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缙云西部,海拔不足600米的葛洪山,从山顶到山脚衍生出3种绿色业态,吸引投资近6000万元,每年有数万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每一米海拔都产生出独特的竞争力。眼下,我省正在积极推进“大花园”,把生态经济培育成发展的新引擎。对此,葛洪山做了有益尝试。
浙江在线8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见习记者 高驰弘 县委报道组 朱映归)这个夏天,在千岩竞秀的浙中南山区,一座曾经并不起眼的小山令人刮目相看。
一道向阳的山坡,如同一条项链,串起了既相互依存又各具特点的绿色产业“生态系统”:山顶是供应绿色蔬果的种养殖业,山腰是感受山水情怀的高端民宿,山脚则是热闹实惠的农家乐。
有人说,如今的葛洪山,每一米海拔都有着独特的竞争力。回望过去十年,小山崛起的背后是缙云人对生态经济的挖掘和开拓,其中有勤劳扎实的二次创业者,有着新经营理念的“海归”,更有转变观念的当地百姓。他们保护并激发了葛洪山的绿色潜能,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山里人之悟
不起眼的小山,
蕴藏财富和人气
葛洪山顶上的第一条路,是缙云人孙晓东在11年前用柴刀砍出来的。
“南面是怡心亭,西边是猕猴桃采摘园,北边以后会发展山地越野车道。”身材高大、面膛黝黑的孙晓东,说话声音洪亮,一双大手来回比划,向上山的游客描述葛洪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几年,靠着孙晓东的这双大手,当年的山顶荒坡鹿家坪,如今已成了设施齐全、瓜果满架的“鹿坪山庄”。
从承包山林、平整土地,到如今鹿坪山庄基本成型,孙晓东已经连续在葛洪山投入3000多万元。种瓜果,建林道,造水系,做水土保持……年近五旬的他,从商人转型成了农夫,一心一意发展生态农业,迎接八方游客。
此前,孙晓东做过工程、开过商店,积累了殷实的家底。在缙云新建镇新川村做道路工程时,村里的小山葛洪引起了他的注意。
“新建镇是个农业乡镇,我老家就在隔壁镇,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想拥有一片山头,种鲜果蔬菜。”孙晓东说,葛洪山上有山泉,周边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他开办农场的理想地点。
彼时的新川村,也在一直思索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这个地处山区的小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集体经济基本为零。而孙晓东的出现和提议,让他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原来小山丘上还可以建农场,发展乡村旅游!2006年,新川村村集体一致同意,将村里的2000亩山林出租给孙晓东,盘活这片沉睡已久的山水资源。
对于孙晓东来说,这个决定不是“玩票”。他放弃了原来的主业,一门心思扑到葛洪山的开发上来。早年存下来的积蓄,几乎全部投入到了青山密林之中。
“那时候新川村里的人,想的是怎么从山里走出去,到外边赚钱。他却放弃做工程,一个劲往山里跑,像捡到了‘金饭碗’。”孙晓东的妻子说,为了承包山地的事,当年两口子没少吵架。
的确,早在十几年前,在不少缙云人眼中,大山是他们创富路上的障碍。莽莽群山,出行不便,交通阻隔,发展无门。葛洪山所在的山区乡镇新建,有好几万人在外地营生。
从新建镇走出去的人,最擅长的是从事种养殖。在上海租地养麻鸭,广西包塘养对虾……凭着勤劳苦干,许多人回乡建起了一幢幢装潢考究的小洋楼。但这些楼房,多数只有到了过年才有点人气,大家常年在外创业,有些人居住在养殖场的简易工棚里。
其实,家乡的这方青山绿水,也孕育着发展的机会。终于,变化就在曾经默默无闻的葛洪山发生。
在孙晓东的埋头苦干之下,山林里开辟出了两条林道,鹿坪山庄也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油茶、柿子、猕猴桃等无公害的高山蔬果收了好几茬。2015年时,孙晓东的鹿坪家庭农场,就已经小有名气,营收超过了100万元。去年,鹿坪的蔬果还入选G20杭州峰会的采购名目。
站在葛洪山顶,孙晓东的言语里满是自豪,他指着南面进山的一条林道说,“就在那里,我第一次拿着柴刀进山,早上8点出门,到下午4点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现在卡车都能开上来哩。”
在孙晓东开辟的这条林道边,大家看到葛洪山上一车车的蔬果正往外运,一批批城里人赶来采摘游。山村百姓感受到,家门口再不起眼的小山,原来也蕴藏着财富和人气。
葛洪山之问
山区绿色崛起,
