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小而美”的宁波公共自行车 如何才能玩得更转
2016年05月26日 13:58:00 来源: 宁波日报 张燕

  环保人士在荪湖一带骑行公共自行车。(张燕钟鸣摄)

  市民在租用公共自行车时调整坐垫。(张燕摄)

  浙江在线5月26日讯 3530万次!这是一年里宁波公共自行车被借用的次数,相当于每天有近十万人次在使用。

  家、公司、菜市场、超市、地铁口、公交车站旁……小小的自行车大大地便利了我们的出行;不仅方便环保还省钱,1小时内不需要租借费。

  在给市民带来福利的同时,也有一些使用者感到了使用的不便:早晚高峰租不到、还不进车;车辆在骑行过程中发生故障;车桩明明空着却还不进车……

  如何解决3万辆公共自行车或多或少存在的“毛病”?如何让民众充分享受公共交通发展红利,欢乐地骑行在路上?

  便利且低碳环保

  公共自行车“小而美”

  没有轨道交通的“高大上”,也没有公交车响亮的报站声,公共自行车像小草一样加入我市公共交通的队伍。从2013年9月至今,全市已建成标准网点124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0辆,提前两年完成建设任务;宁海、余姚城区普及公共自行车,慈溪最近也有了公共自行车,有效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

  一位“50后”的沃大爷,去年他的公共自行车租借量是3725次,相当于平均每天借车10次;位于天一银泰东面的东门口网点,一年里车辆被租借近32万次,成为全市租借量最大的网点。

  “每天早上从家门口的宁波四中网点借车,有时候骑到倪家堰地铁口,有时候直接骑到公司,真的很方便。”市民周先生在客运中心的一家物业公司上班,三年前他就开始借用公共自行车上下班,“不仅上班方便了,身体也更棒了。”

  即使是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在春风吹拂下也会尽情生长。在全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当下,公共自行车与时代相呼应,快速发展,受人青睐。

  2013年9月22日,我市首批32个公共自行车网点建成投用,当年建成标准网点6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5000辆;第二年标准网点发展至845个,累计投放公共自行车21000辆;到2015年,建成标准网点1240个,累计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0辆。

  数据显示,市民平均每次租用公共自行车的时间为18分钟,按照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计算,平均每人次骑行里程可达3.6公里。自运营之日起至去年底,全市累计租借公共自行车6374.08万次,按平均每人次3.6公里计算,行驶里程已达2.3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750圈,共节约汽油13790.3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3715.46吨。

  车身损坏、车桩被占

  公共自行车“伤痛”不少

  “小而美”的公共自行车,其实也有“伤痛”。

  最明显的是车辆的损坏。以首批投用的800辆公共自行车为例,平均每辆车有3千人次使用,累计骑行里程超过1.1万公里,相当于宁波到北京往返4趟。

  除了不可避免的高频率使用,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是导致车辆需要频频维修的两个主要原因。因市民骑行不当或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维修量月均超370辆次,其中挡泥板破损、车圈变形故障最为集中,而车篮盛放过重物品则会导致其变形。据统计,仅去年全市公共自行车维修量就有19.3万辆次,最近几个月的月均维修量也在3.1万辆次,主要故障集中在刹车线及轮胎的磨损。而第一批自行车七成以上的零配件已被多次更换。

  车辆损坏必然给骑行者带来麻烦。日前,市公共自行车公司专门召集一批骑行达人,为自行车“找茬”。市民乐卫东是一名骑行爱好者,去年他的租车次数达到了2314次,在全市排名第五,平均每天租车6次,每天骑行2.5小时。“在借车过程中,遇到过的车辆问题是轮胎气不足、刹车线没调节好,影响了骑行。”

  也有车桩被“霸占”的情况。市民沙梁波经常会在下班路上出地铁站后骑公共自行车去华盛菜市场买菜。但就在这个菜市场边上的租赁点,她曾发现因为私家车乱停放,导致公共自行车没法还回到桩位上。“能不能在网点边设置反光柱,禁止私家车停放。”沙梁波如是建议。

  另外,市公共自行车967277服务热线接听的情况则很好地反映了市民的困惑。目前市公共自行车热线日平均接电量为550起,以市民来电咨询为主,其中涉及空满桩求助的占6.2%,这就是通常说的“潮汐”问题———因为早晚高峰,有些网点大规模租用和还车方向的一致性,导致备用车辆、车桩不足,而使一些骑车者借不到、还不进车,这也是公共自行车最突出的问题。

  发展要量也要质

  “对症下药”寻良方

  虽然近年来我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局局长高云桢指出,与城市发展的新要求、行业发展的新挑战、群众出行的新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不足,其中包括“公共自行车数量上增加较快,但在质的提升、信息化应用等方面滞后于群众的期望。”

  如何更好地回应群众期待?这需要群策群力。

  对于公共自行车普遍存在的“潮汐”问题,我市已通过派专人值守、与社区、企业、学校等合作,进行志愿服务等方法来缓解。

  所谓驻点服务,就是以重要网点为中心,辐射服务周边网点,采取定点、定时有人值守服务。目前,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已在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与高新区6个行政区实施驻点服务,6区有人值守服务网点增加到了32个,辐射网点增加至248个。有人值守网点租车量以日均291次、辐射网点以日均120次计算,共实现了近3.9万次的租车量(约占全市总租车量的35%)。以福明路网点为例,两个月前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对该网点采取高峰期驻点服务,服务范围辐射周边7个网点,不仅缓解了早晚高峰“租还难”现象,且4月份日租车量最高达705次,较之前相比增长18%。

