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8日讯 秋意起,家里又要整理换季衣物了。在宁波,有一个获得过中央财政支持的“衣循环”公益项目,早已深入人心———有8成新的旧衣,就捐给他们,再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日前,记者探访了海曙安泰社区的“夕阳红”志愿者团队,他们中年龄最小都已65岁。骑着电瓶车,把回收的旧衣物运回集中处理点;在满是扬尘的房间里整理、折叠、消毒;再蚂蚁搬家似的一包一包扛下楼,运送到邮局发往受助省份……
纵是这般辛苦,他们也没说过一句怨言。但在“衣循环”项目运作三年之后,眼见接收的衣物逐渐减少,他们真的有些着急了。
现状
以前每月起码回收2吨 现仅高峰时1/3
每个月10号,是“衣循环”固定回收旧衣服的日子。74岁的郑利红都会坐在迈水桥小区站点,等待接收居民的旧衣捐赠。一手接过衣物,老郑会请捐赠人填写一份捐赠清单,然后再回赠一张“感谢卡”。
安泰社区“衣循环”志愿团队,从创始之初就是12人,到现在也还是12人,没有一人退出。70多岁的宋家全是团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位,大家都称她“大姐”。“大姐是老党员,哪怕最热的七八月,大姐也没缺席过一次志愿活动。”胡月季是团队负责人,她在介绍“大姐”这个老党员典型的同时,也对每一位团队成员深表敬意,“最年轻的都是65岁,大家干着这么累的活儿,心里真是一句怨言都没。”
怨言是没有,但对着前来采访的记者,老同志们还是有些话不吐不快。“以前一个月,就单单我们安泰社区这个点,收下的旧衣最起码有2吨。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接收的旧衣突然就变少了,现在大概只有以前1/3了。”胡月季担忧“衣循环”牌子要慢慢做枯萎了。
“分流”的旧衣去哪里?
居民投入小区旧衣回收箱
锐减下来的衣物,究竟被谁“分流”走了呢?
“去年开始,很多小区里都竖起了绿色的旧衣回收箱。居民们都不知道,以为那就是我们‘衣循环’项目的呢。”老同志们七嘴八舌说起来,有的还说自己一直暗暗跟踪观察。“这些旧衣回收箱的单位,开始还回收得勤,后来就慢了,有时3个月不来开箱拿走。”
一个志愿者说,他的一个朋友是住在钱东社区的,今年初还特意来问过他,“你们的业务是不是延伸到钱东社区去了?”据反映,在钱东社区里,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多出了4个旧衣物回收箱。这位志愿者有些惊诧,骑了自行车赶到钱东社区,发现4只旧衣回收箱分属两家公司,一家上面写着“宁波市公益项目”,一家写着“垃圾分类旧物回收”,上面印的电话也各有不同。
“这根本就不是我们的‘衣循环’嘛,只是箱子上面的‘环保’、‘公益项目’等字样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罢了。”志愿者说,“衣循环”从来没进入社区安装过回收箱,至今一直是采用驻点接收居民上门捐赠的方式。
背后的故事
旧衣也温情 有人从姜山打货的专程送来
和旧衣打了3年多的交道,“衣循环”的志愿者们人人都已历练成专家,一眼能看出衣物的材质、型号,并很快地分类整理。
“好多还是全新的呢,标牌还在,就捐了出来。”“大姐”宋家全在整理衣物中发现,像这样带标牌全新的衣物,几乎占了所有回收衣物的三成左右。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呀,我们以前哪舍得。”“大姐”猜测,可能因为款式不够好,或者尺码不合适,但人家能捐出来奉献爱心,这也让志愿者们很欣慰。
捐旧衣的人多了,其中也有不少人让志愿者们印象深刻。姜山一位爱心人士就让这群老同志们一直念叨着,“她有50多岁了吧,每次都是专程打一辆货的送过来。她很有爱心,看我们都是一群退休老人在做志愿活动,就自己在姜山附近到处收集,帮我们做宣传。每次凑得差不多了就送来,几年下来,已有四五趟了。”
与灰尘、旧衣作战
过敏体质的她吃着药硬抗
