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再访苏村:反思之外 治理加码
2017年01月26日 06:37:45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

  王雨民认为,教训主要有两个,一是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不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同样,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反思,撤离手段和措施够不够,是否需要加强。“这也是我们把苏村作为一个警示教育基地的重要原因。”他说。

  苏村将建自然灾害警示科研基地。记者 史春波 摄

  浙江在线1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2016年9月28日”,这个黑色的日子被刻在了一块巨石上,十分刺眼。

  这是通往苏村灾害现场的路口,再往里走,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已是年关,挖土机依然忙碌不停。

  一头是受灾村民搬迁的安置新居,一头是依旧忙碌的治理现场,这是我们看到的苏村面貌。

  “苏村将作为一个警示科研基地,警示后人。”陪同钱报记者重访的是一名高工,遂昌县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科长王雨民,他从事地质行业有十多年。

  从灾难发生到事后的总结,王雨民全程参与。而作为在基层一线的地质工作者,他亦有自己的思考。

  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频发,特别是去年和前年,伤亡较重。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十方面民生实事第七条就是有关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可见政府之重视前所未有。

  从苏村到全省,我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警示基地

  在苏村的路口,我们接连碰到了两个参观团,他们来自遂昌的两个山区乡镇,带着特殊的目的,来苏村参观。

  “太震惊了!”带队的一名负责人这样感叹。他说,他们乡镇也面临着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但村民不愿配合,于是,他们组团来了苏村。四个月前,这里发生的山体滑坡,20多位村民遇难。“血淋淋的教训,教育很深刻。”参观者说。

  这个月来,这样的参观团已有不少。

  陪同我们的王雨民同样表示,“惨痛的教训应该警示更多的人。”他介绍说,根据规划,苏村将建成一个地质灾害警示科研基地。在一张效果图上,我们看到有大片的草坪,矗立的一块纪念石碑,远处就是灾害的现场,保留了虎牙状的巨石。

  “这次苏村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三重叠加的特大灾害,这样典型的现场非常少,因此,我们考虑保留了一些巨石等实物,更真实更直观。”王雨民这样解释。

  目前,苏村的治理已经通过了工程勘察,具体的方案也将进行专家评审,将在两年内完工。而治理的费用不菲。“保守估计近亿元。”王雨民说。

  当地政府人士说,用这么大的人力财力进行彻底治理,是为了让继续生活在苏村的人摆脱阴影,也是对遇难的20多位村民的一个交代。

  苏村教训

  这次重访苏村,王雨民觉得特别遗憾和痛心。因为他亲历了这次灾害前后的一切。

  他回忆了那几天的事。

  早在灾害发生前两天,王雨民就接到了苏村地质灾害预测员的电话。“山有点不对劲。”

  王雨民马上赶到苏村巡查,直到爬上对面的山坡,他才看到了一道百余米长的裂缝。

  他赶到北界镇政府,当晚,全镇动员,但是,直到第二天凌晨,才撤离了15人,大家不愿走。

  就这样,撤了又回,回了又撤,直到傍晚,灾害发生。

  其实,每年,王雨民都要去苏村七八次,这是一个重点隐患点,特别一到汛期,他都会特别关注。

  而早在2011年,国土部门也专门划出一块土地,给予搬迁安置。但搬迁的只有5户。此后,在遂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发布的该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均将“北界镇苏村”列入当地“因自然因素造成威胁农村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的“搬迁项目”中,并表示对该地的搬迁工作“要加快实施”。但遗憾的是,项目还未全部实施。

  “地质灾害有许多因素,预防要比洪水难。”他说,“应该说,这次苏村灾害我们是判断预警成功的。”

  那么,既然已经成功做出了判断和预警,乡镇干部已经多次劝离,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大的伤亡?为什么不能成功避免?

  对于这个问题,在事发一个多月后的调查报告里同样提及。

  “这确实需要我们反思。”王雨民坦言。

  他认为,教训主要有两个,一是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不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同样,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反思,撤离手段和措施到底够不够,是否需要加强。

  “这也是我们把苏村作为一个警示教育基地的重要原因。”王雨民说。

  苏村的教训,在全省来说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不仅苏村遇到,其他地方也这样。”一名地质专家这样建议说,“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更多地去普及和宣传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举措,特别是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去保障。”

  比如上海出台的《上海市防汛条例》就规定,如果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经劝导却仍未撤离的,可强制撤离。

  2016年12月1日,《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也新增了类似“强制撤离”的规定。

  但专门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丽水市政府副秘书长叶青就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地质灾害治理”的建议。他说,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避险避灾法,尽管《气象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避险避灾的职责义务进行了一些规定,但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地方党委、政府在开展避险避灾工作时,突出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经常出现“政府急百姓不急”“干部苦口婆心,群众漫不经心”的尴尬现象,给避险避灾工作带来很大被动,甚至造成巨大损失。由于缺乏有法律依据的强制措施,一些村民不听劝告不肯撤离,导致本可以避免的重大人员伤亡不幸发生,教训极其深刻。

  为此,叶青建议省人大开展避险避灾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研究,并向全国人大建议,开展避险避灾法的立法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开展防灾减灾、避险避灾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三年计划

  “政府每年都重视,但从来没有这么重视过。”从事了这么多年地质工作的王雨民深有感触地说。

  在遂昌,一场由县委书记挂帅的地质灾害大治理已经开始。几天前,王雨民还陪着省地质矿产研究所的专家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勘查调研,进一步确定避让搬迁范围及治理方案。

  “遂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42个,分布在17个乡镇,我们确保在两年内完成治理,一年内完成搬迁。”王雨民说,现在相关政策和工作方案已经出台,6个乡镇7个项目已经启动集中搬迁。

  遂昌所在的丽水市,地处浙江西南部,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区,地质环境复杂,是全省地质灾害发生最频繁并造成严重损失的地区之一。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丽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484起,其中有人员死亡的地质灾害8起,因灾死亡50人。特别是去年和前年,分别发生在丽水遂昌县苏村和莲都区里东村的两起山体滑坡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2017年1月3日下午,丽水市召开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消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

  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5004处,分布最多的地区是温州,有1800多处,其次为杭州、丽水、金华、衢州,均超过500处。

  在今年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十方面民生实事中第七条就是关于地质灾害治理——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个,新建、扩改建避灾安置点1500个,完成全部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治理。

  另据了解,我省还将实施地质灾害搬迁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具体怎么安排,春节后省政府还将召开专门的部署会。”省国土资源厅相关人士介绍说。

标签: 苏村;灾害;治理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