批观景点进行打造,把观景点串成一条旅游线路。考虑到景区建设需要更多资金和时间,峰源景观最大优势又在“远处的山”,因而暂时不急于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具体的景区。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建观景平台,投资不会很大,并可形成旅游线路。第二步等旅游市场形成一定热度,看准具体景区,引进资本进一步开发。
十大观景点(平台)的选址。可暂时取名为“远山系列”。赛坑村林场一带是观看猕猴峡壮丽景观的“远山一号”,猕猴峡是丽水十大峡谷之一,峡谷气势恢弘,又长又深又险,山顶远眺,变幻的景观美不胜收。水牛坪山顶系是“远山二号”,海拔1100米,视野开阔,群山美景尽收眼帘,更珍贵的是山顶有900多亩大空间,可建成一个独立的景区和休闲度假区。大山峰系是“远山三号”,这里原是区林场,避暑纳凉和秀丽景观小有名气。赛岭头、中药材基地两个山峰系是“远山四五号”,站在这两处一览众山小,别有一番风景。小紫垟可称“远山六号”,从这里看群山堪称一绝,宛如一幅油画,群山罩在云雾中,特别是竹海的黄与翠山的绿交织融合,展示出壮观秀丽的画卷。
峰源的山村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西坑、郑地有一些古村落和清末民国的古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不少正在消失的自然村,大多在半山腰上,几十上百户集聚,但久无人居,这种宁静、残缺的美格外吸引游客,会形成一个奇特的旅游市场。
峰源的梯田、竹海、农业,都能成为优质旅游资源。可以精选10大观景点,串成一条旅游线路,其间还可建立若干小观景点,供游人观景、拍照、呼吸空气。
发展乡村民宿是峰源打造全乡域旅游和农民增收的决定性一环,旅游热点打造同积极发展民宿应该同步推进,形成以观景平台为龙头,自然景观和梯田农业为主体,乡村个性民宿为支撑的旅游格局,让人们欣赏远山之美,陶醉自然景观,选择居家生活。
大山峰天湖。
需要着力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个地方的发展,已进入顶层设计、综合思考、集成方案、整体推进的时代,峰源的发展和复兴,要着力解决以下若干问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凸显峰源乡村旅游优势。峰源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乡村旅游,当下最重要的是包装和推出若干个旅游项目,引进资本,尽可能高层次地开发乡村旅游市场。以打造一批观景点(平台)为重点,尽快形成旅游线路和市场,这是实现最少投入、最快速度、最佳切点、最好效益的选择。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确立全乡域旅游设想,要有统一规划和整体推进意识,不要零打碎敲、单兵独进。二是确立抓高层次项目开发的理念,不能“丢到篮里都是菜”,闲置资源是一种浪费,低层次开发是更大的浪费。
谋划建设一个微型小镇。峰源乡要打造生态有机高端农产品聚集地、全域旅游大景区,必须有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集成、产业配套、充满活力的微型小镇。这个微型小镇应当是一个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一个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生活的小镇。从调研看,夏庄村较为适宜建设富有现代商业气息、适合休闲旅游的微型小镇。
把全乡建成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集聚中心。峰源乡大量闲置的土地和绝佳的地理位置,能为城市提供丰富的生态有机农产品,应坚持规模开发、综合开发、高端开发。一是引进资本、项目化、综合高端来开发。二是吸引在外创业、有一定成效的峰源人回乡开发。三是抓种子工程,从优良品种源头抓起,逐步形成以优良品种为基础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四是让养生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抓住土地流转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峰源乡土地大量抛荒和流转价格低下,为规模开发生态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广阔前景。一是改变当下农户之间零碎的土地流转方式,由村委会组织流转。二是可先由村里统一流转,尽可能成片、成村有规模地流转,区里可预先垫付部分租金,再以项目形式对资本或大户进行稍高层次的流转开发。三是以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单一效益较低的农业结构,引进资本开发高端农产品。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乡村复兴需要创业农民工返乡,这次调研得出两个预判结论。一个是在家乡就业,如果家庭经营性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上下,有相当一部分50岁以上的农民工会返回乡村。另一个是,如果在农业规模经营、民宿经济或旅游服务业等方面提供更多创业空间,40岁以下的中青年农民工也会乐意回乡创业。这已是近年来出现的趋势,现在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就业机会。如果每年吸引一定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再由市场来决定一定量的劳动力回乡就业,乡村复兴指日可待。建议做好在外人员情况调查和资产情况排摸,选出一批有资金实力的“峰商”,联络乡情、做好项目包装推介,力争3年内有100人到200人回乡创业。
打造一批以中低档为主体、各具风格的特色主题民宿。民宿将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经营模式,也将是农民增收的最大突破口。峰源乡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要让民宿经济成为新业态,必须在未来3到5年内,发展民宿床位1000个以上。要深入开展农村住房调查,摸清家底;做好乡村旅游、民宿整体形象包装宣传和市场营销,发动农民发展民宿;做好村庄道路、水电、网络、游步道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民宿建筑风格管控,引导农民根据房屋特色,建设个性化、主题化民宿,形成以中低档为主、兼顾中高档市场、各具风格特色主题的民宿;加强服务培训,加快民宿业主从农民向服务业者的身份转变,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发挥4万亩毛竹的经济效益。毛竹集众多用途于一体,可广泛应用于建材、建筑、绿色食品、医疗保健、日用品、旅游工艺品、文体文艺器材及环境绿化美化等领域。峰源乡要同农林等部门对接研究,想方设法通过产业化开发,让笋竹发挥出更大经济效益。
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制约峰源乡发展的最大障碍在道路,要紧紧抓住3条道路:第一条是市区到峰源的主干道,要早日规划实施从九龙乡到丽水大港头的隧道项目。第二条是全域旅游环线道路,要努力争取资金拓宽、硬化道路,在关键点位建设观景点(平台),打造峰源全域旅游的精品线路。第三条是农业开发的机耕路,配套完善才能打通农业开发的制约瓶颈,吸引资本把土地山林资源开发利用起来。
鼓励乡贤为家乡作贡献。乡贤能引起当地人的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要重视现代乡贤文化,以改革的气魄,在土地和宅基地等方面创造条件和政策,鼓励一批乡贤回家乡,既可满足乡贤渴望回归故里、寻味乡愁的情感诉求,又可为家乡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比如,可以在政策上作出调整,允许他们改造或新建房屋,按一定比例给予村集体资金支持或者帮助困难村民新建房屋等,带动乡村再造和复兴。
以开放促发展,让更多优质资源流向乡村。即将走向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相当高的浙江,在反哺和复兴“空心化”乡村方面,既有强劲经济实力,又有加快发展的空间需求。峰源发展和复兴,也是一件多赢的事,要在旅游、农业、养生、健康、休闲等方面全方位对外开放,让资本、人才、文化、产业、企业、创客等一切资源流向乡村。特別建议在一些具体政策措施上,如土地确权、土地“三权分立”、土地市场配置、引进资本和人才力度、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面,必须打破一些条条框框,不能太拘泥于一些限制条件,只有在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才能形成开放促发展的新局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