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海拔500多米的龙泉市竹垟畲族乡红坞村,村民们在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赞助15万元新建的厂房里,忙着对黄粿、香菇等农特产品进行称量、装袋。
乡亲们自己种植的2300箱价值23万元的农产品,将统一发往位于嘉兴的雅莹集团公司总部。村集体每箱提取20元的利润,总共能获得4.6万元的收入。用村里老人的话说,从来没有这么大批量的土货往山外运过!
红坞村是竹垟畲族乡5个民族村之一,全村71户人家共有298人,少数民族人口275人,占比高达92%。这个高山小村落,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山吃山,勉强度日。
解放前,由于村民生活异常困苦,吃不饱、穿不暖,住在像鸡窝一样的破烂茅草房里,那时的村名就叫“鸡坞”,因为“鸡坞”与“鸡窝”谐音。解放后,上级派际上村人李炳炎到红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主要就是因为他是有文化的识字人。当时,人们最盼望的就是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李炳炎就把“鸡坞”改为“油坞”,意思就是从今往后能有饭吃、有衣穿、烧菜有油水。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坞村村民的温饱问题早已经得到解决,村民对红红火火的小康生活充满期盼。龙泉专门派工作组来到村里,组长蓝传泉也是畲族人,应村民的要求,蓝传泉建议把“油坞”改成“红坞”,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改名“红坞”,并沿用至今。
去年,红坞村在相关部门的牵线下,乘着“千企结千村”东风,顺利与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结对,提出了“联姻雅莹、发展红坞”的思路,拟定了《红坞村富民壮村三年帮扶计划》。红坞村真正走上“红火”之路,该公司将连续三年帮助村里销售30万元以上的农特产品,且按照20%利润给予村集体,意味着除了村民收入,村集体每年至少还可以增加6万元的收入。
“我们的原生态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后再销往公司,产品质量提升了,附加值也高了。” 村委会主任李黎明激动地说,去年,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接下来将纷纷扩大种植规模,还有部分原先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准备回乡种植原生态农产品了,村庄发展的后劲是更足了。
李黎明还说,这次村里将产品送往公司,还会带上一些畲乡东白酒、特色红薯条、红薯粉等产品参加公司举办的游园活动,进一步增加销售量。
“我家今年培育了1.2万棒香菇和2.2万棒木耳,通过村企合作一年增加了5万多元的额外收入,真是太好了!”日前,村民卓丽红兴奋地说,以前农产品销售是最担心的,价格没保障,如今有了村企合作的平台,产品销路顺畅,年收入也稳定了。
“雅莹集团通过食堂、职工福利等方式收购我们村里的产品,不仅有利于农户抱团发展,也利于农村生态产业集约发展,让我们乡村留住乡愁的同时更富裕了,让村民们对村庄的振兴发展充满了信心。”竹垟畲族乡负责人说,预计通过雅莹集团3年连续帮扶,将带动红坞及周边村庄100余户村民发展效益农业,预计户均增收1.5万元,有效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壮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效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