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愈近,卷饼香也愈浓,分布在各个菜市场里的卷饼皮摊子也越来越多。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卷饼组成里,少不了一张又薄又韧的好卷饼皮。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区两对专职做卷饼皮的夫妻,听他们讲述了小小卷饼皮里的大门道。
丽水人最早吃的卷饼皮 不是烙的是擀的
在市区府前农贸市场北门附近半间不起眼的店铺里,记者见到了耿菊夫妻俩。只见店里3个电炉摆成一排,老板娘耿菊麻利地烙着一个个卷饼皮,她的丈夫王山东则不时帮忙打打下手。这是丽水最早一家一年四季专职做卷饼皮的小店,在市民中颇有口碑。
今年53岁的耿菊从1998年开始自学制作卷饼皮,和卷饼已经打了近20年交道,弹指之间,小小的卷饼皮也浓缩了丽水人的变化。“吃卷饼不再是端午节的专利,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人买卷饼皮。”耿菊笑着告诉记者。
“你一定不知道,丽水人最早吃的卷饼皮,不是这样用面糊烙出来的。”耿菊回忆,在她小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要吃卷饼,只能自己在家里做,“就像做馄饨皮一样,揉好面团,切成一段段,再揉圆,用擀面杖擀成一个个大卷饼皮,最后放在锅里煎熟。这样做出来的卷饼皮比较厚,一个就能吃饱了。”
耿菊坦言,如今这种用炉子烙卷饼皮的方法她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接触烙卷饼皮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当时做卷饼皮的人不多,端午节前又有很多人要买卷饼皮,于是我就自己买来工具摸索着做,就这样慢慢学会了。”
耿菊告诉记者,最早她的卷饼皮生意只做端午前后的两个月,2000年开始,做卷饼皮的时间开始变长,慢慢的全年都有生意了。
近20年来,耿菊制作卷饼皮的工具也发生了三次变化。“最早是用一块用炭加热的长铁板,全凭手感做。之后改用煤气灶,前年,又换上了安全又环保的电炉子,每个炉子上面放一块圆形厚鏊子,恒温发热,效率高了不少。”
又薄又韧的诀窍在和面 面糊可拉出一米长丝
端午临近,陈海春和廖菊娥夫妻俩也越来越忙碌——天没亮就要起床和面,四五点钟开始烙卷饼皮,早上5点半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客人上门了。
陈海春夫妻俩已经做了14年的卷饼皮生意,廖菊娥负责烙卷饼皮,陈海春负责打面,店就开在市区仓前菜市场里,“胖子饼皮”就是他们的招牌,而“胖子饼皮”的特点就是又薄又韧。对此,陈海春颇为得意:“我们家的卷饼皮一斤至少有11个,而一般的卷饼皮一斤只有八九个。如果仅仅是薄,容易破,我们家的卷饼皮,特别有韧性,这样包起来就不会破。”
陈海春告诉记者,为了制作出又薄又韧的卷饼皮,夫妻俩可没有少下功夫。刚开始做的时候,他们发现无论手腕怎么使劲,做出来的卷饼皮都又厚又易裂。他们冥思苦想,最后才找到了方法。
陈海春说,秘诀就在于和面:首先要用最合适的面粉,这样才有劲道,为此夫妻俩几乎试遍了市场上所有可以买到的面粉;其次,水和面粉的比例要平衡,这就得靠师傅的经验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和面的方式和时间,和一般的饼皮师傅十几分钟就和好一大盆面不同,陈海春和面需要1个小时以上,用的也不是和面的机器,而是手拿和面枪进行打面。“时间长短、是否用机器,做出来的卷饼皮都会有差别。”说着,陈海春拉了拉刚和好的面糊,足足可以拉出一米多长的丝。
韧性足不粘牙大小均匀 老板娘还能同时烙3张卷饼皮
“胖子饼皮”有绝技,耿菊和王山东夫妻俩也有自家绝技,他们家的卷饼皮以韧性十足、大小均匀、咬起来不粘牙收获了一票粉丝。令人叫绝的是,老板娘耿菊可以同时烙3张卷饼皮。
一般的饼皮师傅,最多同时照顾两个炉子,烙两张卷饼皮,再多,就手忙脚乱了。但耿菊不同,店里平时就摆着3个炉子,生意好了,她就3个炉子一起烙。
记者在现场见识了耿菊的这门绝技。只见耿菊右手抓起面糊,利索地在第一个鏊子上糊了四圈,左手的铲子铲一下第二个鏊子上已经成型的卷饼皮,马上又在第三个鏊子上糊四圈,顺便铲一下第一个鏊子的卷饼皮,再给第二个鏊子上的卷饼皮翻个面,顺势“扔”到前方桌子上,再糊上四圈面糊……依次循环,十分壮观。