海曙迈水桥小区,一幢居民楼里的2楼,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按照不同功能区分别堆积着刚回收来的、整理中的、整理完毕打包好、消毒中的旧衣物。这里,是安泰社区“衣循环”12名志愿者每个月都会来工作近10天的地方。
头顶3个大吊扇呼呼地转着,一张旧乒乓台上码着的旧衣物比人还高出不少,志愿者们在这里一件一件地拣选整理着。尽管戴着口罩、穿着围裙,但喷嚏声还是不时响起。无处不在的灰尘,飘扬在这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
胡月季是过敏体质,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为了干这活儿,她不断地看病、吃药。“每月10日收完旧衣,我们就要开始整理、发货了。我必须在上门工作前先吃几天的过敏药,还往鼻子里喷药。”但就是这样,工作后回家,她也仍旧鼻子发痒。
1000多公斤衣物,3个老人抬得累趴 但他说,“希望越多越好”
对这群六七十岁的老人而言,或许更大挑战是体力上的。“一件呢子大衣都五六公斤重,接收的旧衣包裹,一般每包也在二三十公斤重。我们上楼下楼,都是自己搬抬。”王云明是安泰小区晨光党支部书记,今年也65岁了,在团队里算“少壮派”,不少搬抬的活儿,他都自告奋勇揽了去。
去年7月的一天,海曙一家服装店关门结业,剩下的衣物全都捐给了“衣循环”。对方老板一个电话过来,王云明高兴坏了,马上约着胡月季和郑利红一起打着货的赶去。“1000多公斤衣物啊,整理成7个包裹,平均每个是300多斤。天又下着大雨,我们三个人硬是一步一步把它们挪到了2楼,回家第二天就病倒了。”
王云明告诉记者,家人都很支持他出来做志愿工作,“我们不怕衣服多,希望越多越好。”
探讨
旧衣接收点或可“流动”起来
收到的旧衣越来越少,3年间从最初的月收2吨左右锐减至仅有1/3左右,安泰社区“衣循环”志愿团队的老人们很着急,担忧“牌子”就这样砸掉了。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老人们大可不必如此紧张。
“集中收过一段时间后,旧衣回收量有所下降,这也是自然规律。”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陈海英告诉记者,一般每逢秋冬季,他们都会举行集中的旧衣回收活动,这段时间,居民们捐献的旧衣是比较多的。“这也相当于根据天气时令在踩着点做活动,毕竟那时大部分家庭都需要整理换季衣物,刚好契合需求。”
此外,陈海英认为,因为接收点长期驻扎在安泰社区内,从辐射范围来说,大部分还是就近居民。“3年来,该捐献旧衣的,基本也都捐献完了。”如果旧衣接收点能“流动”起来,或许接收量可以很快回升。
社会参与
让公益项目活得更好更持久
海曙安泰社区的“衣循环”二手衣物回收公益项目始发于2013年9月,第二年5月,宁波市“衣循环”项目正式启动后,安泰社区成为海曙区唯一固定回收点。可以说,这里是宁波“衣循环”的萌芽和缩影。
最新统计显示,几年来我市一共接收105吨左右旧衣物,其中102吨发往了内蒙古、青海、甘肃、贵州、四川等贫困地区,部分也送给了外地来甬的务工人员。
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在遭到商业挤压下如何突围,才能活得更好更持久,志愿者们的担忧并非毫无缘由。在采访中,不少居民纷纷出点子:和快递公司联合,请他们一起参与“衣循环”公益项目。打快递电话,就可以上门接收旧衣,再由他们的运输车拉到统一接收点;让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也加入志愿者团队,帮“衣循环”设计新颖的网页宣传,让居民们突破地域限制,可以更广泛地周知这个爱心活动、接收方式;看老人们搬抬旧衣挺辛苦的,年纪都大了,接收场地能不能换个平层的,临街店铺更好。
记者从市慈善总会获悉,“衣循环”项目组目前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固定接收点,他们欢迎有心致力于此项公益事业的企业、社会组织加入合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