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市实验学校校长: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陪孩子慢慢地成长
2017年06月30日 08:34:06 来源: 现代金报 李晓颖 李达

  宁波市实验学校校长李刚

  采访当天,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阴霾潮湿的梅雨季,碰上剑拔弩张的备考期,此刻的校园,想必不会是一番云淡风轻的景象。

  然而,当记者真正行走于宁波市实验学校的校园时,感受最深的,却是一个“静”字。这种感觉,在步入李刚校长的办公室后尤甚。采访开始前,李刚从容地泡好一壶清茶,并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小小的举动,令人不经意间滤去心头的浮躁。两个多小时的对话里,一个个鲜活的教育个案娓娓道来,倾心分享他从业以来的所见所感,却只字未谈分数、名次。

  从学校的老师,到教育局的科长,再毅然决然回到学校做校长,这一个轮回过后,他的生命中只沉淀下了一个字——静。工作二十多年后,他发现,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感觉。

  “学校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不是车水马龙、机器隆隆的工地。心平气和的老师,才能教出格局开阔的学生。”这样的人生态度,也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这里的师生。

  让孩子成为纯真、可爱的人比世俗的“成功”更有意义

  去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一段赛后采访,让中国游泳女队的傅园慧一夜之间成为火遍全球的“网红”。夸张的表情,以及那句“我已使出了洪荒之力”,更是让人失去招架之力,纷纷被她的率真、可爱圈粉。

  在李刚看来,傅园慧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和共鸣,是因其够真。而“真教育”,恰是现在所稀缺的。他引用陶行知的话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他非常认同,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教其做真人,说真话,做真事。

  常有人拿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做文章,将“是否以分数为导向”作为区别两者的分水岭。李刚则认为,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正如他喜爱的作家周国平所言:“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纯真、可爱的人,比实现世俗的成功更有意义。”李刚如是说。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教育当从容优雅、静待花开

  虽然日常的工作安排已经非常密集,但只要一有时间,李刚还是喜欢去各个班听听课。很多对教育的反思,正是来源于一节节鲜活的课。感触颇深的,是在慈溪桥头初中听过的一堂《记承天寺夜游》。

  不管课堂里坐着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她不着急,带着孩子们慢慢地读,一遍一遍地读,首先读对、读顺,进而读出感觉、读出感情。这样本色的教学,让李刚感叹:“很久没有听到过这样淡定从容的语文课了。”

  他也听过另一种风格的课程:语速和幻灯片一样快,飞也似的赶着进度。“我能理解她渴望提高效率的心情,但实际的效果呢?我个人更欣赏前者。”李刚坦言。

  他特别喜欢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的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也根本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

  让教育变得更优雅从容,让每个孩子按照其规律健康成长,是李刚心目中“慢教育”的真谛。

  无技巧的批评只会事倍功半教育的契机,往往藏于细节

  采访中,李刚讲到了一个故事: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在上海采访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时,总统府的人突然跑过来问水均益:“水先生,你今天戴什么颜色的领带,能让我看一下吗?”原来,他是怕水均益的领带和总统“撞衫”。

  这样的工作态度,令李刚十分钦佩。他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在教育上尤其要关注细节。很多教育的最佳契机,恰是在细节中。拿批评学生这件小事来说,李刚有几个原则:批评的“剂量”越少越好,说得多了,学生反而产生了“耐药性”;坚决不开大方,声嘶力竭、拍桌打凳,反而模糊了批评的重点;慎用“抗生素”,这里的“抗生素”,指的是与学生处于对抗的状态。

  此外,李刚也分享了几个经验之谈:尽量不要在学生一到学校,一进教室门,就开始批评。一日之计在于晨,别轻易破坏孩子的心情。他常跟学校的女老师开玩笑:“别一进课堂,就虎视眈眈地看着学生,孩子不放松,你们也更容易衰老。”放学前也不是批评的好时机,孩子挨了批评,回家想必要郁闷很长时间,情绪很容易就表现在饭桌上。多次下来,家长也不乐意了。同为家长,李刚的家里也一直有一个小约定——三个人在饭桌上,只许谈高兴的事情。

  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生活智慧、善于换位思考的教育方式,让李刚庖丁解牛地改变了很多孩子的成长轨迹。

  “我们不能以今天对分数的狂热甚至不择手段的追求而掩盖了对学生明天成长的责任缺失。正因如此,教育工作者更应保有一份光荣感和使命感,为孩子想得更多一点、更远一点。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陪着孩子慢慢地成长。我们都应为之而努力。”李刚告诉记者。

标签: 李刚;教育;孩子;学生;老师;学校;采访;实验学校;素质教育;人生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