还有多少种方式
11年前,当孙晓东扒开杂木第一次上葛洪山时,章丽英正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一个边境小镇,经营着自己的度假酒店。那里有宽阔的草坪和宁静的下午,但在心底,她还是怀念着家乡缙云的好山好水。
2015年,循着蜿蜒的村路,海归章丽英来到了葛洪山的半山腰。站在山坡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望着鳞次栉比的梯田,她知道自己找对了地方。
章丽英有信心,在这里经营好一家旅游度假民宿。除了2000多万元资金,她还带来了新的民宿设计理念和营销模式。葛洪山的民宿,不仅提供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水果,还提供风景、知识和情怀。
“民宿名字叫‘德菲利’,在德语里是‘假日’的意思,我希望给城市来的游客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场所,葛洪山半山腰的山水自然环境,完全符合我的要求。”章丽英说,为了更贴近自然,设计团队在山坡上设计了19栋木结构的小别墅,全部采用底部架空模式,根据周边环境的不同,一墅一主题。游客抬眼是漫天繁星,低头是百亩柔美梯田,平视则有竹海摇曳,绿意绵延。
在经营模式上,德菲利以网络营销为主,并与长三角的各大早教、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专业人员特别设计了葛洪山的生态游览路线,家长可以陪同小朋友,沿着山村小道,观看天象,感知物候,辨识动植物。
“对我们来讲,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独特的,课本上的科普知识,在葛洪山能触摸到。”这个暑假,来自上海的小五妈妈,和孩子一起接受了近一周的自然教育。在老师带领下,他们认识了葛洪山上的26种青蛙、11种草本植物。
章丽英说,每年暑假期间,平均每月有70个孩子在民宿度假、学习,这段时间德菲利的床位几乎爆满。山道边的古银杏树,溪中的小鲵、青蛙……这些在本地村民看来最寻常的景致,都成了吸引游客的招牌。
村民朱世汉和妻子,推掉了在上海的蔬菜承包地,把自家的3层洋房改造成农家乐。不高的价格、舒适的环境,引来不少游客吃饭住宿。开业不到一年,两口子就有了五六万元收入,“不愿再回上海了,钱赚得虽然少些,但家里生活得舒适”。
德菲利的火爆,却曾经让新建镇党委委员吕丽君担心:“山顶有山寨,山腰有民宿,小小一个葛洪山能容得下这两大业态吗,会不会引发不良竞争?”
“我们是错位竞争,这只会让葛洪山更好。”孙晓东笑着说,“德菲利用风景和生态把人吸引进来,我们则是把纯净的生态产品卖出去,游客多了,大家分享的红利越多。”
如今,从山脚到山顶,葛洪山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林间地头从未有过如此之多的欢声笑语。
“大花园”之梦
生态经济,如何培育
成为发展新引擎
葛洪山的发展之路,已然越走越清晰。但关于葛洪山引发的讨论,却远没有停止。
在丽水,像葛洪山这样生态良好、植被茂盛、连绵起伏的山丘数以千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有多少种实现方式?秀山丽水蕴藏着多大潜力?绿色崛起有多少条路径?无疑,回答好葛洪山之问,对谋划“大花园”建设、探索山区科学发展、培育生态经济,有着非同小可的现实意义。
“葛洪山的成功,至少给了我们一份信心。我们有能力在将来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缙云县旅游委员会主任施德金说,像葛洪山这样普通的小山,在合理开发基础上,也能引来八方游客,带动生态经济发展。
缙云有不少名山秀水,旅游资源丰富。但这么多年来,“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到此一游模式,已经落后于周边的旅游业态。如何让游客留下来,又能与山水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
这是下一步缙云建设大花园、发展全域旅游的重点。施德金说,葛洪山的探索和尝试提供了经验,它将生态资源优势从不同维度激发出来。山脚提供方便的餐饮服务,山腰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山顶提供最新鲜的蔬果,多层次的服务产业,使游客在感官和情感上都能与这片山水建立起长久的联系。
现在,孙晓东和章丽英除了接待游客之外,还要接待一批批前来学习考察,尝试转型农旅结合、经营民宿的缙云企业家。“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再谈开发,这是第一位的,”章丽英说,她在建造民宿时,先考虑治污设施的排布,“环境污染了,最大的优势也就没有了”。
