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缙云新建镇新建村双季茭白田绿意盎然。走近你会发现,水田中茭白叶下,还有泥鳅在不停穿梭,泛起阵阵涟漪,村民邹红杰正在田里收网捕捞泥鳅。
几年前,邹红杰承包了村里20亩水田,种上了茭白,由于茭白每年的价格上下浮动大,几年下来赚不到多少钱。这两年在镇里的引导下,从只种茭白改为“茭白+泥鳅+鸭子”的立体种养。邹红杰算了一笔账,20亩茭田里今年继续养泥鳅,上半年卖泥鳅收入有1.08万元,加上养鸭160多羽、鸭蛋出售有1.6万元,半年时间,立体种养比单一种茭白增收了2.68万元。可以说,生态立体种养模式,不仅让当地农民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同时还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缙云茭白种植面积6.0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8%,是全国最大的茭白生产基地。曾先后被授予“浙江茭白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称号的缙云没有满足现状,在省农科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缙云又发展了“茭白田养鸭+养鱼”与“茭白田养鸭+养泥鳅”的一种两养模式。目前,全县已有三个茭白基地共100多亩茭白田融入了立体种养模式,年产值200多万元。
“采取立体种养模式,首先可测茭田的生态情况。”邹红杰介绍,能在茭白田里养泥鳅和鸭子说明生态好。另外,大家还不用饲料,让泥鳅和鸭子自然成长,这为泥鳅、鸭子和茭白的营养提供了保障。
正因为立体种养的茭白田安全性强,这里的泥鳅、鸭子和茭白都成为商家争相收购的对象。温州、金华等地的客商主动过来高价收购,不但茭白的价格要比其他地方高一些,泥鳅和鸭子的价格也高上不少。
“一块茭田能唱好多首‘增收曲’,说白了就是缙云的茭白品质够‘硬’。”缙云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茭白的品质,缙云下了不少“苦功”。
去年,缙云县农业局实验室改造投资了183万元,利用该平台对农产品进行了多次抽样检测。今年5-6月,缙云县农业局检测中心已在新建、壶镇、前路等8个乡镇、25个村,开展了双季茭白专项风险监测,共抽样了52批次,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茭白均未发现农残。
缙云茭白的高品质还得益于缙云对农药的有效管控。“现在,无论是18种限用农药还是36种禁用农药都已逐渐退出了农民的视野。”缙云县政协委员周文斌介绍,2014年,缙云县在全市率先开展限用农药自律退市,近三年来,共检查农资经营店、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场等686家次,监督抽检农业投入品253批次,共发现涉嫌违法行为67起,立案查处67起,共收缴罚没款21.6万元,没收违法农资产品474.5公斤。
“传统的靠农药喷洒的种植方式已经落伍了,推广各种有机的生产方式才能让农产品的销路更大更广 。“缙云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县产茭白达9.88万吨,产值3.2亿元,茭白成了缙云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