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写不好作文,考不好语文,这次却在期末测试中拿了高分。明明女儿有了“巨大”进步,可家长王先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有一些愠怒。因为昨天他猛然发现,这个分数是“假”的,自己的欣喜不过是一场“策划”后的“掩耳盗铃”。
“默写作文”后得到高分
王先生的女儿就读于我市城区一所小学,已是高年级段了。这几天,王先生请假在家陪孩子,却意外发现了“漂亮”成绩背后的秘密。“写不好可以再努力,但是不希望得到这样的虚荣。”王先生说,当他得知背诵作文模板应试是“公开的秘密”时,真的很生气。
原来,这学期测试前女儿都在“苦练”作文。有一道作文题,女儿反反复复写了好几遍,修改润色后居然还需要会默写,王先生当时就觉得十分蹊跷。
测试结束后,班里有多名孩子语文成绩“逆袭”。王先生和女儿分享“进步经验”时才发现,女儿背得滚瓜烂熟的范文,与这次测试的作文“不谋而合”。这样,作文扣分自然就少了。这,真是巧合么?
“商业培训机构是要赚钱的,让家长看到虚假的性价比,那么孩子的老师呢?”王先生问,“到底期待着什么?这样的高分我们要不起。”
套用模板竟是“公开套路”
记者昨天通过学校、培训机构等多渠道了解,套用模板写作文,竟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被很多人采用的写好作文的“捷径”。不光是小学阶段,就连一些初中教师也信奉这一套。
为何?据了解,在小学阶段很少有专门的写作课。作文常常是作为高年级段的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写完后老师会简单给予点评。
“说句不好听的,懂语文基础的老师,不一定会教写作。”我市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师范或非师范类的中文系招生,对写作并没有单项要求,一些总成绩不错的学生中,也有很多并不一定擅长写作。在大学也没有专门的写作训练,所以走上工作岗位后,有部分老师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写文章,教学生写作就更难了。
“这种现象不只在年轻老师中。”这位老教育人说,很多老师懂的是语文基础,而不是懂写作。对于那些“不会教作文”的老师而言,教学生背范文、抄作文,是最省事的办法。然而对学生来讲,是最辛苦最无效的劳动了。
不过,也有教师“制造”出一些理论来“合理化”这种模式,认为模仿是创作的开始。
“据我了解,这种方式有很多学校在用,它在短时间内可提高学生成绩,只不过这个提高是有泡沫的。”海曙一所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说,除了学校,还有大量的教育培训机构深谙这种套路。因为,套用模板是一种相对安全、无偏差的应考模式,对于写作要求不高、作文题目相对单一的小学作文尤其“契合”。
家住北仑、女儿念四年级的曹女士说,自己曾多次帮孩子加工“范文”,从构思到过渡到文字,都会润润。“一方面孩子自己老说‘不会写’,另外一方面也担心写得不够好,比不上别人。”曹女士说。
范文复刻扼杀学生创造性
就职于奉化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陈老师从事写作辅导近六年,他发现很多孩子的写作思路都快“僵死”了,就是因为习惯了套用模板、背诵范文。
他曾留意到这样的一些现象,让孩子们写一篇《母爱》为题的作文,竟然有80%以上的学生通常会举到以下三个例子:生病受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雨天母亲各种送伞经历;成绩考砸了没挨骂,反而得到母亲的宽慰。三至五年级小学生作文中,开篇第一词几乎都是时间词。“记得2年前的那一天”“小的时候”这种写法已成为典型的“学生腔”。
他说,小学阶段作文只要简单描述,说清楚事情就好。而到了初中,写作就要求学生有情感的表达。一些学生在小学高年级段,作文的这种过渡没有好好完成,而是忙着去背作文了。很多家长的困惑也验证了这一点,为什么孩子在小学时明明作文写得很好,到了初中越写越差。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桂维诚老师多次为晚报分析中考、高考作文。他说,背范文、抄作文,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恰恰是学生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拦路虎。对小学生而言,对文字的识记有优势,但是理解和应用偏弱。即便背诵了很多好词好句,也很难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要写的文章中。文章往往会显得空洞而生硬,只留下一堆华丽的辞藻。
桂老师始终认为,写作文应是“我手写我心”。随着中考、高考出题越来越活,命题作文也越来越讲究思辨性,越来越注重生活感受。依靠背诵、套模板是写不出好作文的。眼下这种投机取巧的风气盛行,桂老师颇感担忧,他希望家长、老师更注重孩子学习的过程。
不背作文,还能做点什么?
提高写作能力,被老师们认为是一个宏大的议题。不过,除了背作文、机械套用,肯定还有很多方式值得尝试。
桂老师认为,可多阅读经典名著,多带孩子出门走走,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得让孩子有感而发,习惯并擅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实际写作中,最好不要频繁地给孩子练习命题作文,可以鼓励写一些片段、感悟,不要局限。
陈老师认为,孩子写不好作文往往是因为心中充满“惧怕”,他们有心理压力。而家长心软帮助,也有可能助长一种“懒要”的心理。以他个人实践的经验来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得从源头上消除这种心理。可以由一个有趣的老师来引导,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