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在四明山道上骑行。(胡龙召 摄)
自行车也可以在室内骑行台上骑。(吴晓军 摄)
浙江在线9月7日讯 中国是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的生产量、销售量以及出口量始终位于世界领先水平,不过在业余时间骑自行车健身的人并不多,这一情况近些年有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长途骑行健身或旅游、考察,既可以锻炼身体、饱览风景名胜,又可以深入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体验许多鲜为人知的风土民情。据宁波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有关人士估计,目前宁波参与自行车运动健身的市民已超过3万人。
随着参与人群的扩大,特别是夜骑爱好者的增加,自行车运动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去年8月和10月,在北仑区的泰和路上接连发生两起夜骑爱好者被撞身亡的惨剧,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在城市没有建起专用自行车道或慢行道的条件下,如何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8月27日,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举办了一次“安全乐骑”公益讲座,面向协会老年骑游队等车队的成员宣讲自行车运动的注意事项。“协会每年要举办两次公益讲座,分别面向协会车队和社会公众,普及自行车运动的安全常识。”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秘书长吴晓军介绍。
笔者也曾采访过本市最年长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章兆丰,年近九旬的章老可以从宁波到奉化一次骑行百余公里,用时六个多小时。“骑自行车很危险,一定要小心。”回顾自己20多年的骑行经历,章兆丰这样提醒与自己有同样爱好的后生小辈。
安全事故触目惊心
对一些骑行爱好者来说,有些必要的安全规定———比如“骑车要戴头盔”,在他们眼里是可有可无的,但在吴晓军看来,这就是安全大忌。“就好像开车不系安全带一样,后果很严重”。此外,骑友在骑行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或危险行为还有———骑行时打电话,停车时随意占用机动车道等。有一次,在城市地标性大桥前,领队告诉大家把车放倒,以免大风把车刮倒,但现场一个女生说自己的车很贵,放在地上会弄脏车架,非要把脚蹬支上。不久,一辆40吨的平板大拖车拉着两辆推土机路过,这辆山地车正好被平板拖车压了过去,车把、前轮全部损毁。其实,避免这种事故的策略也简单:只要车队停下来休息,领队都建议把车子放倒,并远离主干道。
还有一些骑行爱好者喜欢拍照。“对业余车手来说,这也是犯忌的。”吴晓军说,他自己有过类似经历:有一次从童家往皎口水库大坝方向骑行,路上突然出现了一条蛇,此时左手控制车把右手拿着相机拍照的他“只见地球围着我转了一圈”,人顿时来了一个前空翻,好在他反应及时,有惊无险。“骑车时千万不要拍摄、看短消息、接电话。即使是停车接一下电话也不过两三分钟时间,再花五六分钟追上队友,总比躺在医院病床上要好得多。”
其他的安全事故案例还有一些。比如,有位车友夜骑时车灯坏了,而前方有汽车开着大灯逼过来,这位车友的眼睛瞬间失明。祸不单行的是,公路上一个窨井盖被人偷走了,这位车友一个前空翻摔倒在地,全身多处受伤。“在所有的自行车骑行规则里面,车灯只有两种———红色和白色,红色灯是尾灯,白色灯是前面的照明灯。”吴晓军介绍。国内的自行车照明灯闪得太快,1秒钟闪3次以上,而国外的自行车灯一般是1秒钟闪1次,灯光比国内的柔和。照明的LED灯一般照在车前方3米左右的位置,与汽车会车时,眼睛看着地上的LED灯光斑,不要看汽车的远光灯,这样等汽车驶过以后眼睛也容易适应。
弯道骑行也是险象环生。曾有骑友在下山拐弯处因车速过快而失控,导致高位截瘫。“下坡时路面又平又长又直,前面一马平川,车速可以快至每小时50公里至60公里,这样拐弯时就十分危险了。”吴晓军提醒,在大角度拐弯时,一定要设计好拐弯路线,或者降低进入弯道的车速,业余车手进弯道时的车速一定不要超过每小时35公里。
做足功课再出发
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一次骑行的距离通常在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而长途骑行的距离可能是3000公里至5000公里,还有个别人会连续骑行超过1万公里。专业人士提醒:为了保证骑行的安全顺利,长途骑行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收集、整理沿途的各种资料信息,包括最新版本的地图、交通图,沿途的地理、历史、人文、名胜古迹和气象资料等,再根据个人和团队其他成员的体力状况、假期长短、出行季节等因素,制订详细的旅行计划。一般而言,长途骑行的最佳季节为每年5至10月份。长途骑行最好结伴而行,理想的人数为3至5人。人数过多,沿途食宿安排会有较多困难,并且由于骑行成员的性格爱好有差异,人数多时很难保证统一行动;人数太少,安全保证较差,万一途中出现意外情况,难以相互照应。另外,有些物资装备无论一人或多人只需一份,如修车工具、露营装备等,人数过少,每个人的负担会相应加重。