在耿菊和王山东看来,要制作又薄又韧的卷饼皮,最关键的还是手上功夫。王山东得意地告诉记者:“制作卷饼皮的面粉和水要按特别的比例调制,其次就是制作卷饼皮的手法了。你看我老婆,她做一个卷饼皮要糊四圈,但烙出来的卷饼皮还是很薄,这就是技术,这一次烙3张卷饼皮的手艺,我也只见到我老婆会,一分钟大约就能做1斤卷饼皮呢!”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秘诀,都是熟能生巧。我一开始做卷饼皮时,身子拼命在转,但手就不动,做得多了,自然也就顺手了。”耿菊谦逊地说。记者看到,耿菊做出来的卷饼皮几乎都是正圆,大小也相差无几。王山东说,他们家的卷饼皮,一斤一般是10个,误差很小。
头一天夜里就得忙活上了 端午一天可卖出万张卷饼皮
做卷饼皮是份苦差事,两家卷饼皮店的师傅都有这样的感慨。一年之中,卷饼皮师傅们最忙的就是端午节那一天了,按照惯例,头一天晚上就要开始忙碌了。
陈海春告诉记者,端午节前一天晚上10点,老婆廖菊娥就开始烙卷饼皮了,一整夜都不会停,如此才能稍稍满足一早来买卷饼皮的市民的需求。“其实做一夜都不够早上卖的,一般5点开始卖,天大亮了,夜里做的存货也卖完了,端午一整天都没时间休息。”陈海春边说,边指着店门口告诉记者,“端午节那天,我们一般不接受预订,买卷饼皮几乎都要排队,有时队伍都得排到菜场外呢。”
这种忙碌的情况,每位卷饼皮师傅都深有体会。耿菊告诉记者,再过两天,他们的摊位还会“扩张”。除了耿菊负责的3个炉子,还要架两个炉子,王山东也会加入到烙卷饼皮的行列。“端午节那天生意最好,前几年我们都是头一夜10点就要来店里做了,现在身体吃不太消,不过最迟端午那天凌晨2点就要开始做了。”耿菊感慨说,做卷饼皮没有捷径,都是一手一张做出来的。
当记者向两对夫妻询问销量时,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表示不太好说。不过师傅们坦言,总体趋势是可以预测的,节前销量开始递增,端午节那一天达到峰值,节后销量开始减少,天气越冷,吃卷饼的人越少。
端午那天到底能卖出多少张卷饼皮?两位老板娘都给出了一个数字——10000张左右。巨大数字背后,是饼皮师傅日夜劳作的身影,耿菊和廖菊娥都告诉记者,做卷饼皮的炉子温度甚至超过300摄氏度,烙完端午10000张卷饼皮,抹面糊的手上都会起一排密密的水泡,得疼上好久。
小小卷饼承载着人文内涵,饱含着美丽乡愁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提起这一天,大家立马会想到赛龙舟、包粽子、怀念屈原。每逢这天,全国人民都有吃粽子的习俗,但在丽水,每逢端午节,人们除了在家门口插上艾叶、菖蒲,吃粽子之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家家户户会做卷饼吃。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丽水人吃卷饼则是为了纪念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你可别小看这么个小小的卷饼,除了味美,它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浓的“家的味道”,成了丽水人端午必备的“标准套餐”。
小小卷饼内涵深厚 相传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
为什么丽水人端午节要吃卷饼呢?据说,这和戚继光有关,而且,小小的卷饼还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处州招募了三千新兵,准备奔赴前线剿灭进犯的倭寇。相传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戚继光想了一个办法,叫人给每个将士发放卷饼,也就是把做好的菜卷在一张薄薄的饼里,一边行军一边吃,最后打了大胜仗。后来,处州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就把这种朴素、接地气的吃法保留了下来,也就有了每年端午节吃卷饼的习俗。
小小的卷饼,其实也传承着戚继光朴素光辉的廉洁思想。戚继光生于将门之家,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而且谨守着“忠孝廉节”的家训。一次,戚继光脚穿丝履经过庭院,因鞋子过于精美,被父亲当场喝住责骂。其父戚景通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今日着锦鞋,他日就会谋求华服,将来若为将领,也必克扣士兵粮饷以满足个人私欲,此非良将之所为。戚景通将戚继光的丝履撕裂丢弃,不愿让儿子沾染丝毫奢靡之风。
在此后几十年的求学及从军生涯中,戚继光一直秉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不追求华而不实之物,以身作则,与士兵同甘共苦,名震四海的戚家军便由此而生。
