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让科技成果推着实体经济走 宁波市政协委员为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言献策
2017年09月18日 16:03:30 来源: 宁波日报

  宁波产的飞机亮相在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丁安 摄)

  在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某农研部门送展的水稻杂交新品种。(丁安 摄)

  丁安 绘

  核心提示

  优秀的科技成果想要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就必须跨越转移转化这条“鸿沟”。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跨越这条“鸿沟”一直十分重视,始终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与新模式,疏通成果转化的“中梗阻”,有力地支撑了包括智能制造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但是,在科技服务精准化、成果评价科学化、人才集聚平台高端化等问题上,跨越“鸿沟”的障碍犹存,困难和问题亟待破解。为此,日前市政协召开委员月谈会,围绕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言献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观点早已被一轮又一轮科技革命反复印证了。但是,科技创新与生产力之间并不能直接画上等号,其间还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一重要环节,只有处理好这一环节,科技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这对于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激发实体经济活力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呢?市政协委员和特邀专家在委员月谈会上从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健全科研评价体系、引进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发表真知灼见,提出了许多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优化服务兴交易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其本质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科技成果在交易过程中从研发单位转移到企业,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企业投资项目,逐步展现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我市揪住市场化这个“牛鼻子”,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仅今年上半年,我市科技大市场就新增会员210家,发布科技成果114项,实现技术成交项目共1096项,成交金额20亿元。

  在科技大市场中,科技服务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然而,委员反映,当前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覆盖面窄、功能单一、专业人才缺少,尤其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投融资咨询、信用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机构缺乏。市场技术供需双方信息不畅,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未能完全发挥预期效用,宁波科技大市场的科技服务资源聚合能力尚有待加强。

  市政协委员林贻泉等建议,应完善和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快制定促进和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鼓励具有丰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验的人员或团队创办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机构。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范围,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购买技术搜索、专利管理、价值评估、工程验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技术经纪等专业服务,深度撬动科技服务市场需求。二是引进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人才。要大力引进真正懂技术成果交易、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科技服务人才。市内高校根据我市产业需求,设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专业,支持科技转化服务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科技服务专业人才,从战略层面储备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人才。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个人奖励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三是建设专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整合在甬高校、科研院所、国家技术专业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资源,依托科技大市场,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开展与BAT等大公司合作,发展有特色的、国内领先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科技交易平台。四是建立资源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与数据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布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共服务,为科技成果的传递、扩散、交流提供丰富完备的信息资源支持。

  科学评估激活力

  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供应方,但是在这些研究单位,科研工作者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论文、科研著作的发表评奖上,对科研成果是否具备转移转化条件并不在乎。委员们尖锐地指出,这种“重研发,轻转化”“重基础、轻应用”“重论文、轻专利”等不正常的现象在研究单位依然普遍存在,直接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与现有的职称评定和激励机制偏重科研理论成果、获奖情况等,而不考察研究成果是否产业化、是否取得实际成效不无关系。委员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健全科研评价体系,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动力。

  市政协委员鲍吉龙等建议,应健全科研评价体系,提高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健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加快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所承担的研发项目与成果转化效果相挂钩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应用型项目应以成果转化、产业贡献、经济推动和社会服务等为主要标准进行评价,建立有利于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从注重项目申请向项目申请、成果转化并重转变。二是改革创新科研激励机制。全面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积极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科研人员以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股权期权奖励等分配方式,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三是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与我市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借鉴杭州余杭区在促进创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经验做法,加强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建设,完善孵化机制,全面提升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水平。

  筑好巢穴引来凤

  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筑巢引凤”正是当前许多地方引进科技人才的重要一招。“巢”之不存,“凤”将安栖?这个“巢”不仅指科技人才的住所,更是科技人才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型创新企业等。

  近年来,我市研究出台《宁波市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专项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高端创新平台的谋划布局。目前,全市已引进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宁波诺丁汉新材料研究院、西电宁波信息技术研究院等65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承接合作单位人才团队和重大科技成果在宁波产业化落地,助力创新成果跨过“死亡谷”。目前,全市由产业研究院实施的、已进入预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0余个。

  在看到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委员们指出,目前我市科教智力资源相对薄弱,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及研发人员稀缺。同时,由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创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我市对中高端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人才引进难度较大。

  市政协委员张彦等建议,针对我市主导产业需求,大力引进培育科技人才,加快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一是加快引进大师级人才,如吸引甬籍院士到宁波全职工作,充分发挥院士等高端人才智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二是完善专业化科技人才相关生活保障。加强专业化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其在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以及医疗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符合我市人才政策的,落实相应待遇。三是建设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持续推进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市创办研究院、分院等机构。鼓励企业与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研究开发、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搭建专业技术人才再交流平台,支持科研人员与企业工程师双向流通,切实提高技术创新的综合支撑能力。

  多元融资强保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一项创新性智力活动,需要一系列要素保障,资金是其中最重要的保障。除了科技成果交易需要资金,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更是需要大量资金,而且还要承担巨大的失败风险。目前,我市引导社会资本转化为促进创新创业的产业资本,形成了集“天使投资、科技银行、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信贷风险池、科技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至今,我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已跟进投资121个项目,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近12亿元,实现了12倍的放大效应,已有23家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金额总计3.1亿元;28家企业快速步入资本市场,其中8家在新三板挂牌,20家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

  虽然如此,委员们反映,在现有的机制下,我市科研经费渠道单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仍不够宽广。

  特邀专家刘霖等建议,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融资制度。一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探索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联合专项资金共同参与,为转化科技成果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以国家、省级各项改革试点为着力点,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基地和人才予以支持。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经验,积极评估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绩效,利用有限的市级财政资金,有计划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应用型科研院所建设。二是拓宽成果转化资金供给渠道。引导银行、天使投资人和创投机构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项目的投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投贷联动,支持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合作,为初创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三是探索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保险产品。发挥我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优势,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保险品种,如探索发展关键研发设备、研发中断、新产品使用等险种,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保险保障。

  用创新驱动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短 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诚然,根基扎实,经济这座大厦才能安如磐石。当前,打牢实体经济发展这一根基已是燃眉之急。

  要想打牢经济发展根基,继续依赖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是“死路一条”。因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与追求品质生活的期盼不一致,人民群众不答应;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与供结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相符,各级政府不答应……

  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实体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得到跨越发展。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出高校科研院所,化为现实生产力,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支撑,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宁波作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必须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改造传统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给宁波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插上智能化这对翅膀,实现智能经济大发展。唯如此,宁波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标签: 宁波;高新技术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科技成果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