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0日讯 2016年12月9日,浙江省公安厅举办了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主题新闻发布会暨全省集中宣传月活动。新骗局不断出现,老骗局持续更新,真是防不胜防,根据浙江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严峻。2016年1至11月,浙江省受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89万起,涉案金额达18亿多元。而通过对破获案件的大数据分析,警方用一个典型案例来说明骗子们的套路。
●骗子第一吓
我是陈警官……你找个安静的地方,我与你谈个话
“我是浙江省公安厅的陈警官!现在有个案件涉及到你本人,要你配合我们调查。”
9月24日,临平的倪女士在家中接到这个电话,一开始不以为然。骗子显然也想到了,所以脚本上有这样的台词:“我真是公安民警,你用114查一下我的号码好了。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公安局的电话?!”倪女士将信将疑,通过114查号平台查了对方的来电显示号码,发现真是浙江省公安厅的电话!
电信诈骗唯一的“技术”在于改号器软件。骗子们交代:“这个盒子把来电号码改成什么号码都可以。”正是因为来电显示号码能改成当地公安登记在114的公开热线电话,误导了许多受害人。
防骗大数据·9.88%
冒充公检法是骗子最喜欢的招数
冒充公检法类、淘宝客服和盗刷信用类最为突出。目前,公安机关已经掌握的48类200多种骗术。其中多发的前10类案件依次是冒充公检法、网络购物、购物网站刷信誉、网络投资、QQ冒充熟人、网络招工、网络代办信用卡贷款、网络销售伪劣保健商品、网游购买装备和机票退款诈骗。其中冒充公检法类、淘宝客服和盗刷信用类案件,分别占到案件总数的9.88%、7.75%和7.69%。涉案金额分别占到总数的28%、7.96%和3.08%。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案件74.3%是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骗子第二吓
我现在把这张银行卡开户的身份证号码报出来……是不是你本人?
“我们公安机关刚刚破获一个毒品交易犯罪团伙,从犯罪嫌疑人身上缴获了几张银行卡,其中一张某某银行的银行卡是用你的身份证开户的,我们考虑到全国同名同姓的人比较多,为慎重起见,我现在把这张银行卡的开户登记的身份证号码,报出来,跟你核对一下……是不是你本人的?”
听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这下倪女士急了。
骗子在网上非法购得身份证等个人信息,疯狂地向各地打电话,全面撒网。骗子们其实没有那么高的期待值,他们对警察是这样说的:“电话打得多了,茫茫人海,总有一个上当的。”
防骗大数据·81.57%
最容易中招的不是老年人 是21-50岁的社会中坚
对今年前11个月全省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年龄分析,最容易受骗的是21-30岁之间的人,约占47.80%;第二容易被骗的是31-40岁的人,约占21.64%,41至50岁的人排第三,占12.17%,也就是说21-50岁被骗的比例高达81.57%。这部分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掌握的财富最多,也是最大的涉网人群,社会活动频繁,信息泄露也较为严重,是骗子重点攻击的“肥羊”。
●骗子第三吓
这张卡上现在有毒品资金300多万元,涉嫌洗黑钱犯罪
就在此时,假冒的“陈警官”恐吓倪女士:“根据我国刑法,洗黑钱要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目前证据对你很不利!可以说你就是我们公安机关要找的犯罪嫌疑人之一!马上接受调查!把事情讲清楚!”
骗子之所以能恐吓受害人,就是利用了人们对公安机关的信任。李某一伙的电信诈骗都以涉嫌毒品案件、黑社会案件、洗钱案件等为开场白,还有很多配角来帮忙。骗子李某说,普通人在得知自己牵涉到毒品这么大的案件中,都会产生恐慌和紧张,这种精神状态下很容易上当受骗。
防骗大数据·92%
受骗人抽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根本不关注防骗宣传
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屡禁不绝,防不胜防的局面。一是各种诈骗手法不断出现,诈骗剧本不断升级,迷惑性、欺骗性越来越大;二是反侦查的意识手段在不断增强,木马植入、改号软件、呼机转移等一些手段使受害者防不胜防;三是诈骗手法紧跟社会热点,迷惑性强。如G20峰会期间,湖州和温州等地发生冒充“G20专案组”、“电子通行证”,诱导受害人加入微信和点击所谓的“公检法官方网站”,只要用户点击查看,诈骗分子通过木马可以读取用户手机状态、身份,自动修改和转发短信内容等功能,进行诈骗的犯罪新手法。四是广大群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据对杭州市某区的受骗人抽样调查,被骗的人群中92%的人根本不关注防骗宣传,对当下流行的诈骗方式没有任何了解。
●骗子第四吓
案情内容你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如果泄露要追究你的法律责任
“根据你刚才所述的和我们公安局调查的情况来看,可能是你的身份信息资料外泄所致。同时也不能排除你在此案中的嫌疑。你必须配合警方调查……才能证明你在本案中的无辜和清白。在对你的调查结束之前,有关案情的内容你千万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包括你的同事、朋友和你的家人,因为案件正在侦破之中……如果泄露而使案件侦破受阻,哪怕你是受害人也要追究法律责任。”
倪女士听完彻底相信了对方,并按照对方要求,到ATM机上将自己卡内的49000多元全部转到了对方给的所谓“安全”账户。
民警在破案时,从两个窝点搜到了上百张银行卡。这批银行卡是骗子们以200-300元每张的价格买来的。倪女士的钱打到其中一张卡上后,负责取款的人马上将这笔钱在许多张卡中倒腾几遍后再提现。如果一次性骗取金额较大,就将钱分散打入多张银行卡后在各地取现,因为ATM机和柜台5万以下取款都不需要核实身份证。
记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吕某自2016年3月初,向他人购买大量身份证,以数十元数百元不等的报酬,招募范某、吕某等数十人窜至义乌、台州等地,用这些身份证到多家银行网点申办银行卡,再将100余张银行卡售卖给电信诈骗团伙。
防骗大数据·95%
百万元以上电信网络诈骗案基本是网银和网络支付平台转账
从各市反欺诈中心接报用于转账的65101张涉案银行卡分析,工商银行卡占比26.5%,依次是农业银行21.9%、建设银行18.3%、邮储银行8.2%张、中国银行3.4%、民生银行3.1%。犯罪嫌疑人往往先将受害人资金通过各级银行卡拆分,然后转入第三方支付账号,再通过第三方支付拆分至其他银行账户进行取现、消费。特别是进入7月以来,被骗资金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流转、虚拟币平台交易、POS机刷卡合计占到70%左右。今年以来发生的100万元以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5%以上都是通过网银和网络支付平台转账的。
●警方提醒
不要相信馅饼 更不要害怕恐吓
1.对待来路不明的电话和短信需谨慎。
2.不能透露卡号、密码以及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个人信息,更不能相信存款“转到某个安全账户”的谎言。
3.牢记银行卡插入ATM转账,只能转走你卡上的资金,无法实现将他人资金转到你的卡上。
4.将磁条卡尽快更换为IC卡;绑定手机消费的储蓄卡余额不要太多,信用卡允许透支的限额不要太大。
5.不要乱抢陌生人发的红包;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使用不加密的WIFI;不要让他人远程操作你的电脑。
6.要使用银行官方的APP办理业务。
7.输入重要信息前确认网站的可靠性。
8.不要用身份证号码或生日信息作为密码,身份证和银行卡尽量分开保管。
9.分体式POS机刷卡要谨慎。
10.银行卡资金遭受盗划后,及时向警方报案和向发卡银行投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