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男(右)和穆武艺(左)一起帮助胡宏涛(中)上楼梯。通讯员 袁秋菱 摄
课后,胡晓男一个蹲起,将同桌胡宏涛背到想去的地方,两人说笑着,偶尔嬉闹。伏在胡晓男背上,胡宏涛纤细的双腿在裤管里晃着。
两人非亲非故,但为了照顾身体不便的胡宏涛,从小学到初中,胡晓男一直都是他的同桌,是他在校园里的“双腿”。这一背,就是9年。眼下,胡晓男和胡宏涛就读于宁海长街中学,马上就要中考了,两人愈加珍惜这份同窗情。
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背同桌上下课
两个男生今年16岁,家住宁海长街新东村,一个在村北,一个在村南,两家距离20来分钟的脚程。
胡宏涛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肌无力,从来都没法自己走路。他的父母工作非常忙,无法到学校里随时照顾他。
入读大湖小学后,胡晓男和胡宏涛不光同班还是同桌,因为性格投缘,很快成了好朋友。胡晓男看到小伙伴腿脚不方便,就主动承担起了背胡宏涛上厕所的义务。没多久,去食堂打饭时,去操场透气时,他也会背着同桌走。
放学后,胡晓男常常把胡宏涛安全送回家,自己再走回家。两人的家并不顺路,对小小孩童而言,回家的时间一下子就晚了半个小时。不过,懂事的晓男早跟爸妈说好了。
休息的时候,碰上胡宏涛家长辈有事,胡晓男也常常去陪他,一起写作业、吃饭、玩。晚了,索性就住在胡宏涛家。小学六年朝夕相处,两人形成了难以言说的默契。
为继续照顾小伙伴,上初中执意要同班
胡晓男是个温和宽厚的孩子,从不主动要求什么,他的“执着”总是为了胡宏涛。
小学毕业进入长街中学,胡晓男主动向学校提出,希望与胡宏涛分在一个班,方便他继续照顾小伙伴。当时的班主任邵广飞至今还记得一个细节:没等分座位,胡晓男就坐到胡宏涛边上了。“这是个被大家默认的搭配,还没入学,他俩的故事就在校园里传开了。”邵老师说,为了降低胡晓男照顾同桌的难度,校长将教室安排在一楼,而他俩的座位一直都是距离教室门最近的。
和小学时一样,在学校生活中,除了基本照料外,胡晓男还会帮宏涛整理课桌、整理书本、递送作业。只要能够想到的,胡晓男一般都是“一式两份”进行操作。“每天都相处,总会在什么方面比如学习,有点不一样的看法。”胡晓男说,但这些绝对不会影响自己帮助胡宏涛,“争执归争执,帮助是帮助,这不一样的。”
初二结束后,所有同学都面临分班,胡晓男发现自己分在8班,而胡宏涛去了2班。不过很快,胡晓男也被调去了2班。现在的班主任郑烈说,他本来不知情,还去教务处提意见,说怎么将学生调来调去的。得知两人的故事后,他理解了。
因为两个孩子的关系,两家人的关系也变得很好。胡宏涛成绩好一些,胡晓男有什么不懂的就向他请教。胡晓男酷爱打篮球,胡宏涛的父母曾送球作为礼物。
班上同学自发成立“照顾”小分队
胡晓男九年如一日地照顾胡宏涛,让同学们感受到,真挚的同学情谊应该这样来书写。
胡宏涛虽然瘦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也在增加。小学一年级时,不足20公斤,到了初三,已有40多公斤了。虽然2班的教室在一楼,可上音乐课、去电脑室都得爬楼梯。尤其是上电脑课,需要到后面一幢楼的四楼机房,校舍是上世纪80年代造的老楼,上下楼非常不轻松。
班主任郑烈老师觉得,胡晓男一个人照顾胡宏涛会有困难,便在班上随口问了句:“还有谁愿意帮忙呀?”没想到,胡开宇、穆武艺、李科孝、徐向阳等几名同学都站了出来。自那以后,就成立了一支“照顾”小分队,只要胡宏涛有什么需求,几名同学都会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帮忙。
胡宏涛在校内用轮椅不方便,几个男生就背、抱、扛。从平时的教室到电脑室有300多米,几个男生就轮流上。学校的厕所狭小且设施老旧,小分队的成员们总能挑到合适的时间,让胡宏涛轻松上厕所,又不会影响其他的同学。
“最近,胡宏涛成绩上来很快。”郑烈老师说,摸底的成绩比原来进步了100多名,努力一下,说不定中考还能发挥得更好。郑老师说,多亏了这帮淳朴的好孩子,无论是九年如一日给予帮助的胡晓男,还是其他施以援手的男生,都非常阳光和温暖。
郑老师也将“二胡”的故事发到新媒体上,有人在文后评论说,小时候也曾背过胡宏涛一次,大家都愿意帮助他。“一两次帮助可能是恻隐之心,长期坚持不容易。”郑老师说,大家问晓男这个问题时,晓男只说习惯了,是自己的分内事。
谈到自己的病,胡宏涛说,虽然自己失去了很多,不过,“我真的是太走运了,因为我有这样一群好朋友。”
对未来,胡宏涛充满了信心。他希望自己能上大学,毕业后创业,从事电子商务这一块的工作,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记者手记]
做人一定要做个好人
昨天傍晚,记者联系上了胡晓男的爸爸。胡爸只是小学文化程度,但说话得体,对儿子的优点和“短板”也直言不讳。
胡晓男有个姐姐,胡家夫妇从未把儿子当宝贝宠,反而对女儿更“娇惯”一些。从小,姐弟俩都得自己做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夫妻俩从不吵架,对长辈也是极为孝顺,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和睦。
胡爸说,晓男从小就长得魁梧,比同龄孩子的力气要大一些,能帮到别人自然是好事。当他得知晓男帮助宏涛时,就很高兴地鼓励儿子,“同学嘛,就应该帮助来帮助去,这样很好。”
虽然知道两个男生很要好,但胡爸从未过问细节,只要晓男觉得可以,他都支持儿子尽量去帮助别人。他也没想到,晓男这一帮,居然坚持了九年。不过,即便是九年,他也觉得没什么,还“嫌”老师们给晓男太多荣誉和肯定,太“抬举”他。
“真的长大了,我现在要向儿子学习了。”他欣慰地说,上一次有这样的触动,是在几个月前。那一次,晓男考试考砸了,难过得晚饭都没吃下。次日一早,胡爸在床头发现了一封信,是晓男写给自己的。信中,晓男表达了对父母的愧疚,坦诚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力不从心,还说了不少心里话。
胡爸心头一热,也认真地给儿子回了一封信,大意是:学习,只要努力了就好,但是做人,一定要做个好人。
(宁波晚报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袁秋菱 王小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