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郑木火 摄)
浙江在线8月16日讯 亲情、乡情、家国情,是农村文化礼堂的撇与捺;道德、礼仪、文化情,是农村文化礼堂的横与竖。789家农村文化礼堂,星星点点地缀满四明大地,折射着宁波新农村对文化和幸福生活的崭新期望,并重构着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农村文化基因。
承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共同精神家园、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富裕起来的宁波农民,如今从心底里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在文化礼堂,他们寻找到了精神文化的“家园”和“乐土”。
文化礼堂“形美、传神、凝魂”
2013年开始,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宁波市围绕建设“文化地标”、打造“精神家园”这一核心,按照“两堂五廊”建设要求和“五有三型”建设标准、“七个一”活动内容,在全市农村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推动下,从组织领导、建设规划、载体设计、活动组织、制度保障、绩效考核做到环环相扣、层层落实,使农村文化活动有根基、有实体、有内容,呈现群众参与热度不减、整体推进有力的良好态势。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按“建、用、管、育”要求在涉农的9个县(市)区、3个园区150多个乡镇(街道)已建成789家文化礼堂,建设数量和质量均位列全省前茅,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生活品质。
宁波的文化礼堂“形美”———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两堂五廊”是农村文化礼堂的“标配”。各地还根据自身特色,新拓展出了家园馆、乡风文明馆、聊天长廊、“天天演”舞台等更多的“高配”。
宁波的文化礼堂“传神”———道德讲堂、农民会所、传统礼仪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还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特色,力求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宁波的文化礼堂“凝魂”———文化礼堂建成后,不仅培养了农村的文化能人,村党支部的威信也更高了,村里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文化礼堂的建设,因此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如今,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1.2万场活动吸引百万余人次参与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目的不是为了造一座建筑,更重要的是以它为平台将丰富多彩的文化送到基层农村去。
顶层设计上,全市推行农村文化礼堂“走亲制”,组织开展“文化配送”“送戏下村”“科普入村”等各类文化宣传活动,面向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配送各类活动。7月份刚刚结束的市微型党课巡回宣讲中,市宣讲团主动深入农村文化礼堂,给农村基层党员送去了高水平的党课宣讲教育,受到了各地一致好评。
同时,各地也根据自身情况挖掘活动内容。鄞州区发扬浙东纵队“三五支队”光荣传统,积极推动宣讲教育进礼堂,组建41支、近200人的基层宣讲“三五支队”。
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在象山、余姚、慈溪等地组织开展入学启蒙、婚礼礼仪、端午思贤、新人入村、重阳敬老等礼仪观摩活动,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七个一”活动,每年分期分批组织文化礼堂管理员、宣传员、文化员和志愿者开展培训,组织展演、展陈、“微型党课”巡讲进礼堂。同时,在农村文化礼堂增设“时事宣传栏”,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组织涉农部门在文化礼堂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科技普及、图片展览等活动,延伸服务“三农”的触角。去年开始,在全市各地积极探索推动“村歌”创作、农村文化礼堂建筑设计大赛,在余姚天华村、象山海墩村文化礼堂相继举办了“农村文化礼堂文艺团队才艺大赛”“我们的村晚”活动,由农民自编自导自演,除了唱歌、跳舞、小品、杂技等传统节目外,还融合了甬剧、姚剧、走书等地方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丰富了活动内涵。三年来,全市各地文化礼堂举办的1.2万多场大型活动吸引了超过100万人次参与,发掘和培育了一大批乡贤能人、文化达人和农民文艺团队。
“家门口的文艺演出”多了,村民们也就更愿意走进文化礼堂了。镇海澥浦镇十七房村90岁高龄的陈兴岳老人,婉拒儿孙为他摆寿宴,用摆酒席的钱请来了宁波曲艺社,在文化礼堂里演了一个月传统走书《平阳传》。受他的启发,越来越多的村民每逢喜事都选择请乡亲们看戏,文化礼堂唱响了健康和谐的文明乡风。
文化礼堂从“要我建”到“我要建”
农村文化礼堂扎根于乡土,服务于群众,离开了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年多来,我市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村民自觉培育、自发参与、自我服务,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群众的内在需要,使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生力军和活动主角。特别是农村群众参与热情高涨,从“要我建”到“我要建”。鄞州区咸祥镇西宅村村民主动提出要建文化礼堂。然而,薄弱的村集体经济难以承担建设费用,数百位村民便“凑份子”,仅一周时间就凑了73万元。北仑区白峰镇小门村的徐既仁老人,在自己八十大寿的寿宴上捐出199万元,专门用于村里建造文化礼堂。
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我市注重因村制宜,着力打造有品位、有品质、有品格文化礼堂,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形成了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品牌。奉化、象山、镇海等地已形成了以文化礼堂为核心,旅游文化、生态休闲、民间馆藏为配套的新地标,礼堂不再是简单的建筑,而是当地的标志性符号,从整体上提升了文化礼堂的品质,彰显了特色。
今年以来,我市探索将文化礼堂建设融入文明村镇创建和“文明示范线”建设中。宁海县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休闲旅游风景线等路线,有机融合县精品村、特色村、旅游名村等建设成果,按照区域文化特色、历史沿革、民俗民风、姓氏渊源等归类划分文化礼堂,提炼了极具特色的礼堂文化,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区域化、集群化、规模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