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闲暇时间顺手赚点“外快” 网上“外快”真的好赚吗?
2016年08月08日 09:54:11 来源: 东南商报 记者周静 顾嘉懿

  浙江在线8月8日讯 随着网约车合法,兼职“滴滴司机”成为不少私家车主“赚外快”的首选。

  其实除了网约车,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和技能,可以赚外快的机会还有不少。在网上随便一搜,像滴滴这样的兼职手机应用就能搜到二三十个:你可以成为“在行”的某个领域专家,也可以成为朋友圈里的微商,甚至是某个共享平台的家厨……

  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这类网上“外快”看着很美,但真的好赚吗?

  调查

  关键词

  时间、知识

  “睡了一宿觉,醒来发现收入持续暗自增长,人生就这样躺着赚钱了,好突然。我的问题被成千上万人偷听,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只是默默给我打钱。”

  著名剧作家、网络红人鹦鹉史航在第一次尝试“分答”付费问答平台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顿时让“分答”火了起来。

  然而,这样“高大上”的赚钱机会,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有羡慕的份。

  线下做分享,玩票成分居多

  宁波人对这类知识分享的收费模式是随着“在行”入驻宁波时开始关注的。

  “我是被人拉进去的,当时这个网站好像刚刚到宁波来推广,邀请行家入驻。我在上面挂了个牌,方向主要是外贸,报价是200元/小时。不过到现在一单也没成交过。”媒体人殷先生说,他认为网络经验交流的付费制还没有完全被大众接受。

  被成功约见过六次的挂牌行家丁女士给出的话题是“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乐器练习”,她表示,自己目前很少把精力放在这个上头。“要线下见面,比较占精力,而且成交量也不高。”相较于一份兼职挣收入,还是玩票的成分多。

  去年八月在宁波上线的付费制一对一经验交流平台“在行”上,宁波地区已有70多个行业入驻。包括知名企业家、投资人、营销专家、媒体大V、专家学者、作家、健身教练等等。一对一见一次这些“行家”,需要提前预约,约见一次的价格最低的1元,最高的上千元。目前这些行家成功约见次数最多的是四五十次,不少行家成功约见次数还是零。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宁波是“在行”落户的第6个城市,目前平台上的专家有8000多人。宁波的网友除了约见宁波本地的行家,也可以以远程语音的方式在线约见外地的专家。“在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平台上的专家来自各行各业,要求入驻的专家至少有5至10年从业经验,本人在该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建树。在北上广等城市,除了经验分享,还能预约一对一服务,如知名理发师的服务、健身教练的指导等。

  目前“在行”的客单价在400元左右,创业和投资方面是最为热门的问题。

  据了解,网上约见“行家”的过程与淘宝购物模式相当,消费者网上约见成功后先付费,然后双方见面,约见完成后评价满意,平台再把费用支付给“行家”。

  从学员评价里可以看到,宁波网友约见行家的反馈多为“有收获”、“受益匪浅”。不过记者随机采访一些网友,得出的意见是网上提问还是好奇的成分居多。如果真的是遇到什么困惑还是偏向于请教懂行的朋友或者熟悉的专家。

  目前“在行”的全国注册用户已经突破百万,实际上类似的一对一经验分享平台在全国还有很多,如“靠我”、“导师说”、“8点后”等。

  线上短平快“网红”如鱼得水

  相较于需要线下见面的“在行”,丁女士觉得在“分答”更好些。“语音回答问题,一条一元钱,但是可以很多人点来听,对工作比较忙的我来讲,这种卖知识的方式比较省心。”

  “我身边有不少人在分答上回答问题,有时候一条回答获得的点击量也很可观。不过我觉得网红在这里更容易赚钱,像王思聪,回答一个问题要4999元。”一名资深媒体人这么告诉记者。

  说到网络问答,很多人会想到“百度知道”,或者是“知乎”,这两个社交平台都是“一人提问,多人回答”的模式,而“分答”是一个线上“短平快”的语音付费问答平台。

  在“分答”上,回答者设定自己回答问题的价格,通常限制在1元到500元之间,当然也有高到4999元的答主王思聪。答主通过对其他人问题的答复得到这笔钱———必须是语音,时间被限制在60秒内。提问者为提问所花费的金额,如数打给答主。平台只在“偷听”环节抽成10%,其余答主和提问者五五开。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提问者花了8.8元提问,那么20个人偷听,提问者就收回成本;即使是花4999元向王思聪提问,那么只要有11108个人偷听,提问者就可以稳赚不赔。

  王思聪5月底入驻“分答”,自我介绍是“网红、投资人、哲学家”,在上面回答的32个问题,累计语音长度20分钟,总收入23.8万元。

  “分答”被定义为“知识变现”的一种途径。互联网观察家罗超表示,该产品核心在于名人,而名人、明星产出内容的可持续性是很低的,因此长期而言自己并不看好这款产品。

  与这种平台有点相似,问答网站知乎网CEO周源也曾发布了知乎旗下新产品“知乎Live”(知乎直播)。该产品定位为实时问答平台,答主可以创建一个实时问答平台,它会出现在关注者的信息流中。用户点击并支付“门票价”后,就能进入到沟通群内,答主和其他用户便在群内开始问答沟通。

  知识付费零售平台的相继出现,让“卖知识”成为一种热潮。不过,现在看起来,普罗大众从中赚钱比较不容易,吸引人的更多还是精神层面的需求。

  体验

  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给个人带来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但即便是这样,“躺着也能把钱赚了”依然不是多数人的福利。

