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市德育工作“两中心一基地”成立
2017年04月14日 11:05:43 来源: 宁波晚报 柯艳艳

  日前,宁波市教育局正式成立宁波市德育发展研究指导中心、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和宁波市学科德育教研基地(以下简称德育工作“两中心一基地”),推进德育工作创新研究、规范管理、业务指导和成果推广,提升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水平。

  提升:成立德育工作“两中心一基地”

  德育工作“两中心一基地”组织机构主要依托宁波教育学院、市教科所、市教研室开展工作,搭建一体化的德育工作平台,打造一流的德育思想智库、德育工作队伍和学科德育课程体系。记者了解到,德育发展研究指导中心设在宁波市教科所,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设在宁波教育学院,学科德育教研基地则设在宁波市教研室。

  德育工作“两中心一基地”主要构建我市中小学德育发展指导体系,协助做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数字资源库建设工作,指导全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开发德育精品课程,建立德育精品课程资源库等。

  宁波市教育局宣传与德育处负责人表示,德育工作“两中心一基地”的成立,是为全面对接和推进“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宁波教育综合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其一体化的德育工作平台,将进一步发挥规范管理、创新研究、业务指导和成果推广的职能,推动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实践:校内校外共创育人体系

  最近有一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而宁波有个学校的廉洁教育也很精彩。

  近日,江北中城小学演艺厅里,2名小学生表演的京剧唱段包拯《赤桑镇》,吸引了不少学生喝彩声。这场演出中巧妙“植入”了廉洁内容,是学校开展廉洁教育的载体之一。校长王洪乾说:“京剧有许多忠心爱国、反腐倡廉的曲目,还有像周信芳等京剧大师勤奋学戏、抗日爱国的故事。因此,我们在京剧教学中融合廉洁教育。让廉洁、诚信等价值观“润物细无声”般被孩子们吸收。”

  这是宁波各学校德育实践的一个缩影,也是宁波市学科德育教研基地探索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的研究方向。宁波市学科德育教研基地还将开发德育精品课程,建立德育精品课程资源库。

  中小学德育教育应从细处入手,从点滴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中。据了解,我市将组建全市中小学时政讲师团,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定期发布《时事政治引导热点分析》,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国情市情,关心国家发展、关注社会进步。

  今年,我市还将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坚持“一校一品 一地一策”的发展原则,实现文明校园创建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文明校园创建与“美丽校园”建设相衔接,让学校文化成为育人资源。全市将实现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100%全覆盖,95%以上的学校完成“美丽校园”建设,30%的学校建成区县(市)级及以上文明校园。

  除了学校内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外,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德育的大课堂。2017年,我市将实施新一轮社会实践大课堂提升计划,建设好100家左右的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建成15个市级示范性资源基地。同时,到2017年底建成国家级社会实践综合示范基地——宁波市(杭州湾)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配套开发课程50门,充分利用市、县两级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充实青少年暑期社会生活实践。

  保障:建立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德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我们发现,班主任队伍建设和成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虽然我市已有部分区域在开展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但在宁波全大市范围内一直没有完整的机构进行专业指导。因此,在全国加强德育教育的契机下,我们设立了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加强机构建设,强化班主任队伍,引领队伍发展和成长。”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获悉,首届宁波市名班主任评选工作去年底已启动,在全市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岗在职的2万多名班主任中将评出10至15名的名班主任,这些名班主任可和市级名师享受同等待遇。而名班主任所在学校应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更好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班主任任务重、责任大、压力大;事务杂、付出多、回报少。虽然有许多班主任育人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但因为种种原因,在学科方面很难评上骨干、名师,非常遗憾。现在有了名班主任评选,为他们开辟了与学科专业相当的评比通道。这对破解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难题会产生积极影响。”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罗树庚说。

  此外,我市还将启动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评选工作,推广完善导师制试点,开展十佳百优班主任评选工作等,多途径搭建班主任成长平台,挖掘培养优秀中青年班主任。

  网络新媒体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这是由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喜欢网络热词,钟爱追热点。因此,我市大力推进绿色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遴选一批坚持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传播技巧的教师担任“微导师”,组建讲师团,通过启发和入情入理的沟通,以“听得进”的语言引导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宁波晚报 柯艳艳)

标签: 德育;教育局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