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诊室”三方连线会诊画面。通讯员 周素羽 摄
景宁县沙湾镇卫生院一间不到10平米的诊室里,77岁的村民柳育余正在驻村医生雷叶华的帮助下进行远程会诊。两块大屏幕上,一位是景宁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主任医师兰卫明,另一位是身处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主治医师李帅。
柳育余患高血压20多年,最近血压一直控制不稳,想着找医生看看,但因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而从沙湾镇到景宁县城坐车要将近50分钟,他就一直拖着没去看病,“能忍就忍,忍不了了再看医生,习惯了。”
雷叶华一边通过可视化对讲系统介绍柳育余的基本情况,一边将病历资料上传至云诊室平台,视频中的两位县级、省级医生同步在线调阅资料,经过仔细问诊和综合评估,给出了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建议。整个云会诊仅用时6分钟。
“如果没有这个云诊室,我这病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呢!”和医生约好了复查时间,柳育余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现在,不光不出村就能看病,还能看上杭州的大医生,真是太好了。”
景宁地处浙西南山区,受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山区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为了让偏远山区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在推进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中,2022年9月,浙大一院与景宁县人民医院开通双向会诊功能,成立丽水市首个医共体云诊室试点,并作为建设样本在全市推广。
“云诊室通过数字化平台,把专家‘搬’到群众‘家门口’,让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县级甚至省级医疗服务,刷新了‘面对面’就诊模式。”景宁县人民医院(县域医共体)党委书记梅明荣告诉记者,乡镇卫生院医生可以通过云诊室电脑,或者在村民家中随访时登录“景医云诊室”手机小程序,向景宁县人民医院、浙大一院等上级医院发起实时视频会诊。通过平台,专家能够传阅诊疗信息、调阅电子健康档案,对患者的病史、检查、检验结果等进行全面了解及分析,完成疾病诊断。
景宁县沙湾镇卫生院“云诊室”远程会诊。通讯员 周素羽 摄
对基层医生来说,也有受益的地方。“在‘云诊室’里和浙大一院专家连线讨论专业问题,对我们基层卫生院的医生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刚结束云会诊的雷叶华,对此颇有感触。
“‘云诊室’开通至今,已通过平台发起‘云会诊’100多次,为300多名患者提供线上诊疗,通过‘云随访’‘云宣教’等,为1500多人次提供健康咨询及指导,总共为患者节省路费达到70至80多万元。”梅明荣说,从乡镇基层卫生院两慢病远程会诊试点,到“云病房”,再到“云诊室”,患者普遍反馈体验不错,省时、省力、省钱。
不过,他也在“云诊室”运行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比如视频画面卡顿,影响就诊效率。为此,医院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专项提升工作,如今的“云诊室”设备更新升级,画面语音更加流畅,医患双方的远程会诊体验感更好。
2022年12月,景宁实现全县21个乡镇(街道)“云诊室”全覆盖。“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拓展实现‘云会诊’‘云教室’‘云巡诊’‘云随访’‘云宣教’‘云康复’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景宁县人民医院院长、浙大一院检验科副主任郭希超表示,借助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医院还将在浙大一院的帮扶下,加大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资源的联动力度,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在景宁县人民医院调研。
“帮扶不能只停留在县医院,要到卫生所、到更基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脚在医院,一脚再向下,去乡里村里、田间地头了解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要让浙大一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切实下沉,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特别是重点解决老百姓最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山区海岛百姓提供更优质、更适宜的医疗服务。”前阵子,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在景宁县人民医院调研时说。
记者了解到,浙大一院与景宁县人民医院早在2013年就已正式签约结成帮扶,2021年,全省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启动,两家医院再次携手,开启新一轮紧密合作。
医生随访时发起线上实时就诊。通讯员 陈秋红 摄
除了技术和设备有了显著升级,令当地百姓更高兴的是,在浙大一院多学科“高精尖”专家团队的帮扶下,很多需要到上级医院做的精细化检查和三四类手术,现在在县人民医院也能开展了。
据了解,2022年,浙大一院共有153人次下沉至景宁,每批专家均由8名副高以上职称的资深医师构成,每批下沉不少于12人且连续下沉时间不少于6个月,每周下沉服务时间连续4天以上。为此,景宁县政府还专门建设了专家住宿楼,为下沉专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今年3月下旬,该住宿楼将正式投入使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