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春华 市委报道组 潘枫 通讯员 吴正龙)10月10日,龙泉市剑池街道干部余展去找市民张雪花(化名)。不巧,张雪花去邻居家串门了,吃了闭门羹的余展反而很高兴,悬了一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10年前,张雪花的丈夫和独生子相继离世,张雪花难以接受,一下子变得很偏执。街道干部闻讯后上门走访,想提供帮扶,被拒之门外;请她去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接受心理疏导,也被断然拒绝……
失独困难家庭、农村留守老人、涉罪未成年人、精神障碍患者是“心理弱势群体”,各有各的心结。去年底,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龙泉整合全市力量,率先开启“走出去”的社会心理防护机制。今年3月,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正式成立,法院、检察院、公安、教育、妇联等10家单位相继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19个乡镇全部设立乡镇(街道)心理服务中心。
龙泉聘请113名心理咨询师组成心理咨询专家库,同时吸纳公益社会组织志愿者、基层乡贤和特殊人群心理服务团队等1000余名社会力量;各基层干部、专职网格员在今年5月分批接受系统心理专业培训,成为联系“心理弱势群体”的前沿触角,主动收集他们的心理状况。一张“精准心理疏导、精准危机干预”的社会心理防护网就这样建立起来。
“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不仅帮助了有心理疾病的群众,还促进了村(社区)的平安稳定。芳野村83岁的张大爷(化名)在老伴过世后变得非常消极。街道、村干部在心理咨询师陈秀敏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帮扶,请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起到张大爷家闲聊,前后上门10余次,慢慢化解了他的心结,也给村民们普及了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以前,我们只知道调解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个‘情’该怎么掌握呢?现在有了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我们就清楚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已经做了20多年“老娘舅”的余水仁说。
截至今年9月底,龙泉乡镇(街道)级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平均提高了3个百分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