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上下游划定“治水红线” 宁海天台三门共谱“清溪曲”
2016年08月08日 09:58:04 来源: 宁波日报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记者 孙吉晶 实习生 陈静珠

  浙江在线8月8日讯 一场夏雨过后,宁海桑洲镇下洋周村村民周慧春推开家门,潺潺的清溪映入眼帘,心情也不由得舒畅起来。

  可在早几年,和周慧春一样生活在清溪两岸的近7万村民,一提起家门口的这条溪就头疼。全长40公里的清溪,跨越宁海、天台、三门三地,上下游各管各。行政区划的壁垒让清溪难以变清。如今,三地共同划定“治水红线”,真正实现了上下游联动治水。

  “五水共治”开展以来,镇里、村里每年花很大精力投入保洁,并整顿养殖业,拆除沿河养殖棚、违法建筑等。然而,令桑洲镇相关负责人无奈的是,水的流动性注定了单靠一地之力无法完成治理。

  原来,河道上下游分属不同的县,有些县域督查的范围是河道两岸100米,有的是200米,而这些河段边又往往隐藏着养殖户,他们常会在半夜偷排污水,或乱扔生活垃圾。水一动,污染物便被带了下来,受影响的是整条河道。

  居住在桑洲镇上的村民说,以前看到清溪上漂浮着生活垃圾,与周边的环境不相协调,总感觉不舒服。

  前年,桑洲镇主要负责人几次带队前往天台泳溪乡和三门沙柳街道,商讨建立三地跨界联动的治水模式,“跨地市交界区域水环境治理联席制度”被最先敲定下来。三地还成立了“治水工作联合组”,一把手亲自负责,各地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抽调骨干人员为联络员,确保每一项联治行动有效落实。

  重拳出击后,原先三地“打游击”的养殖户们这下坐不住了。在“治水工作联合组”面前,在桑洲和沙柳交界的白岩坑躲了10多年的养殖户们不得不积极提升养殖污水处理设备。不然,他们经营的养殖场随时可能被关停。在最近一次联合检查中,白岩坑的养殖户都已经整治完毕。

  今年年初以来,天台泳溪乡关闭污染企业,搬迁了3家沿溪养殖场;三门沙柳街道拆除沿岸违法建筑3万平方米,搬移小微企业;桑洲镇则拆除沿溪养殖棚和分布在溪流两岸的9000余平方米的违法建筑。

  三地还共同出台了一条“治水标准”,做到上下游一视同仁。水质检查队从天台到宁海、三门,一路测量水质,巡查治水情况。尤其是接合部水面,一对比标准,质检人员马上能发现是哪个地域治水出了问题。这样的水质“体检”,每隔一两个月就要组织一次。

  同时,三地明确河长职责,对河道进行日常巡查监管。50多岁的卢作贵是桑洲镇桑洲村的河段保洁员。每天早上7时多,他便拿着装备准时出门。从村口处到桑洲村与田洋卢村交界地方,清理河面垃圾要花3个小时,一天来回两次。

  如今,在桑洲镇清溪流经的6个村都配备了这样的保洁员。“一个村一人,再加上镇里配的3个机动人员,一共是9个保洁员。”桑洲镇党委书记陈云苍说,这个数额和每个保洁员的操作规范都是三地统一的。值得一提的是,三地还统一把督查范围扩大到河道两侧200米范围内,推动各类污染源连片治理。

  以前河道交界的地方,保洁最弱了,现在几乎看不到什么垃圾漂浮物了。那一泓清溪水,清爽怡人。

标签: 治水;五水共治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