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培育新引擎 建设“大花园” 灵秀丽水勇当绿色发展探路者
2017年09月21日 07:05:0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施晓义 郑欣慰

南明湖是丽水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拍友 高金龙 摄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晓义 郑欣慰)车行高速公路,在丽水西出口下,抬眼就能看到路旁一块巨石,上面的红色大字顶天立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的重要嘱托。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谆谆教导丽水“一定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是2006年7月29日,习近平同志第7次在丽水调研时鲜明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

  丽水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习总书记的重要嘱托,矢志不渝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

  绿水青山更秀丽

  “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这是400多年前戏剧家汤显祖笔下的遂昌,也是今天丽水大地的一个诗意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水制定了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细则、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办法和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制度等严格的环保制度,率先实现了省级生态县全覆盖。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占浙江六分之一的陆域面积,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为了保护好华东的这片生态屏障,丽水主动将95%的面积划入非工业区。五年来,丽水坚决打破妨碍发展的坛坛罐罐,2013年至今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743万平方米,完成“三改”5563万平方米。腾出来的发展新空间,改建成了新地标、新景观、新绿地,上了新项目。如原国营木材厂区块拆除后,建成了冒险岛水世界,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水上乐园。

  这五年,丽水全面、提前、超额完成了“五水共治”“五气共治”等各项任务,云和、遂昌、庆元、缙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县,全市生态文明总指数更跃居全省第一,不仅水环境质量牢牢占据全省第一,市区空气质量也稳居全国前十。

龙泉市金观音茶园。 拍友 方朝松 摄

  绿色发展更快速

  丽水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坚决摒弃黑色GDP,努力追求绿色GDP,大力发展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新能源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合成革、不锈钢、机床、鞋革等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仅近两年就否决非生态工业项目170个,基本实现了“园区外基本无工业,园区内无非生态工业”。

  在全省率先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创造了全国知名的遂昌“赶街”模式,成为阿里巴巴首个农村电商试点,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示范区;旅游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省唯一的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瓯江生态景区建设全面启动……生态旅游这个丽水千亿级的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呼之欲出;加快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形成食用菌、茶叶等八大精品产业,累计创建生态精品农产品887个。

  瞄准绿色,五年腾挪,丽水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丽水的绿色生态之路越走越精彩。

  百姓日子更甜美

  2015年底的一声汽笛长鸣,宣告丽水进入高铁时代。云景、龙庆、龙浦高速建成,衢宁铁路、瓯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工,丽水机场获批……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丽水勾勒更美好的明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片1.7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丽水积极探索形成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利农的农村金融服务“丽水模式”,摸索建立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丽水样本”,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荒芜的田地变花海、闲置的农房成美宿、古老的村落也重新焕发生机……丽水创成省级旅游特色村44个,涌现了一大批有乡愁、有故事、有口碑的精品民宿,农旅融合新业态精彩纷呈,农产品加速转化为旅游地商品,2017年上半年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人数及营收均同比增长三成以上。“丽水山居”和“丽水山耕”两大区域公共品牌声名鹊起,“两山”转换通道日益通达。

  展望未来,丽水立志率先建成浙江乃至长三角的“大花园”,努力打造“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和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

改造后的松阳县象溪一村风景优美。 拍友 陈碧鑫 摄

  新活力

  特色民宿客盈门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丁施昊

  从高空俯视瓯江上游的松古平原,一座海拔700余米的心形村落让人眼前一亮。那是松阳县西坑村,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村”,这两年成了沪、苏、杭等地游客颇为挂念的地方。每到节假日,村口的停车场总是满满当当,山间小路上也挤满一辆辆旅游大巴。

  就在前几年,西坑村却是另一番光景。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仅有300来人的小村庄,只剩下了老人和老房子,了无生气。古建筑年久失修,破败得很快,村子显得寂寞萧条。

  如何将老屋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乡村的复兴?松阳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民宿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政府的大力培育下,全县大大小小的古村落里陆续冒出了一批精品民宿,来古村落游玩的旅客也日益增多。2013年,从小在西坑长大的丁永长看到了机会,把自家老房子改造成村里第一家民宿——“古道人家”,想不到一炮打响,游客盈门。

  原本在温州工作的丁坚根,手持特一级厨师证回了村,修葺快要倒塌的老房子,打造了集住宿和餐饮为一体的“观云阁”。一同回来的还有父母和妻儿,“在家里创业挺幸福的”,看着在院里玩耍的小儿子,妻子叶孟萍笑着说。

  2015年年底,做设计工作的沈军明和合伙人在西坑村遇到了丁永长,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伙经营民宿。丁永长以“古道人家”的这几栋老房子入了股。当设计师遇到老房子,古民居也有了文艺的灵魂。老丁家的民宿升级换代,有了精致的2.0版——“云端觅境”。这个今年6月刚开始营业的精品民宿,订单已经排到了春节。

  西坑不过是松阳民宿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沿坑岭头、在李坑、在界首……一村一特色,民宿遍地开花,古老的村落重现年轻的气息。据统计,到今年7月,松阳共有农家乐民宿382家,床位3458张。今年1月至7月已接待游客82.11万人次,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20.45%和40.42%。

  新路子

  乡镇干部“百事通”


  浙江在线记者 黄彦

  乡镇干部是帮助农民增收的主心骨。这五年来,庆元县通过培养技能型乡镇干部,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要想农民富,乡镇干部先带头学技术。前几年,江根乡提出发展花菜产业,建立起干部技能实践基地,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田头地角。“我们发现懂些技术的干部在群众中很‘吃香’!”时任江根乡乡长、现任庆元县副县长的吴小军回忆道。

