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工匠用梅园石雕刻的石狮子已成日本国宝级文物
2017年06月06日 08:23:09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吴佳怡 毛一波

日本奈良东大寺门前的石狮,是当年明州工匠用梅园石雕刻的。谢国旗 摄

与梅园石打了30多年交道的石匠鲁师傅正在加工梅园石制品。记者 崔引 摄

  如果说,宁波有一些东西,能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的繁荣兴旺,那梅园石必定是其中之一。早在千年之前,它就已声名远扬,足迹更是远涉海外。

  梅园石到底是什么样的石头,为何能够千百年来盛名于世?前天,记者咨询相关专家,还来到梅园石的产地海曙区鄞江镇实地一探究竟。

  石头的故乡:梅园村华兴宕,曾经矿场遍布

  梅园石走得再远,总有一个出处,就像人一样,无论去哪,总有故乡。梅园石的故乡,就在鄞江镇梅园村。

  听当地知情的村民介绍,当年梅园村开采梅园石的地方,有梅锡、梅溪两个点,相较之下,梅锡开采梅园石的历史更长,规模也更大。梅锡西首,有个华兴宕,是这一带遗存至今规模最大的山宕,即开采地。

  在村民王雷的带领下,记者前往华兴宕。蜿蜒曲折的山路尽头,是石矿开采区,放眼望去,大片山坡被切割,碎石遍地,偶见几台老旧的挖机。在稍远一些的山坡上,还有一台钻井设备。王雷告诉记者,早些年,村里还有开采梅园石的矿场,多的时候有10多家,但在四五年前全部关闭,应该是出于保护资源的考虑。记者脚下这么多形状各异的碎石,也是梅园石,只不过,这些都是废料了。

  “村里的老人,大多都能说一点梅园石的事,年轻一辈的,知道的就很少了。我小时候听长辈们说过,古代运输梅园石,走水路,当时这一带还有个小码头,开采出来的石料从这个码头装船运到宁波,再由宁波港的码头运往各地。不过,小码头老早没有了,遗址也不知道在哪里了。”王雷说。

  在华兴宕道口旁,有一个大水塘,几个村民骑着电动车过来钓鱼。《宁波文化名石——梅园石》一书的作者杜建海告诉记者,梅园石基本采取露天向下开采,随着规模的扩大,采石的工作可以削平整个低山或形成很深的石宕,石宕易渗水、积水,废弃后就积水成塘。这一片水面之下,就曾是梅园石的开采地。

  也就是说,在村民钓鱼的这一片水面之下,曾经开凿出一块块梅园石,作为珍贵石料被运往全国,也可能被当成船舶压舱石,远渡重洋,甚至可能,成了日本东大寺门口的石狮……

  石头的新生:现代化开采,重出深山

  虽然梅园村的梅园石已不再开采,但附近的光溪村,有个经省矿产管理部门批准、宁波市唯一有资质开采梅园石的企业——宁波诺盛矿业有限公司。

  记者来到诺盛矿业的梅园石开采区,山谷里堆满了整块大石,大型机械正不时轰鸣。开采区门口的告示牌上写着:矿山开采的生产规模是每年13.9万立方米。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天然的梅园石经过开采成为荒料,经过机器锯解加工成为毛板,再进行抛光、切边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型号板材。他们花巨资引进先进机器,采用机、电一体化传动,提高了石材的利用率,减少了浪费。

  鄞江悬慈村村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石雕传承人鲁财定常购买诺盛公司的梅园石毛料,在他的妙手之下,梅园石化为狮子、飞龙、凤凰等不同姿态,栩栩如生。

  “我16岁学艺,20岁出头开始雕刻,至今有30多年了,雕刻过的梅园石不计其数。我觉得,未开采前的梅园石,可能貌不惊人,但加工之后,它的色泽呈浅灰或浅紫,很大气,而且它质地细腻,硬度适中,雕起来比较顺手。现在,梅园石不仅是一种石材,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是宁波的一张标志性名片。”鲁师傅这么说。

