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贯彻“两山”思想 打造德政工程省首批“无违建县”创建的象山样本
2017年05月26日 08:23:50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沈孙晖 象山记者站 俞莉 陈光曙

  定塘镇礁横村

  泗洲头镇张岙村

  西周镇潘埠村

  滨海城区

  全省首批六个“无违建县(市、区)”之一,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象山县在近日公布的浙江省第一批“无违建县(市、区)”名单中“金榜题名”,又为美丽半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之不易的荣誉背后,是全县上下勠力同心的努力和汗水!去年以来,象山以省首批“基本无违建县”为新起点吹响“集结号”,巩固成果、乘胜追击,将创建“无违建县”化为贯彻“两山”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转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变为倒逼产业转型的关键一招,成为百姓点赞的德政工程,从而打造出“无违建县”创建的“象山样本”。

  念好“三字诀” 集中攻坚

  象山逐一对照“无违建县”的创建标准,着重念好拆、控、用“三字诀”,集中攻坚、铁腕整治、对标冲刺,把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取得扎实成效。目前,全县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04.9万平方米,完成“三改”491.4万平方米,其中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14385户,全县18个镇乡(街道)均通过市“无违建”验收。

  去年以来,象山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并结合实际,大力开展“蓝色屋面(立面)”、涉港涉海领域违法建筑物、临时工棚、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法建筑、农(渔)业设施用房等5项专项整治,累计完成“蓝色屋面(立面)”整治630处共69.5万平方米,其中新桥镇整治模式得到市委相关领导批示肯定;拆除畜禽养殖场197家共20万平方米,提前三年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拆除违规渔业码头和黄沙码头22座、涉海违法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成为全省海域港口岸线整治试点;整治存在重大火灾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15处共3.5万平方米。

  “拆旧”的同时如何“控新”,一直是拆违工作的最大难点。对此,该县实行新增违法建设行为每月报告制度,对发现的新增违建确保做到“即查即拆”,实现了新增违建全面遏制;强化源头管控,推行农(居)民建房预审批、预开工制度和挂牌施工制度,有效预防、制止农村“少批多建”等违规建设行为;充分发挥县、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作用,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分片巡查、定村包干、定责考核,形成常态化、动态化、日常化管控机制;严格落实“四到场”制度,并要求建立档案台帐,经办人、巡查人和建房户等现场签字。

  拆,是为了更好地用!曾经“脏乱差”的墙头镇方家岙村在拆改建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逐渐变为“绿富美”,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去年5月,时任省委书记夏宝龙在象山调研时指出,方家岙正是通过“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拆出了发展新空间,改出了村庄新面貌,治出了美丽新经济。象山始终坚持拆用结合、以拆促改,最大程度发挥拆后土地综合效益:通过拆绿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如晓塘乡围绕“四季精致花果园、乡村休闲旅游地”目标,在西边塘村口和象山红柑橘合作社进行拆后复绿,面积逾920平方米;以拆改结合,推动产业转型,石浦将昌国科技园象山海豚电器配件厂区块6500平方米,用于整合提升辖区内8家水泥砖厂;通过拆建结合,推进民生实事,丹西街道将2万平方米的方井头村地块,规划建设渔文化广场。

  此外,县“三改一拆”办公室还对各地拆后未利用的地块进行排摸,对地块位置、所属乡镇、拆违时间等信息进行登记汇总,将拆后清理利用情况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做到有数字、有图片、可对比、可统计。

  扩大创建成果 提升城乡品质

  象山将创建“无违建县”与“一户多宅”整治、美丽集镇建设、“五水共治”等工作深度结合、统筹推进,在着力提升城乡品质、提高百姓幸福指数中,使创建成果最大化。

  该县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户多宅”集中整治,并以此为主要内容深入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扩大覆盖面,将梳理式改造模式向城中村延伸推广,真正实现了490个建制村全覆盖,从而打造了可复制推广的农村“三改一拆”、村庄梳理式改造“象山模式”。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清理“一户多宅”2.2万户共175.5万平方米,清理出宅基地4297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31亩。腾出的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调配使用,累计增加农村转移支付收入6000余万元,引进产业项目投资5.5亿元。

  借省市力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势,象山结合“无违建县”创建,在全市率先实施美丽集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县级层面统筹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优先安排用地指标400亩,支持各地推进基础设施、集镇管理、文明素养等6大共性提升工程和1项个性化打造工程,目前墙头、泗洲头、定塘、茅洋等4个试点乡镇全面启动,其他12个镇乡(街道)细化方案已完成,整体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同时,象山将“无违建县”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等协调推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面拆除道路沿线的违法建筑及影响村容村貌的乱搭乱建,建成全面小康村、中心村等82个,创建市级精品线4条,整治提升欠发达村庄71个;全面整治黑臭河、消除垃圾河,严格落实“河长制”,完成河道整治任务,在105个村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成功创建“清三河”达标县;以旧厂房拆改为抓手,倒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亩均产出,去年以来实施“腾笼换鸟”项目40个、“机器换人”项目15项,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801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187亩。

  标本兼治 健全长效管控机制

  “无违建县”创建是一项动态化、常态化工作,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一以贯之抓落实,不获全胜不收兵。象山始终坚持标本兼治、注重长效,不断健全“无违建”的长效管控机制。

  该县突出制度建设这一根本,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去年以来,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村发展留用地使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留用地的安置方式、土地处置、管理方式;出台关于工业企业违建分类处置的指导意见,修订农村宅基地上违法建筑的处置指导意见,推动“有偿使用办法”全面铺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农业设施用地审核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有效破解农业设施用房管理这一突出问题;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村(居)民建房监督管理办法、临时建筑管理暂行规定,推动相关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象山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违建防控信息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智慧城管、土地监察、规划执法、民情网络会办中心等职能和力量,实行各平台之间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将巡查、举报、信访、媒体曝光等获得的线索和信息进行梳理统计和全面监管,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处置。目前,全县18个镇乡(街道)均已建立了防控信息平台。

  此外,该县将“三改一拆”工作作为法治象山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运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法治化水平:完善“三改一拆”执法程序,对违法建筑的调查认定、强制执行、强制拆除、没收、缓拆等依法作出严密的程序性规定;制订“三改一拆”行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强化矛盾排摸化解,提高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妥善处理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情、理、法”三结合推动信访调查反馈落到实处,提高化解实效。据了解,自“三改一拆”推进以来,象山县未发生一起因违法建筑拆除、防控和治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或个人极端事件。

  本版图片由象山县三改一拆办公室提供

标签: 样本;象山;象山样本;整治;长效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