如今的卷饼馅虽五花八门,无所不“包”,非常丰盛,但一般都要包卷进这四样传统菜:豆腐,即体现艰苦朴素、永不忘本、干净干事的作风;茭白,出淤泥而不染;笋,清廉有节;四季豆青绿色,与豆腐、茭白搭配,寓意“一清二白”。
每当端午佳节,丽水市民在吃卷饼缅怀戚继光的同时,也通过这样的习俗传递“忠孝廉节”好家风,教育子女要清清白白做人。
薄薄的卷饼美味可口 饱含着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
“为了吃到最正宗的卷饼,我每年端午都要回来。”在香港工作的市民鲁波,这几天又飞回了丽水。说起卷饼,他笑称自己已“病入膏肓”,隔三差五就想来个“卷饼宴”。
“别人听起来可能觉得夸张,但对我来说,卷饼就是家的记忆了。想起家乡,就想吃卷饼了。”因为卷饼,旅居香港的他犯下了“思乡病”。
去年端午节,鲁波早早地买了机票,回到丽水市区的家中。“有朋友问起怎么突然回来了,我不说为了卷饼,怕别人笑话,只说回来有点事。”鲁波说,在香港,他有时候也会去菜场找卷饼皮,但是总感觉那里买来的卷饼皮少了点什么,味道没有家乡的美。
“那些卷饼皮都是流水线制作的,一包包用塑料袋包装好,每张饼皮都是又冷又硬,一包上菜,饼皮就容易破。”鲁波说,丽水的卷饼皮,都是热乎乎的,出自经验丰富的卷饼师傅之手,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去年端午节过后,他还专门带了几斤,送给香港的朋友,并四处推广家乡的这种风味小吃,很多朋友都说味道不错。
鲁波说,去年他在丽水待了两天,过足了卷饼瘾,大吃特吃了3顿卷饼宴,和家人、朋友一起,围着满满一大桌的馅菜,一直吃到撑。两天下来,家里买的八九斤卷饼皮竟一个不剩。
一张美味的卷饼,对鲁波来说,就是一份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这次回到丽水,鲁波第一时间去菜场买回了卷饼皮和一堆馅菜。他说:“还是和以前一样,和家人朋友一起吃卷饼过节,吃着卷饼,聊着天,感觉很不错。”
卷饼宴里有“家的味道”,有浓浓亲情
台湾侨胞回丽水探亲
一场“卷饼宴”品出了“家的味道”
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亲戚回乡,家里总要做一顿卷饼,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卷饼,唠着家常。
“前年五月,我的表姨和姨夫从台湾回乡省亲,他们第一次回祖国大陆,我们当然少不了用家乡特有的卷饼招待他们。他们吃了那么多的美味佳肴,临走时还对卷饼赞不绝口。”丽水网友“墨线”说,一场“卷饼宴”成了亲情的纽带,阔别多年的亲人,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墨线”说:“他们不仅吃到了自己家乡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他们品出了自己家乡的味道,他们对故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和怀念,小小卷饼带给他们的是一种悠悠的思乡之情。”
“丽水卷饼荤素搭配,韧而不腻,老少皆宜,特别是加上炸粉干或老油条,吃的时候又香又脆。” “墨线”的姨夫在临走回台湾的时候,还建议把丽水卷饼这样的特色美食,加以推广开发成旅游美食资源。现在每年临近端午,“墨线”还会寄去一包纯正的卷饼皮,让远在台湾的表姨一家体会“家的味道”。
“无卷饼不欢”的丽水端午 亲友一起吃卷饼才有浓浓亲情
“以前只有端午的时候才能买到卷饼皮,吃上卷饼。现在菜市场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卷饼想什么时候吃都可以吃。”在市区灯塔菜场,市民徐女士正在精心挑选卷饼皮。
“吃卷饼要人多才热闹,吃起来才有味道,吃了一个再一个,直吃得肚皮滚圆才肯罢手。”市民庄先生回忆说,小时候,端午节家里吃卷饼时很热闹,也是他童年难忘的回忆。
不过,包卷饼也是个技术活。“菜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容易露馅,少了就差不多是吃面皮了。”庄先生说,除了带汤带刺和有骨头的菜外,卷饼皮简直“无所不包”。为了方便好包,一般菜肴都切成长条状,火炒不留汤汁。
吃卷饼的时候,卷饼皮摊开铺平,把菜摆在中间,摆成长条状,一头内折,再卷成圆桶状即可食用了。吃卷饼一道必不可少的菜是油炸粉干,作为卷饼中最“惊艳”的一笔,一口咬下,香脆爽口。
一家人在一起吃卷饼,其乐融融。很多人家做了卷饼,还会送几个给邻里,或者邀请邻居到家里吃个“卷饼宴”,大家一起分享,共叙邻里之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