  石头的足迹:跟随工匠,远涉重洋

  从古至今,梅园石伴随甬上石工和甬商的足迹,去往上海、北京乃至日本,或是成为从宁波港出发的各国船只的压舱石,远渡重洋。

  “日本东大寺南门有一对用梅园石雕刻的石狮子,连座通高2.5米,两前肢直立,两后肢蹲踞,面向正前方,昂首挺胸,它们是当年明州工匠伊行末雕刻的,如今已成日本国宝级文物了。”昨天,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文博研究馆员谢国旗告诉记者,今年5月初,他参加了民间自发组织的“海丝访问团”,前往日本九州、奈良、京都等地,探访海丝路上的宁波活化石,行程之一,就是前往东大寺。

  在谢国旗口中,数百年前的场景,仿佛被拉回到眼前:

  1180年,日本奈良的东大寺被焚烧殆尽。朝廷急于修复,但因工匠难寻而被迫停工。多次入宋、曾为阿育王寺运送木材的重源上人想到了技艺精湛的明州工匠,他找到匠师陈和卿,邀请陈帮忙修复东大寺。当时,陈和卿率领商船在日本九州开展贸易,他答应了重源。

  由于东大寺修复工程浩大,不可能独立完成,尤其是石雕,在当时的日本并未发现合适石材,于是,陈和卿回明州邀请了伊行末等多位顶级工匠,还采购了梅园石来到日本。在陈和卿的指挥下,伊行末等明州工匠以明州寺院样式,与日本工匠一起修复了东大寺,修复过程中,梅园石派上了不少用场。伊行末更是将梅园石雕出明州式样的石狮,置于东大寺南大门。

  “伊行末完成东大寺援建后,在日本定居,他的精湛技艺传承后裔八代之久,形成了在日本赫赫有名的伊派石匠集团,由此,明州工匠的精神也一直留在了日本。”谢国旗说。

  石头的传奇:从古至今,传递着文化和友谊

  “如今,宁波把梅园石的石雕作品当作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屡次赠送给国外友好城市。”杜建海介绍,2007年、2010年,宁波市将两对梅园石雕刻的“文臣武将”石像分别赠送给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德国海德堡市,2009年,为纪念宁波与日本长冈京市结为友好城市25周年,宁波市政府向该市赠送一对梅园石云纹雕花抱鼓,“这种文化交流,更加赋予梅园石作为宁波城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宁波作家寒石,也在《行走的梅园石》一文中写道,如果说日本东大寺门前的一对石狮是梅园石早期行走海外之见证,2007年、2010年先后出使意大利佛罗伦萨与德国海德堡的仿制东钱湖南宋石刻的两对“文臣武将”石雕则是今日宁波走向世界之写照,它们向世人传递着这样一些信息:我们来自世界东方的中国宁波,我们是那个古老民族的精神传承,我们向世界代言今日中国、今日宁波。沉睡的石头是一个亿万年不醒的梦,行走的梅园石造就一个亘久的神话、一段不朽的传奇。

  新闻延伸

  古代从宁波港出口的还有小溪石、瓦当、红木、漆料……

  昨天,民间文保专家杨古城对记者说,在古代宁波港,除了梅园石之外,搭上去国外货船的还有其他建材,如小溪石、瓦当、红木、漆料等。

  2008年,在一次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宁波海上考古队在象山东南渔山海域发现一艘古沉船,即象山小白礁Ⅰ号。渔山海域恰好位于古代宁波海上贸易的主航道上,虽然已无法考证这艘船的最终去向,但通过声呐探测、潜水探摸等方式调查确定,这是一艘中等规模的远洋商贸运输船,约下沉于清代道光年间。

  “考古队员在沉船遗迹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瓷器、陶器、铜器等,另有‘盛源合记’玉印、西班牙银币、锡盒等珍贵文物。而船上成排的压舱石,是宁波鄞江的另一种石材——小溪石。”杨古城说,小溪石的开采地距离梅园石开采地不远,但小溪石开采方便,成本也低,常用于铺路架桥、凿刻碑牌等,出口也有不少。

  杨古城说,除了石料之外,从古代宁波港出口的还有瓦当、红木、漆料、矿石等,“古代日本盖房子用的瓦当,有不少是从宁波运过去的。如今福冈、东京、京都古建筑里出土的瓦当,和宁波博物馆里陈列的瓦当,是同一个模子的。”

  “而红木、漆料、矿石等材料,都是从南洋运到宁波,再从宁波运往日本等地。在宋代,宁波港是全世界海运最发达的港口之一。”杨古城说,当然,从宁波港远赴重洋的不仅仅是石料木材,还有宁波工匠的技术和宁波的文化。


标签: 工匠;雕刻;文物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