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笔底文化 纸上性情——品读杨东标先生的书法
2017年06月16日 10:45:59 来源: 宁波日报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不但为文,还多与书法结缘。

  杨东标先生是我所认识的擅长书法,又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一位甬上著名作家。他曾说过:“我是一个文人,做什么都跟‘文’字搭边儿。”杨东标集作家、书家、剧作家于一身,创作、出版过多部文学著作,而且能赋诗作词。近十余年来,光戏剧作品就有十部。他的长篇传记文学《此心光明·王阳明传》,列入国家重点出版工程,被专家学者誉为书写王阳明最好的传记之一。他创作的《宁波赋》,内容丰赡,构架宏阔,辞采华丽,大气如虹,读后令人激情澎湃,在多家报刊上转载,传诵颇广,也成为一些书家喜欢抄写的文本。无论诗词抑或戏剧,这些文学功夫及修养,都给了杨东标先生书法艺术上丰富的营养。历来优秀的书法家都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字外功夫,不仅书画印精,诗词文亦佳,所谓“功夫在笔墨之外”。为此,我们可以把杨东标的文学创作成就作为他书法创作的始发点。

  品读杨东标先生的书法,直观感受便是格调不俗,作品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息。苏东坡开创性地把书法和学养结合起来,强调“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从此,书卷气及文人气就成为衡量书画作品高下的重要标准。自然,作为作家的杨东标先生不可能像专业书家那样专注于书法的笔墨技法,他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更注重即兴随意,自然发挥,这样往往使作品达到无意于工而工的化境,增强了书法作品的表现力,使作品充满了情和真。

  读杨东标的书法作品,我读出了他的纸上性情。“文发乎情,书亦发乎情”。有朋友求字,他通常喜欢自拟句子。自己撰文有个好处,可以让性情跃然纸上。有一次,我看他为朋友写了一幅以漂流为内容的诗,正文完成后,他即兴题下这样的落款:“戊子大暑,偕诸友漂流于奉化大堰,放筏险谷,悬胆湍流,惊喜交叠,为平生之未有,吟成一律并书。”读后,让我感到文气沛然,极有品格。这样的作品要比常规地抄写唐诗宋词,更有意思。

  杨东标喜欢喝酒,酒量不大,却几乎每餐必饮。我经常与他小聚,酒后的他,即兴挥毫,状态极佳,仿佛笔端沾了酒气似的,作品的神采、气韵、节奏自然而流畅。他虽然年事渐高,但一点都不显老,良好的身体素质得益于他健康的心态和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激情,造就了其书法的生命力与艺术品位。

  近几年,杨东标先生的书法又有新的面貌和突破。退休后,他每天挤出时间研墨临帖,短则半小时,长则数小时,深入书法堂奥。他临礼器、张迁,吸收汉碑的古拙厚重,苍茫散远;又学圣教、书谱,对线条、结体作了分析和研习,颇得晋王内涵,又及飘逸沉着。杨东标的行草书法也在原来流畅、自然、洒脱的基础上,增加了朴厚、典雅和静气,既有传统的影子,又有文人书家的自家面目。

  现如今,所谓的“书法家”“书法大师”越来越多,而真正有文化修养的书家却少之又少。宋代著名书家黄庭坚在《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中曾对苏轼书法作过如此评价:“予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由此联想到,我们或许可以从杨东标的书法作品中,得到某种启示。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书法教研室主任、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学术教育委员会主任)

标签: 书法;杨东标;先生;书法作品;书家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