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浙江在线李 华 赵会营 石全)镇海,一座向海而生、因港而兴的古老港城。
翻开中国地图,向东是大海的海天雄镇,是三江汇流的宁波出海口,是海岸线上的浙东门户,也是华东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
循着历史脉搏,千帆过尽的招宝山之侧,驶向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帆船从这里出江入海,在改革开放的春雷中,镇海港又成为宁波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区,如今,这里又成为“一带一路”大宗商品重要登陆地。
在新时期,镇海根据当前的形势和所处的历史方位谋发展,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城市经济带、港口经济带、创业者乐园、美丽新家园、都市后花园”建设。深入实施生态、创新、城市化、民生“四驱动”,实现环境、产业、功能、福祉“四提升”,努力把镇海建设成更具竞争力的港口强区,打造成更有幸福感的品质之城。
港口优势不断凸显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紧跟改革开放脚步的镇海,正是抓住了这一“资源”和“优势”互动发展的要义,牢牢奠定了宁波港口经济圈核心区的地位,成为宁波建设“名城名都”的先行者。
成果:物流枢纽港线上线下交易双双破千亿
以“港口强区”为指引,一座现代港航物流之城在甬江北岸悄然崛起。
作为国内少有的深水良港,镇海是开展近海大宗物资中转的理想基地。目前,共有大小泊位25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座,包括五万吨级液体化工专业泊位3座,是目前全国吞吐量最大的单体液化品码头。去年底,国内唯一以液化品为主要经营品种的保税物流中心也正式落户镇海。
2007年,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成立,镇海成为“江海陆”无缝对接的物流枢纽。十年过去,宁波(镇海)物流枢纽港围绕港口发展港口经济,主动融入“港口经济圈”,依托区域港口、交通、产业、区位等优势,积极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贸易港)、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物流港)、金融与信息支撑(智慧港)“三港合一”的现代港航物流服务体系。2015年,物流枢纽港线上、线下交易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
去年7月,宁波(镇海)物流枢纽港更是成功跻身首批29家“全国物流示范园区”,成为宁波唯一的国家级物流园。
行动:打造东南沿海
大宗商品重要登陆地
镇海是全国最大的成品油加工基地和国内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镇海更是依托港口物流、石油化工、商贸服务等核心优势,充分发挥石化开发区、物流枢纽港、北欧工业园等优质产业平台功能,扩大“一带一路”海外布局,打造“一带一路”大宗商品在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登陆地。
仅去年,镇海区就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石油和有机化学品67.7亿元,同比增长181.3%,占全区进口总额32%。
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企业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购买原油8128.93万吨,靠泊油轮546艘,双边总贸易金额约2820.31亿元。公司开发各类高端石化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出口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贸易畅通的背后,是镇海在“一带一路”引领下,呈现出的“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开放型产业格局。截至今年8月底,镇海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18个项目,投资总额4.47亿美元。与此同时,截至目前,镇海区已引进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35个。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制造强区的镇海,工业基础雄厚。但是,在新常态下,如何与时俱进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工业发展新优势,成为镇海的新命题。
成果:半年两个世界
500强项目花落镇海
随着镇海新城在宁波中心城区北门户崛起,镇海区吸引资本热度持续升温,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上半年,两大世界500强企业——中石化和林德集团联合打造的林德气体项目完成注册并正式启动,将投资8亿元在镇海建设空分装置,该装置的建设将有效提升镇海炼化公用工程配置水平,同时提升宁波地区镇海、北仑、大榭三个区域的工业气体供应可靠性,为宁波工业园区的良好运营夯实基础。
而在此之前,另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法国ENGIE集团,也入股镇海联盛新能源集团。此次股权交易完成之后,双方新成立的公司将投入300多亿元,到2020年预计开发超过40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
1~8月,镇海区引进内外资项目130多个,其中引进市外内资72.45亿元;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6家,总投资7.0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进度居全市前三。
行动:“六大攻坚行动”
为产业强根固魂
今年,是镇海区深入实施“一区两带三园”五年新蓝图的启动年,围绕“港口强区、品质之城”建设,一场产业强根固魂的战役也在镇海打响。
今年来,镇海区扎实部署推进“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攻坚行动。狠抓重大功能平台、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专项任务、重大改革项目、重大难题破解等六大攻坚行动,成为镇海培育新动能、拓展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主要抓手。全区共梳理出66项破难攻坚事项,各部门挂图作战,对标对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同时,镇海区紧紧牵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抢抓宁波成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有利契机,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旗舰式、支撑型、引领性的大项目、好项目。
按照“中国制造2025”镇海行动规划,未来几年,镇海将着力构建“3+5”新型产业体系,即巩固提升绿色石化、装备制造、纺织服装3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以工业设计创意为代表的生产型服务业5大战略新兴产业。
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加快。镇海区依托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一创业创新主阵地,积极用科技提升做强存量,用创业创新做优增量,通过发展城市经济,集聚智能制造、文化创意、新材料等产业园区和创业创新平台,再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成果:中官路
双创大街异军突起
