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释放政策能量汇聚创新资源 宁波助力军民融合挺进“深水区”
2017年09月22日 09:12:50 来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易鹤 王虎羽

今年的智博会上,中科院展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编者按

  以“军民融合 共谋发展”为主题2017中国(宁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将于9月22日至9月25日在宁波举行。

  本届高交会有哪些亮点?宁波在推进军民科技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这场大考中成绩如何?又是如何走活这盘创新棋局的?今天,我们将通过盘点政策,聚焦典型,展示成就一一来为你揭晓答案。

  【记者探访

  高精尖军工科技扎堆 精彩高交会亮点抢鲜看

  今天,2017中国(宁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将揭开神秘面纱。至今,高交会已经走过了13个春秋。

  本届高交会总面积2100平方米,设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共4个展区。作为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今年的高交会有哪些看点?笔者通过多方打听,获得一手资讯。

  据悉,今年的高交会现场,高精尖军工科技产品比比皆是,参展成果总量超过240项,涉及石墨烯防腐涂料、纤维材料、模具制造、无人机、可穿戴医疗设备等产品领域,科技含量高,军民两用发展前景看好。如宁波海仕凯驱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床垫式生命监护系统”项目,在“床垫式睡眠生理信息监测分析系统”基础上,增加独创的动态血压监护功能和非粘贴动态心电监护功能,形成集动态心电、血压、呼吸、脉搏波、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率及睡眠生理参数记录和分析于一体的新一代生命监护系统。如西安北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单兵便携式手抛无人机系统”项目,采用无副翼、全动平尾布局设计,模块化拆卸安装,任务载荷携带有微型光电吊舱、特殊侦测设备等,手抛起飞,深度失速降落,地面人员通过便携式地面站可以控制飞行姿态和速度并实时显示图像等,广泛适用于搜寻救援、巡逻、信息支援、防火预警、环境监测等场景,军民两用发展空间较大。

  除此之外,宁波星箭航天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机身压力及气密检测设备”“直升机旋翼系统智能制造车间”、“起落架”等科技成果;宁波大成新材料“超高强、高模、细旦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研发”创新团队带来的“新一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系列防弹制品”成果;“中国海军‘宁波号’导弹驱逐舰(舷号139)模型”“单兵便携式手抛无人机系统”等也将在新材料技术展区亮相。

  另外,市科技局等单位将组织开展“民参军”政策宣讲会、专家企业考察行、科技合作项目签约等一系列活动,力推宁波市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

  9月7日,2017宁波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论坛举行,8个项目参与签约,计划投资金额近17亿元,“光电特性评估联合重点实验室”揭牌。

  6月30日,宁波(鄞州)中物光电所2017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对接会成功举办,“激光聚变技术成果转化平台项目”等10个项目进行了路演。宁波天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等4个合作项目签署合作协议。

  6月10日,全国首个军民融合高端制造产业孵化平台——宁波中星中东欧新材料研究院在甬成立。

  ……

  随着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军转民”“民参军”产业也进入了“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已有为军工企业或军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涉军企业、科研院所近百家。相继成立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中国兵器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余姚研究所等大型“军转民”孵化基地,加速宁波“军转民”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以宁波大成新材料、星箭航天、海河通信、恒力液压、爱伊美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产品涉及航空航天、船舶修造、防弹装备、电子信息、液压设备、军用服装等领域,部分产品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辽宁”号航母、“嫦娥”号飞船、商用飞机及核电领域,展现了宁波市“民参军”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的骄人成绩。

  军民融合“土壤”得天独厚

  新一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机系列防弹制品、裸眼3D膜模具开发、C919大型客机机身压力及气密检测设备……作为制造大市,宁波军民融合发展一直比较活跃。

  笔者获悉,全市目前已有“民参军”企业300余家,有近70家企业取得了行业准入资质,军工“四证”齐全的民营企业达22家,许多先进的民用科技被应用到军工领域。

  提到防弹衣,可能大多数业内人士都会想到慈溪大成新材料,作为民营企业,“大成”是宁波市较早参与军工的企业。

  早在1997年,解放军总装备部便与大成合作研发“中国造”防弹衣。历经7年攻关,投入数千万研发资金,大成终于掌握了防弹衣技术,通过国际检测,第一批防弹衣穿在了中国防暴警察的身上。大成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系列防弹制品的科技型企业。

  如今,宁波市军民结合的产业已经从纺织服装领域向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延伸。

  “星箭航天”全程参与了我国探月工程建设,该公司承担了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控制系统供气核心设备的生产、安装和调试,为我国探月工程做出了贡献。

  除此之外,还有“海和通讯”的通信技术,“科星材料”的磁材料,“恒力液压”的高效液压柱塞泵和马达、“爱伊美”的军服等,也都在军工领域打上了“宁波制造”的印记。

  技术融合攻破国外壁垒

  一片薄膜就能投射出三维“真实世界”,如今这一科幻场景正在从梦想走向现实。

  裸眼3D,就是在屏幕上安装特殊的玻璃光栅,无须戴偏振眼镜就能享受3D技术带来的震撼视觉效果。

  但我国的裸眼3D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裸眼3D显示屏的关键产品—光栅膜需要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的裸眼3D光栅膜打破了这一僵局,公司董事长顾开宇说:“该技术就是军工与民用科技结合的成果,这项技术让我们公司成为国内少有能独立生产裸眼3D光栅的企业。”

  顾开宇介绍,为此三星、TCL、长虹等公司成了他们的客户,“特别是三星,他们曾在国内寻找过许多公司,但都生产不了合格的产品。”