这也是缙云引进旅游项目的先决条件:污染环境的项目不要,变向圈地的项目不要。施德金说,尽管缙云生态资源丰富,但每一处资源都要合理开发,避免一哄而上,避免同质化竞争。
个人出资在山林里修了10年林道的孙晓东,现在最希望相关部门能把路网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起来,真正串珠成链,把丽水山区打造成“大花园”。可喜的是,今年,丽水地区将建设35条各具特色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串联起各个生态旅游景点。
关于葛洪山的讨论还在继续,但缙云人相信,随着“大花园”建设不断深入,当地厚植的生态优势,终将化为蓬勃的发展优势,使生态经济真正培育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德菲利民宿。
缙云笕川花海。
期待更多
葛洪山逆袭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描述的其实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特殊规律:随着山势海拔的增加,植物受到的光照和气温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植被生长分层变化。这在地理学中被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有趣的是,在缙云西北的群山之中,默默无闻的小山葛洪,生态经济蓬勃生长,从山顶到山脚兴起了3种绿色业态,从而展现出生态经济的“垂直地带性”。
“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金山银山”的产业生态系统在秀山丽水中不期而遇,给大家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坚定了山区干部群众绿色崛起的信心。
葛洪山的发展,除了靠上苍赏赐的优质自然环境外,还要看到那些十几年如一日,弯腰弓背在山坡上思索、开拓的人们。是人的改变带来葛洪山的改变,是观念的改变带来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刚到山顶的鹿坪山庄采访时,老板孙晓东满手油污,手上还有新添的疮疤,他刚刚给山顶自家的果棚架扎好铅丝。“你们有没有采访过长这么黑的老板。”他妻子的一句问话,引来大家一阵欢笑。
这10年时间,孙晓东几乎都在葛洪山上日晒雨淋,投入的资金累计达3000万元。相比老本行造桥修路包工程,孙晓东认为种出优质的瓜果鲜蔬更有前景,也更有成就感。
孙晓东的这种信心并不盲目,他对大方向有很明晰的把握。办家庭农场,做农旅结合,每一次他都紧跟时代。他也时常自费出国,不是观光旅游,而是考察现代农业和民宿经营,足迹遍及韩国、印尼、新加坡等地。“我们的山区环境比他们好多了,外国人能做出来,我们肯定也行。”孙晓东笑着说,“我做不好,大不了留给儿孙,他们那个时候肯定需要。”
与孙晓东一路摸索相比,德国海归章丽英做民宿是有备而来的。她早年留学德国学的是环境工程,后来又在德荷交界的低地平原开了家假日酒店。章丽英向我们描述了莱茵河畔晨起望绿野、日暮牛羊归的田园牧歌景象,并从她的专业角度给德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大大点赞。
而更让章丽英安心的是,德国的这种PKA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浙江的农村早不是新鲜事,还有更为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亦在各个村庄运用。葛洪山更需要的,是章丽英经营乡村旅游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现在江浙沪的游客已经过了跑景点看风景的阶段了,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更贴近自然的休闲方式。”章丽英说,她要用“不浮躁”的民宿经营方式,来接待有情怀的游客。在德菲利民宿,既有专门针对亲子科普的生态游览路线,也有针对摄影爱好者的登山、养生路线。
在营销上,德菲利民宿很注重对新生事物的吸纳和利用。如果你酷爱旅游,很有可能经常在朋友圈刷到关于它的文章;而对于民宿接待的游客团队,也多是近年来的新兴团体,如“游学团”“养生团”“摄友团”等。夏日的德菲利,爆满的客房和紧张的车位,足以告诉你,新人群的基数和消费能力有多惊人。
路可以修,房子可以造,营销团队能培养,但是优质的山水资源是稀缺的。审视葛洪山的逆袭之路,我们也期待着缙云“大花园”的改变,期待花园里的每一位参与者,给这片山水带来绿色财富。(施力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