在全国各地唱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声音”时,镇海一条双创大街喊出了“北有中关村,南有中官路”的口号。一年时间,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从概念提出,到宁波市委、市政府正式授牌,大街发展写入宁波市党代会及政府工作报告,获评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这条名不见经传的大街异军突起。
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的诞生,是一个自然集聚的过程。这里汇集了宁波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众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2017年,中关村运营单位之一的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南下”中官路双创大街,给这片土地带来了集群式创新。根据双方战略合作协议,启迪控股将充分发挥创新、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环保、大健康、数字经济等前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目前,这座没有围墙的科技园,已经吸引了10多个创业创新平台、100多名“国千”“省千”高层次人才、1000多家创新类企业、10000余名创业创新人才。
今年8月,作为双创大街核心区的镇海i设计小镇,被列入全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未来3年内,小镇将重点推进17个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其中今年拟投资逾10亿元。
行动:大手笔谋划
六大科创“高地”
为进一步寻找经济内生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自2012年以来,镇海区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支撑转型、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两条主线”,通过集聚人才、服务、金融等多项资源要素,构筑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西电宁波研究院暨西电宁波产业园、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中欧国际应用能源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宁波)中心、镇海中学校友创业创新基地“六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传统石化、机械、电子、纺织等支柱产业相融合,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截至目前,六大平台已全部投入运营,累计注册企业超过200家,注册资金18亿元(含虚拟注册)。累计引进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引进和培养“国千”8人、“省千”8人、市“3315”9人、团队6个,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
近五年来,镇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区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区属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从39%提高到68.8%,实现企业技术交易额14亿元。
品质之城呼之欲出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本着以民为本的发展情怀,镇海以民生驱动加快提升群众福祉,努力打造更有幸福感的品质之城。
成果:教育、医疗等
资源均衡化先行者
教育是镇海的一张“金名片”。在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镇海区一段上线率达到47.32%,二段以上上线率达到85.23%,在宁波市处于领先水平。镇海中学在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优秀人才培养上有新的突破,全省前100名学生达到38名。
2016年初,镇海区以全省最高分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评估,省教育厅网站“浙江教育在线”以教育基本现代化镇海样板为主题推介了镇海发展经验。镇海区还先后获得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县(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等荣誉称号。
在医疗领域,今年以来,镇海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随着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医疗设备更新提升,招宝山区域医联体建设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龙赛医院、区中医医院和招宝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联体模式运行,三家医疗机构形成了分工协作、双向转诊、分级就诊医疗功能格局,极大方便了百姓就医问药。
今年9月,《宁波市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作为医改先行者的镇海区被列为宁波市区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之一,推动更高水平区域医共体建设成为镇海深化医改的首要任务。
行动:民生驱动
加快提升群众福祉
在对接宁波都市圈过程中,镇海突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注重发展内涵和品质,努力建设功能设施完善、空间格局优化、发展能级提升、管理服务精细的新城区。同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区人民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建共享。
目前,镇海城市化率已上升到81%。大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实现区域大网供水、光纤网络全覆盖,骆驼、庄市片区城市核心区功能显现,宁波北部商贸商务中心加快建成。
公共服务加速向均衡普惠式转变,镇海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011年的1.55倍和1.64倍。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先后获评“全国法治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银鼎奖”等荣誉。创新推广的“微民生大服务”机制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基层治理模式,成为社会治理的先进经验。
我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镇海全省首创“审批三图”,推出“按需点餐菜单式导航”服务,让群众早知晓、办得快、超满意。以构架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为突破口,精密编织“搜索图”“办事图”“服务图”。通过制定全事项二维扫码攻略、推出“镇海易证通”掌上微信平台、制作分类审批导航一本通,打通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通道,全员“助跑”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惠民,有效保障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提升百姓获得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