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与预期不匹配、学生上学不适应 每年都有孩子从民办学校转出
在宁波,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毕竟还“年轻”。近5年来,宁波原市六区新开办了8所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超过了之前数十年的总和。也就是说,现在多所民办学校,特别是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拥有自己的毕业生。
记者从多所民办学校了解到,最终到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坚定的民办学校派,家长希望孩子获得“基础教育+”的教育品质,对学费并不太在意;二是“流转”派,比如一些热门公办小学的“一表生”,因为生源爆棚不愿意分流到其他学校的;三是“无户”派,比如在国外出生的“宁波”孩子,无法入读公办小学,又对基础教育有更高的要求;四是其他类。相对而言,民办学校入学条件相对宽泛,对公办学校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不过,即便有上述入学原因,实际操作又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即便是坚定的民办学校派,也有可能因为教学理念与预期不符合等原因而转学。据了解,每年都有学生从民办学校转出,家长的理由可能仅仅是因为“在学校看到孩子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些学校国际化课程比较多,西式教育对坐姿并无要求)。
一所民办学校的负责人提到,在民办学校招生过程中,有不少家长存在随大流、盲从的心理,自身并未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报名时,面对民办学校的花式宣传,往往显得无所适从。过程中,又对各所民办学校的特色了解得不通透。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一种现象:急吼吼入校,又急吼吼地转校。这对孩子的基础教育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此外,在宁波这个教育均衡化程度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办学校的教育质量还是非常过硬的,又有“离家近”“费用低”“接送方便”等诸多天然优势。为了让家长觉得这“五六万元”的收费差距是值得的,民办学校需要使出浑身解数,在招生压力下,个别学校在宣传时可能会“言过其实”,对家长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
趋势
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分类初现 各类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民办教育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发展很快。但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我市一些民办学校的校长认为,宁波的民办教育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工作显得“无序”,各个环节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宁波市教育局2016月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6学年度,我市共有民办中小学(幼儿园)1081所,在校生30.26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1.97万人,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2.4%;民办中职学校8所,在校生2393人,占中职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47%;民办普通初中19所,在校生2.88万人,占普通初中在校生总数的15.49%;民办小学63所,在校生7.26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5.12%;民办幼儿园966所,在园幼儿17.91万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63.92%。
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段中占比并不高,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学前教育阶段。一名资深教育人告诉记者,21世纪初,民办学校首先是在普通高中、幼儿园举办。近5年来,才出现了一大批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他说,无论是引入的,还是本土的,民办学校都需要“接地气”,这几年宁波义务段民办学校正在逐渐分化。
从现状来看,宁波义务教育段的民办学校在家长需求的“引导”下,已粗粗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国际化课程突出的学校;二是以艺术为特色的民办学校;三是双语特色的民办学校(主要是扎实学好基础教育课程,外加英语特色)。相对而言,第三类既能适应以后的中、高考,也能适应全球化准备的需要,学习规划调整灵活,是不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型家长的上选。
然而从细节看,比如招生工作,宁波义务段民办学校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上海等城市早已制定民办学校“同一阶段招生、同一阶段面试”的规范,但宁波还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对招生时间、招生范围以及招生数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方面都还在探索当中。
不过,记者昨日也从宁波市教育局了解到,本周教育部门将出台2017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招生政策。未来,我市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宁波晚报记者徐叶滕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