  江根乡的好做法,很快得到了推广,庆元在全县开展“培养技能型乡镇干部,建设技能型乡镇政府”工作。“种植茭白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荷地镇黄沙村茭白种植户张成元感觉这几年越种越有信心。他曾经种了5亩茭白,后来在乡镇干部的帮助下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今年一共流转了40亩地用于种植茭白,每天可收割500余公斤茭白,单单种植一季就能获得20余万元的纯收入。

  一朝致富,张成元念念不忘的是乡镇干部的关心帮助。无论是修路开荒种茭白,还是田间地头传授技艺,镇里干部都悉心相助,甚至还牵线帮他从缙云县雇来了百余名熟练的收割工。现在,黄沙村有400亩地种上了茭白,是远近闻名的“茭白村”。

  在庆元,乡镇干部见面常问“掌握了哪些技能”,聊的是“哪些技能给群众带来的效益更好”,个个争做履职“百事通”。

  就冲着乡镇干部个个都是技术通,在福建开办木制品加工厂的庆元农民张继龙去年回乡创业,投资近百万元,流转了600亩土地,种植香榧、草药,甩开膀子干起了观光农业。

  在乡里干部的帮助下,今年年初他种下的40亩香榧,成活率达到96%以上,今年就能挂果,但为了让香榧品相更好,他听从乡干部的建议,明年再授粉挂果。掐指一算,再过一年,就有收益了,到稳产期一亩地就有近万元的收益。

丽水百姓晨练一角。 拍友 赵龙友 摄


  新发展

  乡村旅游富农家


  浙江在线记者 雷晓云 县委报道组 刘鸯鸯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遂昌县高坪乡箍桶丘村的村民过得真是太开心了。那时,这个村每周都会来一场分红:40户农家乐业主每隔6天,便会不约而同来到村旅游集散中心,挨个领取一个大信封,里面是沉甸甸的经营收入。

  箍桶丘村位于高坪乡西南方,从县城出发需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因山高路远,村里的年轻人几年前大都选择外出打工。但是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当夏天杭州气温攀上40℃时,这里海拔950米的高山才26℃左右。五年前,借助高山避暑资源及周边石姆岩等景区,村里273户中的8户率先开办了农家乐,并“组团”与杭州多家旅行社“联姻”,形成常年合作关系,自此游客络绎不绝。

  “农家乐经营户抱成团,‘农户+协会+旅行社’和宣传、接待、标准、结算‘四统一’。经营户既能得到有效管理,又能从中受益,同时还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箍桶丘村农家乐协会会长林根福介绍,每年夏季,村里都由协会出面与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由旅行社帮忙组织客源,协会负责沟通协调农家乐经营户和旅行社、散客及团客等,各司其职。

  “旅行社每六天向我们输送一批客人,结算一次费用。”林根福笑着说,协会在每批客人离开的前一天,根据农家乐经营户家中的游客量,给经营户结算费用。这个夏天,箍桶丘村累计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营业额达200多万元。算下来,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2548元,比6年前翻了近一番。

  除了凉快,高山特有的葡萄、提子、辣椒等蔬果及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也吸引着城里人。2016年,高坪乡茶树坪村流转了300亩梯田种植高山大米,让游客体验插秧、割稻、堆稻草等乡野活动。今年5月,一场别开生面的“田趣”运动会在这块稻田里上演,游客在泥田里摸爬滚打,争相追逐,让这里的乡村体验经济风生水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山好水好空气就是村民发家致富的创富资本。站在绿色发展新起点上,丽水农民的好日子才刚开头。

遂昌班春劝农入选世遗。 拍友 陈敏民 摄

  新风尚

  文明城市美家园


  浙江在线记者 项捷 通讯员 江征航 金海亮

  初秋,家住上海的潘女士又一次来到丽水,却突然感觉有些陌生,“好几次过马路特意等汽车先走,没想到驾驶员都停车挥手示意,让我先走。”她说,“这和前两年的感受很不一样。”

  车让人,是丽水在打造文明城市路上迈出的一小步,它改变了潘女士脑海中对这个山区小城的印象。而这些年丽水的变化,却又远不止如此。五年来,丽水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摘取“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底气更足了。

  这座城市从里到外都在变化。正在丽水如火如荼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攻坚战,就是让群众更方便、更舒心地过日子。八月底,老旧小区开始加装积木式电梯,圆了不少老人多年的梦想;小区内原来脏乱差的公共厕所也换了一副新面孔,干净多了;一些斑驳的墙面经过统一的立面改造,漂亮多了。

  弹指一挥间,丽水市民的文明素养也今非昔比。市民柳女士每天晚饭后都要遛狗,曾经四处乱窜的电瓶车是最让她头疼的事情。丽水交警加大了对电瓶车违规搭载和不按指定道路行驶的处罚力度,还让被监控拍摄下的违规车辆都亮相各大路口的移动交通警示牌。几年努力下来,如今市区的公交车和出租车礼让率接近100%。

  一座文明的城市,还要从细节做起。曾几何时,丽水市区随处可见的香烟头尤为刺眼,于是打造“没有香烟头”的城市就成了丽水创建文明城市路上的一个小目标。今年以来,全市233家单位、89个市民小区、所有中小学校均开展了“无烟头”创建活动。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常常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穿上红马甲,上街捡烟头。这已成为丽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周末,市中心医院的一楼大厅里,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大厅的指示牌前为咨询的患者递上一杯水……他们都是普通的丽水人,他们都在为丽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看今朝,一座文明的生态之城,呼之欲出。

标签: 丽水;文明城市;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生态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9212868859716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