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巡河,我就感觉有一件事没做,浑身上下都不舒服。”
日前,刚从医院出院的刘燕,还没撕去手背上挂吊针的创口贴,就穿起水鞋、拿起钳子,急匆匆地赶到市区丽阳坑支流“五一溪”巡河。
生病住院一个多星期,虽然有丈夫时常帮她巡河,但她还是不放心,“河水是流动的,每天都会发生变化。一天不看好,心里就不踏实。”
刘燕是莲都区白云街道“五一溪”的专职河道管理员,28岁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干起事来风风火火、井井有条。
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刘燕工作很用心。自从2014年5月开始这份工作以来,她连续三年时间一边坚持巡河,一边坚持记录“巡河日记”。大到污水排放,小到河里的一只矿泉水瓶,她都会记录在案,这一记就记了厚厚的15本。
让人欣慰的是,刘燕的“巡河日记”被省“五水共治”督查组相中,已经被浙江省展览馆收藏展出,向全省观众展示家乡这条河流的点滴变化。
她既是“找茬员”又是“侦查员”
每天一大早,送完孩子上学,刘燕就会带着巡河五“法宝”:巡河日记、手套、垃圾钳、雨鞋、塑料桶,准时来到“五一溪”进行一天的巡河。
刘燕所负责的“五一溪”,属于丽阳坑支流,全长3公里,流经城中村、拆迁区块、水库、产业园区、学校,情况复杂,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巡河一趟,顺利的话基本要花上两个半小时。每天上午,刘燕一边巡河一边把发现的问题,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巡河日记”上。巡河结束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交办。每天下班前,她还会再次跟进,看看问题是否解决,这些也会如实记录在“巡河日记”上。这样一来,她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找茬员”和“侦查员”。
“一路上走走看看,比如菜叶、垃圾之类的,我就自己穿着雨鞋下去捡,有些自己一个人不能处理的,我会联系负责的保洁公司过来一起弄。”刘燕说。
“其实,这些都是简单的,难的是要像破案一样去寻找污染源,就像这一天。”刘燕指着“巡河日记”中的一页说。
刘燕在2017年1月16日的“巡河日记”里这样记录:“发现问题:①今天职业高中的污水排到河里,使河道的水有点发黑;②灯塔三村河中垃圾较多;③丽水移动公司后方河中垃圾少许。问题交办情况:①上报街道刘文波主任,②③联系创意保洁员。问题落实情况:①经过与校方沟通,停止了排放;②③河中垃圾已处理。”
“当时发现水体发黑,因为没有在排污水,看了周围也没有其他情况,一下子都找不到污染源,真是着急。后面我又再次到河里,重点查排污管,发现应该是职业高中的污水管排放导致的,但是也不能百分百确定。我就向街道刘主任反映了这个情况,然后一起去职业高中找到了相关负责人,原来是他们的污水处理设备损坏了,可是却没有发现,直到我们去和他们说了,他们查看了才发现。”刘燕回顾当天巡河情况时说。
她用心记录河道水质的点滴变化
“城西村这片,菜地比较多,种菜的人把菜收割下来之后往往会先清洗一下,不好的菜叶摘下来就直接扔在河里;看守所附近这片,租住在这里的外地人很多,他们经常会把吃剩的饭、菜之类的倒到河里……”对自己负责的河道的情况,刘燕是了如指掌。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好起来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和他们说不要把这些倒在河里,他们完全不理,还骂我多管闲事,现在不会了。”刘燕深有感触地说,“看我每天不厌其烦地巡河和劝导,有些租客都不好意思乱倒垃圾了,碰到了还会跟我打招呼呢!”
翻开三年多来的“巡河日记”,里面记录着刘燕的巡河脚步与心血,也见证着“五一溪”这条曾经的“龙须沟”的点滴变化。
刘燕说,以前,“五一溪”有一个响亮的绰号——“龙须沟”,河道淤积,河水发黑,臭气熏天,以前一个点位捡起来的垃圾,塑料桶都要装好几桶才能装完。这几年来,随着“五水共治”的持续深入推进,在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她所负责的河道情况一天比一天好,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河”。
针对“五一溪”黑臭现象,早在2014年初,白云街道对“五一溪”上游所有养殖污染点进行搬迁拆除,并启动“五一溪”沿岸村庄、单位的截污纳管工作。白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用治水成果换来百姓切实的幸福感,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治水的初衷。”
“现在水也清了,河道里垃圾也不多了,说实话,我工作也没之前那么辛苦了!”刘燕深有感触地说,水清了,百姓喜上眉梢,治水的付出,百姓也记在心里。
住在灯塔小区的蒋锡唐大爷说:“以前,我家边上这短短100米的河道,有五六个排水口,生活污水和着雨水,直接排到河里,发出阵阵臭味,我们都不敢开窗户。如今,经过大力整治的‘五一溪’已经清澈见底,我终于可以开窗,自由、尽情地呼吸了。”
“我女儿和班上同学说,我妈妈是‘五一溪’管理员,她感到很自豪,一到周末,她总是拉上她爸爸,和我一起巡河。”刘燕笑着说。
去年12月,省“五水共治”督查组在莲都检查工作,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查看“河长日记”,当他们看到刘燕的“巡河日记”记录得如此详细,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即决定带回省里让大家借鉴、学习,并在浙江省展览馆收藏展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