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笑气”一词频频进入大家的视野,尤其是“一留学生沉迷‘打气球’导致下半身重度肌无力”一事更是掀起了巨浪。吸食“笑气”的潜在危害不言而喻,已为社会敲响了警钟——要防止其被滥用,应对生产和销售环节加强监管。
7月6日,海曙江厦派出所接到天一广场附近一快捷酒店打来的报警电话,对方称有一顾客已退房,但房间内遗留了大量类似“子弹壳”的包装,怀疑有人吸毒。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去了现场,走进房间一看,满地的“子弹壳”状废弃物,就是如今很热门的“笑气”,至少有300枚。经过调查,这是一位90后男子遗留下来的,但遗憾的是,对于“笑气”如今无法可依,事情只能不了了之。
其实这并非警方第一次查到“笑气”。同样是江厦派出所,早在今年二三月份时第一次接触到了“笑气”。而在6月30日晚上的检查中,民警更是在包厢内“逮”到了5名正在“打气球”的年轻姑娘,最终只能以告知危害性的方式收场。
“对于‘笑气’我们也很尴尬,也曾咨询过上级禁毒部门,但被告知目前还是无法可依,还不能对此进行处罚。”有民警告诉记者,“笑气”化学名叫一氧化二氮,其常用于牙科和外科麻醉、食品加工助剂、航天火箭推进剂、赛车发动机助燃等。这种略带甜味、凉丝丝的气体,会让吸入者有短暂的欣快感,但其潜在危害性非常大。
吸食“笑气”在圈内被称为“打气球”。这是一种舶来品,最早在国外流行,但这两年随着一些留学生传回国内,并深受年轻人群体的欢迎。在今年的6.26国际禁毒日之前,记者曾前往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进行采访,有禁毒民警就对此表示了担忧。
他说,浙江省戒毒研究治疗中心(原宁波戒毒研究中心)就曾做过这方面的对比实验:仅仅10毫升气体,过了25秒,小白鼠就呼吸局促,身体起伏不停;1分40秒时,小白鼠趔趄着仰躺,一动不动,又突然一下像被雷电击中迅速抽搐;2分30秒时,小白鼠大小便失禁。而合成毒品K粉对于小白鼠的伤害与此类似,死亡时间也差不多。专家表示,“笑气”和K粉都是精神活性物质,它们对神经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
尽管吸食“笑气”的潜在危害已被证实,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笑气”销售的有关规定,因为它不是管制类麻醉药品也不属于管制类精神药品。就因为这个“擦边球”导致购买“笑气”毫无难度,甚至有些娱乐场所在公开兜售。
为此,有专家建议,重视“笑气”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立法,像管理易制毒化学品一样,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体系,防止其被滥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