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千村竞秀春满园——2018丽水乡村春晚速览
2018年03月02日 10:03:12 来源: 丽水网 记者 张李杨

  3月的丽水,春意正浓。

  结束了走亲访友、出门旅游等各种春节活动后,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已经渐渐归于日常。不过,当你走进丽水的农村,却依然能感受到持续洋溢着的年味。

  昨晚,龙泉宝溪溪头村的村民们秀起了龙灯,继续充实着这个春节的热闹记忆。在一个多月前的1月20日,2018全国乡村春晚大集就在这里热闹开演。

  2018年春节,全市882个行政村自办1000多场乡村春晚。村民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的“草根文化”,如一双生花妙手,有力叩响着丽水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全国聚焦 千场村晚看丽水

  乡村春晚,已经成了时下最火爆的中国年的典范、乡村文化的样本。

  我们的视角可以从龙泉宝溪开始,在2018全国乡村春晚大集启动仪式上,全国各地十余个县市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及当地农民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兴致勃勃来丽水“斗”春晚。千里迢迢来参加盛宴的各地乡亲,在舞台上争奇斗艳,在舞台下称兄道弟、交流经验、举杯同庆,扩大了自己的生活圈,见识了更精彩的世界。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的传播,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基层老百姓的乡情、乡韵、乡愁与乡乐。

  从1981年春节,庆元月山村头一回办起乡村春晚开始。38年间,元旦春节期间办一台“农民演、农民看”的乡村春晚,成了丽水农村过年喜庆气氛的“标配”。今年,全市的乡村春晚数量更是达到了1000多场之巨。而且,乡村春晚的锣鼓已从丽水敲向全国,乡村春晚成为农村群众春节期间最火热的文化习俗。

  大热的丽水“乡村春晚”引来了全国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1月21日《人民网》发布了《“文化大咖”点赞丽水乡村春晚》;2月12日,《浙江日报》头版刊登《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在侨乡青田过中国年“中国的春节太棒了!”》;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村晚”唱响乡村振兴之歌》;2月20日,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对遂昌九龙闹春“赛龙会”进行了近6分钟的现场直播……丽水的“乡村春晚”已引起全国瞩目。

  “以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更好地记住乡愁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我觉得乡村春晚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成功的探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新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充分发挥乡村春晚作用,进一步助力文化小康建设。

  国际风范 文化自信秀出来

  乡村春晚的规模持续扩大,文化特色加快形成,文化自信的建立提升可谓水到渠成。

  2月11日,天还没亮,青田山口村的文化礼堂就亮起了灯。这天是山口村举办乡村春晚的日子。随着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村里人也开始春晚前的忙碌,勾脸化妆、调试设备、串词走位……小小的文化礼堂一下子热闹起来。

  下午,人愈发多了,尤其是40多位不同肤色的外国友人从大巴车上下来时,礼堂内外一下子被开心的气氛点燃。来自加纳的贝芮一家四口,尤其是10个多月大的女儿格外引人注目。贝芮用简单的汉语说:“去年就听朋友说,山口村的春晚很有意思,今年我带全家来参加,还要唱中文歌《甜蜜蜜》。”

  “所有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演,而且接地气,将身边邻里故事、家乡各种变化经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带领观众回顾了一年来家乡的喜人变化。”山口村乡村春晚总导演郑旭昶自信满满地说,“以前村晚节目还比较单一,现在毫不夸张地说,央视春晚上有的节目,在我们这儿也能看得到。”他介绍,相较往年,今年山口的村晚规模更大,邀请的外国嘉宾人数及参演人数更多,辐射面也借助网络直播延伸至海外。

  2018在丽水,“老外”上春晚不是“侨乡”青田独有的。2月15日晚,遂昌舒阁文化艺术中心里热闹非凡,来自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4名非洲留学生自编自导展现非洲文化的歌曲、舞蹈等4个节目轮番登台。2月24日晚,在莲都碧湖南山村春晚上,来自美国、津巴布韦、波兰、卢旺达、瑞典、赞比亚等国家的外国友人用中文向在场的观众拜年,当得知村晚上所有节目都是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后,他们大呼惊艳!

  “看到整个村的村民都在一起,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高兴的了。”来自美国的Marja说,“从扎着小辫子和妈妈一起跳舞的小女孩们,到为了庆祝丰收向我们展示他们锄地技术的大叔们,我被这场春晚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深深吸引住了。”

  乡村振兴 文化反哺产业兴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在丽水,乡村春晚的做深做广,也反哺了产业的做大做强。2017年,丽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物质水平日益提高激发了广大农民内心深处对贴近自身的文化生活的渴求。

  乡村春晚的兴盛引发了城市人的好奇心。去农村过年,赏民俗,住民宿,食农味,带走当地农副产品,过一个韵味十足的中国年,正在悄然成为新兴的旅行方式。

  我们再把目光放到遂昌,近几年,湖山每年都新增不少民宿床位,被“村晚”吸引而至的游客,除了看演出,还能在这里品年味、游周边景点,尝农家菜、体验山乡民宿。

  “腊月廿六,有一个温州客人打来电话,想要订正月初三的房间,连住两晚,需要4间房,但我这边实在腾不出空房来。”“暖暖”是遂昌首家木屋民宿“诗里湖山”的经营人,去年10月,她开始运营湖山乡红星坪村利用村集体土地盖建的民宿“诗里湖山”,现在生意越来越红火。“暖暖”说,过年人手紧、客人多,客房更是“一房难求”,“现在和家人朋友外出过年的人真的越来越多了。”

  “之前过年都在城里走亲访友,今年‘另辟蹊径’来到乡村,真是第一回感受到了这么浓的年味。”江苏游客谢小姐表示,干净整洁的村庄、浓郁的乡土文化,对于城里人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据统计,从正月初二到初七,遂昌的民宿入住率几乎是100%。

  “这些年,乡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凸显,农村常住人口不到全村人口的1/3,到了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返乡人数才会有所增加。乡村春晚正是迎合了老百姓求团圆热闹、想展示才华的心理而广受追捧。这也是城里人喜欢到乡村过年的原因之一,因此,乡村春晚催生了旅游及其他一系列服务。”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春晚的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秘书长林岳豹说,透过“村晚”这方小天地,文化走上舞台,在振兴乡村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带动丽水拓展全域旅游,探索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标签: 丽水;春晚;乡村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