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鹏 胡元勇 县委报道组 朱映归)汽车从丽水缙云县城一路东行,大约半小时后,停在了一座三孔石桥下。这是一座尚未完工的桥,66岁的潘子加正和村民一起吆喝着搬运条石。满头是汗的他看到记者走近,卸下了肩上的扁担,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打起了招呼。
桥后面就是姓潘村了,潘子加是这个村的村支书。“你看这座桥上的三个孔,每个孔上都有字,分别是:震乡情、河山壮丽、功千秋”,潘子加介绍了一番后,还故意卖了个关子,“记者同志,你猜这三个词是什么意思?”
原来,三个词各取首字,连起来就是“震河功”,是为了纪念给村里捐款修桥的北京大学博士潘震河。让人吃惊的是,这个只有2100多人的偏僻小山村,算上潘震河,竟已诞生了17个博士,远近誉为“博士村”。
17位博士中,年纪最大的潘鼎坤博士已经92岁高龄,也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位博士。村里还出过“一家四博士”,潘淑芬博士和潘志坚博士是亲姐弟,姐弟俩各自的配偶也都是博士。
很多人好奇,一个小山村,怎么会涌现出这么多博士?这要归功于崇文重教的好村风。姓潘村是座古村,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这个小村走出了17位博士,70多位教师,目前村里还有11人在读研究生。
潘子加带着记者一路走,一路聊。走进村头的宗祠,木梁上悬挂着“武魁”和“尚志堂”等牌匾,显示了村子昔日的辉煌。目光所及之处,潺潺的贞溪流水从村中穿过,沿溪两旁,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屋内依稀传来儿童的书声。村里房前屋后满是杏树,“再过半个月,杏花就全开了,那时村里的‘杏花节’会引来一大批游客,整个村子就像山水画一样漂亮。”潘子加说。
从这里走出去的北大博士潘震河曾回忆说,村里耕读文化浓厚,祖祖辈辈勤劳尚学,深深影响了他。如今正在宁波大学读研究生的潘威康同学也告诉记者:“从记事起,爸妈都是用村里博士的故事激励我。这种崇文重教的风气,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
为了能让这种风气代代传承,姓潘村设有专门的“奖学金”,每年上重点线的本村高考生都能拿到500元奖励。此外,田汉勤博士设立了教育基金,以奖励村里的优秀学生,补助困难学生。
2015年10月,潘鼎坤博士回乡探亲,看到家乡变化,欣然捐资一万元用于植树造林。村里的其他博士也积极呼应,和村民一起打造博士山主题公园,村民在博士山上种下17棵桂花树的“博士林”。
“博士林”传承了风气,更带来了人气。周边各地的学子慕名而来,认种了50多棵新的“博士树”。姓潘村所在双溪口乡党委书记黄勇告诉记者,博士村正在成为一个品牌,以“游博士村,登博士山,种博士树”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正在发展中,希望借助乡村旅游这个载体,让耕读传家的好风气影响更多的乡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