  因此,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专车司机、微商、兼职快递、家厨来赚“外快”。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网上也有一些赚钱APP,下载个软件,做做调查,看看广告,据说每天也有20~30元进账。但不少其实就是个推广平台,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关键词

  朋友圈

  做微商:千万别刷屏

  严军,女,36岁,文职工作,兼职做微商

  大约三年前,我开始在朋友圈兼职做微商,以销售外贸童装和包包为主。我的本职工作比较自由,但收入不是很理想。好在给了我充足的时间,能够做些别的事,而做生意、卖东西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

  从小,我就喜欢卖衣服。家里人几乎都是干这一行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很多有自己的店面和渠道。大学里,我试着做过几笔生意,也挺成功的。工作第一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和朋友去摆地摊,但家里人不支持。因为当时还是2005年,淘宝还不盛行,夜间地摊常见但不合法,经常遭到城管驱逐。那段经历告诉我,如何面对面跟客人有良好交流,跟不同人打交道,这对我后来帮助很大。

  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便利,现在只要有个手机,有个圈子就能做生意。相对整个电商领域来说,我的起步算晚的,因为三年前,淘宝已经很成熟了。而我抓住的契机是正好赶上了微商兴起的时间,成为了第一批在朋友圈开店的人。

  和其他微商不同,我不是每天刷屏、会骚扰大家的那种。而选择间隔三四天,精选一部分产品,在图片和信息都比较齐全,让我自己满意的情况下,推给大家。在描述服装的时候,我会非常简单地写几句我对这件衣服的感觉,以及它可能合适的人群,加上尺码和价格,每件产品的描述不会超过四行字。这样,大家看起来不累,又能高效地了解产品特点。

  朋友圈生意,有点像打造自己的“粉丝经济”。在不推商品的时候,我依然是个拥有普通生活的人,与大家分享一些好玩好看的人和事。我想,微商和淘宝最大的区别在于,朋友圈里,是个活生生的人,大家买我的东西,更多是因为认可我这个人。而更接近过去摆地摊时,跟人面对面交流的感觉。客人久处成朋友,也不当我是个商人。

  当然,做微商很辛苦。最累的时候,我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因为要找货、拍照、更新。后来,跟厂家方面沟通,由他们直接一键下单,提供发货、退换货服务,而我只需要沟通买卖双方,而不用压货,改变了以往做生意的格局。现在,妈妈开的实体店已经没什么生意了,而我的客户越来越稳定,做微商的收入也渐渐超过了我的本职工作。

  但我还是不会放弃我的本职工作,因为两者给我的安全感不同。在拥有一份正当职业的情况下,利用新条件创造更多的赚钱机会,是喜闻乐见的,但传统工作依然为我提供了“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这是兼职无法取代的。

  关键词

  爱热闹

  开专车:主要看沟通

  天空,男,33岁,装修业,兼职开网约车

  去年优步刚兴起的时候,我在朋友的撺掇下,进行了注册申请。申请的过程很复杂,持续了快一个月,因为要做资格和车辆审核。

  开优步纯粹出于爱好和打发时间的考虑,没有要通过这个赚大钱的想法。出于本身工作原因,经常要开车跑郊区工厂,回来路上老是一个人,挺浪费的。我是爱热闹的人,喜欢跟人说话交朋友,优步正好满足我的需要,既能认识人又能赚油费,一举两得。

  但事实证明,客人也分好多种。作为非职业司机,一般对主干道比较熟,小巷子并不熟,绕行单行线,或者把客人送到目的地有时需要客人自己指路。这时候,大部分客人是愿意的,但也有一些会说“怎么路都不认识就出来开车”之类的。有一次去太古城接客人,因为中山路修路的原因,我怎么走都到不了接他的地方,绕了好几次,他就把订单取消了,还骂了我一通。当然,也有心态好的,比如刚开始玩优步的时候,我对客户端操作不熟悉,有次把人从新河路送到会展中心,客人手把手教我怎么在软件上设置完成一个订单,也没怪我操作慢。

  载着客人时,我喜欢和客人聊天,天南地北地聊。大多数人都好接触。我本身在海宁一家展具公司工作,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各地跑,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比如跟商场经理、道具厂工人接触,在这过程中,我觉得沟通很重要,能够跟人协调好,干起活来大家心情就好。这个世界上,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开优步,也抱着体验生活的目的。

  开车时,很多人都怕接到远程的单子,比如要去邱隘、东钱湖的。因为优步没办法抢单,只能按指派接单,客人要去哪就去哪。但对我来说,压力没这么大。有次周末载了几位学生去凤凰山,我心里想着就不回来了,干脆自己也去玩一趟,但他们说要隔天才回,我只好作罢。有次去保国寺,我就真的没回来,跟着客人去保国寺山上玩了一趟。玩好了再把她带回来,也没收她钱,加了微信把钱给退回去了。因为我觉得这个过程比较好玩,大家也都开心,不妨交个朋友。有些人会因为不想回程空车,就故意刷单,我不会这么做,因为没意思,也会被查。

  后来,优步规定严格了。比如每天做到多少单以上才能拿到奖励,越来越多的人像一个职业司机一样,天天在路上跑。但我还是坚持赶上机会做两单,没有让它“职业化”的倾向。毕竟初心只是为了好玩,没必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标签: 外快;费用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