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20时41分,最后一户移民顺利签约!
消息传来,松阳县黄南水库移民工作的指挥部、工作组、服务组430多名同志激动万分,彻夜难眠。
15个昼夜,360个小时,黄南水库工程涉及到的3个移民村562户移民,搬迁协议签约率100%!这创造了水库移民动迁签约的“黄南速度”。
决心:半月签约的动员号令
建设黄南水库项目,是松阳24万干部群众几代人的夙愿。这个估算投资18亿元的大工程,事关松阳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底,黄南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工程初步设计批复,项目正式进入到开工前的准备阶段。
移民动迁,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责任重。松阳县领导挂帅、全县有关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的“一把手”参与,迅速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高规格配置移民工作队伍。
移民政策,要落到移民群众心坎上。黄南水库移民政策,将更多的优惠让给移民。比如:增加了过渡期生产生活补助费、建房补助费、入户评估奖和搬迁入住奖,安置方式也更加灵活等。
“虽然财力并不充裕,但移民搬迁安置政策在全市却属于中上水平。”松阳县委书记王峻说,从一开始,就要真正为移民着想,让利于移民,保障绝大多数移民利益。
2017年12月31日,松阳县黄南水库移民安置动员大会召开,宣告库区移民动迁工作全面启动。“2018年1月15日左右全面完成签约,1月31日前全面完成房屋腾空!”会议提出具体目标,发出精准号令,显示必胜决心。
会议召开之后,黄南水库指挥部、工作组、服务组干部和村委干部迅速进入决战状态,昼夜奋战在动员村民动迁路上。
每晚,指挥部灯火通明,县领导会聚一起,研判进展,分析个况,解决难题。具体联系三个村的县领导,天天沉在村里,与工作组同志一道挨家挨户做移民的思想工作。
为更好解决移民的实际困难,松阳在原有的工作组基础上,又建立了服务工作组,并将工作列入年度考核。两组工作力量叠加,形成了“1+1大于2”的效应,大大加快移民动迁工作
库区移民群众100%提前租房、21个搬迁工作组100%走访到位、安置区块100%具备建房条件、67个服务工作组夜以继日服务一线……很快,移民工作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势如破竹。
攻坚:不舍昼夜解难题
都说移民工作“天下第一难”。确实,移民工作难在故土别离,难在安置对接,难在财产分割,可以说一步一个困难,一步一道门槛。
但是,再难也要推进!松阳县四套班子领导“集体下沉”,深入移民村一线,在一线做移民的思想工作,协助工作组签订协议。
移民干部铁军,更是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走破脚皮,访农户讲政策,联系租房帮搬迁,主动上前、贴心服务……千方百计帮移民算经济账、子孙幸福账。
疑虑逐渐消除,隔阂得到消除,外迁的民心加快汇聚。
玉岩镇党政班子的年轻干部周晓鹏,被任命为余叶村第5工作组组长。最近两个月的动迁压力与不分白天黑夜的频繁走访,他整整瘦了15斤。
辛苦换来了移民群众的支持。周晓鹏联系的移民潘某某不仅主动带头签约,还动员兄弟等一大批人积极支持签约工作。
移民工作组的徐伟林同志,妻儿在丽水。他三次到丽水找移民做工作,都没能抽时间回家。1月15日,当组里的最后一户移民在搬迁协议上签字时,这位七尺男儿一度哽咽。
移民动迁,全县67个机关单位服务组,也功不可没。县旅委服务组的高俊,白天帮移民联系户在县城租房,晚上因联系户放心不下家里的鸡鸭,又连夜开车将其送回村里。
很多移民远在外地经商务工,抽不出时间回来签约。怎么办?工作组、服务组的工作人员跑杭州、宁波,甚至远赴陕西、山东,当面讲政策,耐心做工作,最终签下一份份沉甸甸的协议。
2018年1月14日,县府办主任温小运帮一位移民大娘手指挑刺的温馨场面,在一张照片中定格。就是这些干部的点滴关爱,最终化作了群众眼里的温情、心底的信任。
奉献:顾大局的移民情怀
离开故土,建设新家,移民群众是舍小家、顾大家,要付出一些牺牲。
2017年2月31日上午,在黄南水库移民安置动员大会上,坳头、余叶、召楼3个移民村的8名村委主要负责人,率先签订《黄南水库工程移民补偿安置协议》,为移民签约带了好头。
在村委干部带头下,村里其他党员、干部在5天内也相继完成了签约。
玉岩镇召楼村年轻党员潘明忠,平时与妻子在杭州临安办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铺开后,他趁元旦假期专门赶回老家,请来亲戚帮忙搬运物品,很快将房屋腾空。
率先动迁,单位上班人员义不容辞。动员大会结束后,在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上班的坳头村人徐建辉,主动联系黄南水库工作组,和弟弟徐建耀一起率先签约。“只花了几分钟,大约12点30分左右就签了。”在兄弟俩签完后,他们又动员父母签约。如今,他们的房屋正在腾空搬迁中。
1月8日晚11点半,坳头村村民徐声裕签订协议。第二天一早,他就以最快的速度开始腾空房屋。“晚搬不如早搬,想早点到松阳去过新的生活,做什么事也都方便。”由于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在接到他要腾空屋子的消息后,服务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帮他租好车,将一件件家居物品抬上车。
远在澳门工作的余叶村人李芬户,在收到《黄南水库工程移民补偿安置协议》快递后,迅速签好字,拍照发给工作组组长冯黎明,并及时将协议寄回来。
千难万难,有了百姓支持就不难。
正是由于千百移民们的支持与配合,才创造移民签约的“黄南速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