  与社区、企业等共建也是缓解“潮汐”问题的一个途径。以尹江新苑网点为例,该网点通过志愿者,在早晚高峰为车辆上下架,大大提高了自行车的周转率,日均租车量提高了14%。据悉,目前,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已与周江岸社区、安泰社区、东湖社区进行“社企共建”,同时还与镇明中心小学、黄鹂小学、宁波第二技术学院进行“校企共建”,与双鹿集团进行“企企共建”,有效提高了自行车的使用效率。

  尽管如此,潮汐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对此,骑车达人提出增加公共自行车调运量,来满足高峰时的需要。据悉,目前,公共自行车的调运主要依靠专用货车集中调运和服务人员网点间的推送。全市有12辆调运车,日均调运7000辆次,但是调运车辆一方面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不够灵活的问题。“能否采用小型电动车,在高峰时段将有些网点闲置的车辆运输到附近有需要的网点,来提高运输效率?”不少骑行者提出。市公共自行车公司运营经理史瞻蔚表示,他们已经在考虑小区域内调度。“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两级调度机制,包括区与区之间,以及各个区内部。小区域调度显然更加快捷,比如黄鹂的网点没车,我们可以直接从白鹤那边调度过来。”目前,公共自行车公司正在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

  对于损坏的车辆,市自行车公司采用了多种办法进行维修。首先是驻点维修,目前全市有天一广场、联谊宾馆、杉杉大厦等15个网点派工人驻点维修车辆,下个月还将在游河小区、碶闸街安排两个常驻点。在驻点的同时,还有专人巡检,每个维修工负责15个至20个网点,对损坏的车辆及时维修。此外,“大病”车辆还将集中起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大修,夜间也将派人在一些重要网点进行维修。

  据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安全机务科科长吴斌介绍,目前市公共自行车公司每天有70名维修工当班,每人每天维修量约180辆车,车辆的主要问题是车圈、挡泥板、刹车、脚踏板损坏等。同时,每月需要修理300多个自行车的锁止器,以保障车辆正常借还。“如果在骑行过程中发现车辆问题,可就近换一个网点还车,在新网点重新借一辆。”市民周先生支招,如果有条件,公共自行车公司可设立一两个“问题桩位”,专门用于停放市民发现的问题车辆,这样一来可以防止下一个借车者借走“病车”,也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或者,在网点放置一些“故障车”的牌子,骑行时发现问题车,在归还时就可以将这块牌子挂上去。

  不少市民在还车过程中发现,公共自行车的网点资源被汽车或其他车辆、无证摊贩占道,导致车辆不能正常归还,对此,市民沙梁波针对华盛菜市场公共自行车位被汽车占用的情况,提出可通过与城管、交警等部门协调,在自行车还车桩附近安装立柱的方法来解决。

  编辑点评

  运营好公共自行车

  展现城市管理细节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市民出行的便利,各个城市在完善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系统之余,目光也越来越多地投向了公共自行车,低碳环保且健康。据悉,从2013年9月至今,我市已建成标准网点124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0辆,广受市民的青睐。

  公共自行车确实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较好地解决市民出行中“最后一公里”问题,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区交通的压力。然而,在市民的日常使用中,对于公共自行车早晚高峰部分网点车难借难停、故障未及时维修、网点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也常有“吐槽”。公共自行车的投放数量以及网点布设只是发展公共自行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日后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应及时跟上,提高自行车的周转率和使用率。

  在相关部门完善管理之余,公共自行车也需要市民自觉维护和爱惜,养成良好的骑行行为,让其免受“伤害”。在我市公共自行车投放之初,甚至出现过偷盗、车座脚踏板被卸走、把车作为锻炼身体的器械等人为的破坏行为,给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公共自行车运营关乎民生,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能力和监管力度,科学制定出台较为完善的运营制度和管理方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实时监控与评估公共自行车系统运作情况。一辆小小的公共自行车,折射出的是城市管理的细节与市民的综合素质。

  相关链接

  今年新投放公共自行车5000辆

  借还自行车更“智慧”

  记者从市客管局获悉,作为“公交补充网”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加密和拓展公共自行车网点,五年里新建公共自行车网点1200个,新投放公共自行车3万辆,新建停保基地用地7000平方米,完善优化公共自行车运营调度模式,实现主城区公共自行车网点平均服务半径在200米范围内。

  2016年,我市将新增公共自行车网点200个、投放5000辆车,协调解决公共自行车停保基地建设,开展《宁波市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定位和策略研究》,发展“社企共建”、手持POS机租还车等多元化服务管理模式。

  此外,我市公共自行车已在宁波通APP上实现实时查询,市民可据此查询网点的在桩车辆和空桩数量,有意识地选择网点还车。

  骑车达人沙梁波介绍,她家住石碶阳光丽园,虽然门前有自行车网点,但早高峰时常会遇到借不到车的情况。所以每次出门前她都会通过手机APP查询网点车辆情况,如果发现家门口没车,她就会查看附近的网点,“鄞州大道网点因靠近地铁口,经常会有人来还车,我就会多走两分钟到这个网点借。”

  据悉,除了手机APP,目前我市市区公共自行车网点基本实现WiFi全覆盖,市民可登录iNingbo免费上网。

  数说

标签: 公共自行车;流行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