  顾开宇说:“3D光栅膜需要高精度的模具,以往都是从国外进口,但成本高,周期长,导致我们的产能一直上不来。”

  2012年,顾开宇找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鄞州区政府共建的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平台—中物科技园。通过中物科技园,顾开宇找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四川绵阳的基地,那里有大型的3D光栅膜模具生产设备,不仅成本大大降低,生产周期也加快了一倍。

  如今,维真科技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已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权已授权3项。

  谈及未来,顾开宇表示,宁波维真科技今后的目标是努力成为中国第一支凭借裸眼3D技术成功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为“中国创造”添砖加瓦。

  “军转民技术‘蛋糕’巨大,一项军事科技就能让民营企业在业内占有一席之地。”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宁波市防弹装具年产达26万套,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年产2100吨,高性能无纬布850吨等。

  奏响军民融合发展最强音

  “发展‘军转民’产业需要产学研相结合,也需要政府搭建研发平台推进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在甬参会时说。

  近年来,宁波市先后出台《宁波市民营企业贯彻“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实施意见》《民营企业科技拥军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相继引进成立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中国兵器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余姚研究所等大型的“军转民”孵化基地,充分发挥军工科技资源优势,促进军品技术应用于民品,军用技术的和平应用为宁波市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宁波市还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及产学研平台等现有技术对接平台的作用,增强“民进军”产业对接功能。相关企业通过多渠道获取军方科研生产需求信息,参与产品研制,相关产品获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依托宁波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军民双向技术转移中心、浙江中物九鼎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宁波表面工程研究中心等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机构,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交流与对接,军民融合取得良好成效。

  例如在轻质合金材料与工艺方向开展军转民技术研究,与宁波宝迪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研发应用的“高品质大型复杂铝合金铸件差压铸造技术”产业化后,累计为企业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宁波市共促成军民技术转移项目成交总量1498项,总额13.67亿元;组织技术推广和交易活动300次,组织技术转移培训410人次,服务企业数量3640家,帮助一批企业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核心是创新、关键在科技。下一步,宁波市将进一步加快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搭建军民科技创新对接交流平台,积极推进军民科技深度融合,为宁波加快建设‘名城名都’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提供强劲创新动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加强顶层设计畅通产业扶持通道

  如何使优势军工资源与民营高科技技术对接,实现双赢?

  化解军民融合融不进,“两张皮”现象。宁波的思路是:注重顶层设计,以制度、机制创新促进军民融合。近年来,宁波市先后制定《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共建研究院所的若干意见》《宁波市引进共建研究院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加速吸收引进以兵科院为代表的军事研究院所等优势科技资源。成立了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由涉军企业、研究院所、协会共同参与的宁波军民结合产业促进联盟,加大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

  积极扶持民进军服务机构发展,对引进或培育的社会化民进军服务机构,根据其服务效果进行一定的事后补助。加强对军民融合企业的扶持和服务,通过对宁波伏尔肯机械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宁波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30余家拟进入国防领域的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摸清家底,形成评估报告,分类进行扶持和推进服务。

  大院大所加速军民融合

  宁波市还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技术集聚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军民技术转移基地”等技术服务平台的人才集聚作用,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重点引进面向产业发展、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专家、科技资源与技术成果的整合。

  通过扩大与大型军工集团合作,引进建成中科院宁波工研院(材料所二期)、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中科院计算所宁波信研院、中科院慈溪医工所、中物院宁波分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相继成立了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中国兵器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余姚研究所等大型的“军转民”孵化基地,加速了宁波“军转民”产业的提速发展。

  【新闻延伸

  星箭航天 军民融合的“模范生”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长征系列火箭、嫦娥卫星、C919飞机、奥运火炬……但凡想得到的国之重器,几乎都能寻觅到“星箭航天”的身影。

  去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发射前为“天宫二号”航天员系统提供高纯度氧氮混合气体的,是一台增压混气气源车,它关系着航天员的用氧安全。这台车的研制,就由“星箭航天”完成。

  去年6月,“长征七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星箭航天”为航天产业提供零部件配套到系统集成的飞跃。“这个工程的技术难度较高,主要是压力高、口径大、密封要求高、非标件多。我们根据发射场总体设计要求,结合本单位工艺条件,圆满完成了具体零部件设计及生产制造、安装、单体调试、系统调试、人员培训和售后保障等相关服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参与酒泉卫星配套装备生产的星箭,几乎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每一次载人卫星的发射。这些年,“星箭航天”为载人航天、嫦娥探月、载人深潜等工程和新一代战机、运载火箭、大型客机等的研制提供了技术保障。

  “星箭航天”目前有500多名员工,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就占到了100多人,公司业务遍布各大卫星发射中心。

  “星箭航天”董事长严国元说,“星箭航天”正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我一直在思考,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星箭航天能做些什么?”严国元将目光扩展到航空发动机领域——这是一项费时费钱的工程,能否成功也是个未知数,但他仍然决定一试。

  今年6月10日,“星箭航天”与兵科院宁波分院共同组建了宁波中星中东欧新材料研究院,引进中东欧专家团队和先进技术并在中国实现产业化,这个设在“星箭航天”企业大楼的研究院,将成为宁波航空产业发展的“智库”。

  “未来航空产业或成为宁波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将为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注入强大动力。”严国元说。


2016年的高洽会上,市民体验最新科技产品。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易鹤 王虎羽 宁波市科技局提供图)


标签: 军民融合;高新技术;科学成果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