长途旅行,要准备一辆合适的自行车。对于有经济条件的骑友,首选车型是专门为自行车旅行设计的27英寸全地貌车,该类型车一般配有前后车架,可承重100公斤至150公斤(包括骑行者),避震性能较好,能适应各种道路状况;缺点是价格昂贵,零配件目前在国内较难买到。“现在常见的26英寸以下轻便自行车不太适合用作长途旅行,可选用比较老式的28英寸加重自行车。”吴晓军介绍。如果是新车,在出发前一定要磨合200公里至300公里再进行全面调试,才能用于长途骑行。如果是旧车,要进行一次大修,特别要对车座进行加工改造———车座不宜太硬或太小,最好加上一个3厘米至5厘米厚的海绵坐垫。要保持坐垫的表面干燥且不能有褶皱和缝合接缝,以防止长时间骑行磨破皮肤或长痱子。车座不宜太高或太低,以个人骑行舒适为宜。车把应与车座的高低相近,高低差距在5厘米以内为好。
此外,还应在自行车前后安装好挂包架,在自行车大梁上安装一个水壶架,以便在骑行中随时取用饮水。有个小技巧———可在车胎内注入一些补漏剂,一旦车胎被刺破,只需将刺入物拔除,破孔向下打足气,即可自动将破孔堵住,保证继续骑行。
出发前,骑友一定要掌握自行车的调整和修理技术,包括补胎、更换车条及刹车块,修理或调整前中后轴、修理飞轮等。
万无一失保平安
长途骑行,选择合适的服装十分重要。如果是在夏季或较暖和的季节骑行,最好能购置一件具有保温、透气、挡风、防雨等功能的短骑行服。骑行裤内有真皮垫,防磨且透气,可适应多种气候条件下的骑行。如没有骑行服特别是骑行裤,可直接穿有弹力的紧身裤,并在经常摩擦的部位(如大腿内侧)涂抹一些有润滑作用的油脂。夏季骑行应穿长袖上衣和遮阳帽,以免晒伤皮肤。如果是冬季或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骑行,除做好保温外,还要注意防止衣裤或鞋袜过紧、血液循环不佳,导致冻伤的发生。气温较低时骑行不能戴口罩,因呼出的热气会在口罩外面结成薄冰,造成面部冻伤。冬季骑行最容易冻伤的部位是耳朵、鼻子和手脚,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温。可采取骑行和推车步行结合的方法,以促进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要准备一件雨披,除防雨外,还可以有其他许多用途。
其他比较重要的装备是骑行眼镜和小药箱。为防风吹和小飞虫侵入眼睛,要准备好骑行眼镜。有色的骑行眼镜可防强烈的阳光照射,无色的适用于阴天,还有一种浅黄色的专门适用于夜间。此外,准备一个小药箱也是必不可少的,常备药品包括:治疗腹泻、肠胃不适、感冒、水土不服、外伤的药品,以及眼药水、消炎药等。如是夏季还应准备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痱子粉、藿香正气水等;冬季则要准备冻疮膏、寒痛乐、姜茶等。如果在西北、新疆等干燥地区骑行,要多准备一些饮用水(每天需3000毫升至5000毫升)。
在体能的准备上,可在出发前一个月开始,隔天锻炼1次,每次20分钟左右,轮流做立定起跳、下蹲起跳、仰卧起坐、长跑等运动。
此外,癫痫病患者、脑部开过刀的人、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不建议参加自行车运动,因为骑车有突发中风和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相关链接
短途骑行基本技巧
对于多数骑行爱好者来说,短途骑行同样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出行前要检查车况特别是刹车、胎压,还要带上一套便携工具和内胎;尽可能多地了解骑行路线的路况、照明、天气等情况;骑行请务必佩戴头盔,亮丽的骑行服装将有利于安全;夜间骑行请备照明灯,有反光功能的骑行装备有助于安全;骑行中不得佩带耳机、接听电话、拍摄分享;骑行时不可双手脱把、多人并骑、互相推行、逆行、占用机动车道;远离任何机动车辆;结队出行请适当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尽可能在直线路段超车;城区骑行转弯时请先打手势,红灯时请单侧等待,勿堵塞整条路面。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曲,便于腰部弓曲,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位。
至于坐垫的高度调整、前后位置、倾斜角度,以及脚掌在踏板上的位置、曲柄长度、把手和龙头的高度、把手弯曲和宽度、刹车把的位置等技术细节,建议骑行爱好者在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调试。(林海整理)
新闻背后的热词
室内骑行台
除了常规的山地越野、铁人三项等运动项目之外,近几年国内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自行车运动,比如室内骑行台。“它的好处是,可以创造稳定、随时起止的骑行环境,没有红绿灯、行人、机动车等因素影响,是非常安全的自行车运动,锻炼效果跟动感单车相当。”专业人士介绍。
室内骑行台分为固定骑行台(可调阻尼骑行台)、三轴骑行台等。(林海整理)
数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