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走进畲乡景宁,新风拂面:往年因“年终考核”而焦头烂额的乡镇(街道)及各部门单位干部,如今却泰然自若地紧盯重点工作,在一线助推新年“开门红”。这样的改变,来自于景宁畲族自治县2017年推出的“大赶考”机制,改“年终考”为全年“平时考”,破除了固有的考核机制。
昨日,景宁敕木山茶叶生产基地召开了一场“特殊”的考核现场会。针对农业局创建“景宁600品牌”生产基地等重点工作,考核组将年终考核汇报会直接搬到生产基地,由负责人汇报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考核组进行实地“验收”、现场打分。
“与去年30多本3000页的考核台账相比,今年只有7本,320页,材料少了近9成。”县农业局工作人员梅雪华坦言,考核组现场看,更注重的是实际工作,更有实效性,压力也小多了。
“考平时、平时考”,是景宁新考核机制的核心思想。“往年年终考核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准备台账。”参加完2017年年终考核后,县交通运输局干部余超深有感触,“现在大不一样!每个月都要汇报进度,注重过程考核,阶段考评,着实为年底考核减负不少。”
“持续一年的畲乡铁军‘大赶考’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重要参考依据。乡镇(街道)和所有部门考核‘减负’,但工作不‘减压’。”景宁县“赶考办”专职副主任柳先敏说,简化考核形式,注重动态、量化、实时考核,基层年终“应考”负担明显减轻,也让考核更科学,更注重实效。
“过去的年底突击考核,对干部来说是种负担。量大、繁琐、效率低,许多考核还偏向形式主义,实效不高。”景宁县考核办主任刘世宝说,2017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平时考、考平时”的过程考核导向,推行简化考核,变年终“考核账”为平时“考实效”,每月汇总公布各乡镇(街道)和各单位工作完成进度情况,2017年对乡镇考核的48项工作,年终集中考核的也只有12项,基本实现了“过程考核”。
景宁改革考核制度,传递的信号非常明确,就是要给干部“松绑”,给工作“增效”。景宁县委书记陈重说,要把以前用在“做台账”“做报表”的精力,都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从而实现考核的真正目的。如此,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平时混日子,年终养大猪”“年终考核讨人情分”等现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