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首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如何炼成?
2017年11月24日 09:41:56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张昊 谢敏军 王芳

制图 金雅男

余姚市实验学校小志愿者开展“你我志愿心,传递敬老情”活动。(余姚市委宣传部供图)

  “舜江楼上一徘徊,四面云山锦障开。”

  深秋姚城,山色醉人。生机盎然、文明祥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11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余姚市委书记奚明代表余姚人民,捧起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奖牌。

  民心所盼、众望所归。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余姚人民珍藏并且深感自豪的时刻。全国文明城市是由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综合评价一座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是最具影响力、最富含金量、最受群众认同的城市品牌。余姚更是全省首批、宁波首个荣膺此项荣誉的县(市)。

  数载磨一剑,功成非易事。余姚是如何走进“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拥有这张最闪亮的城市名片的?据了解,本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竞争尤其激烈,提名资格城市从上届的12个增加到163个。余姚又是如何脱颖而出,捧回这来之不易的全国文明城市奖牌?

  从2002年到2017年,十五年间,余姚一直走在“赶考”路上。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如何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成为余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与其他创建活动相比,“全国文明城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标准更为严格,综合性更强、含金量更高、难度更大,它对推动地区发展进步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余姚由此将文明城市创建摆上了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

  2002年,余姚创建成为首批省文明城市,随后又创建成为首批省示范文明城市、首批省文明市;2011年,余姚成为浙江省首个也是唯一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的县(市)。2014年,余姚以第三名的成绩遗憾地与全国文明城市失之交臂。

  然而这丝毫没有动摇余姚的“文明梦想”。这座城市的脚步一刻没有停歇,早日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也一刻没有改变。

  坚定不移、锲而不舍,抖擞精神再出发,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主要抓手来提升城乡环境品质、群众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内容,还被写入余姚市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久久为功者胜、建章立制者赢。更强的组织领导、更实的创建保障、更严的监督考核……余姚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10位市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部门(乡镇、街道)—基层单位(社区、建制村)三级创建工作网络,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组织领导体制。同时开展日常化、经常化的检查监督,对工作敷衍塞责、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

  该市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为了争牌而争牌,而是要通过创建这个载体,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

  在摘取这顶“桂冠”的征途中,余姚这座历史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城乡呈现新面貌,民生福祉得到了新改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也不断夯实,经验不断积累,城市环境品质和市民文明程度在创建中不断提升。

  这也让文明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余姚上下的行动自觉。今年3月,余姚组织了一次随机拦访式的文明城市创建民意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余姚市民群众高度支持认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98.89%的市民群众支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95.83%的市民群众满意文明城市创建效果。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2017年,余姚市再一次递交了文明的“答卷”。

  这张由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的创建工作所写就的答卷,镌刻着人民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终于获得了期盼已久的最高荣誉。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

  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草棚乱搭,垃圾遍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晚上出门一片黑,曾经是余姚市临山镇邵家丘村的真实写照。

  10多年来,余姚通过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文明的新风也吹进了邵家丘村。“路平了,灯亮了,地绿了,水清了。”村党总支书记黄宝康说,村里以“道德立村”为抓手,带领广大群众创先争优,人心不齐的“矛盾复杂村”如今变成了省文明村、省卫生村、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生态村。“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广大群众是参与者,更是最终的受益者。”

  邵家丘村的变迁,是余姚“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的生动注解。“让人民满意,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明城市创建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要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真正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对于创建中的难点,余姚实施精准化破解,不断为市民群众提供宜居环境。农贸市场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余姚市加强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商户文明经营。市民欣喜地发现,现在的市场,环境整洁了,摊位商品摆放整齐了,买菜也更加舒心了。以前,白山头临时菜场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差、乱设摊现象严重,余姚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开展整治,并新建了一处面积约4500平方米的疏导点,可摆放摊位170个,从源头上解决了白山头周边流动摊贩多的问题,同时也满足了周边群众的实际需求。

  从2014年开始,余姚大力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建立实体化运作的社区办,充分发挥市直部门职能作用、街道社区属地主体作用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作用,同时建立了住宅小区党支部、小区共建理事会、小区业委会“三位一体”的居民自治模式,小区治理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居民认同率大幅上升。

  潘伯勋老人在余姚南雷里社区南园小区居住了20多年。他欣慰地发现,自去年小区被列入余姚市政府的老小区改造项目后,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改造,以往道路破损、电线凌乱、停车不规范等现象不见了,小区还新建了老年活动室,让老年居民有了一个好去处。“改造后小区更舒适了,文明城市创建为群众办了实事。”潘老伯说。

  近年来,余姚还创新开展全民共建“美丽家园”活动,健全完善“一把扫帚扫城乡”的环卫体制,扎实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余姚每年划拨800万元专项奖励经费,深入开展全民共建“美丽家园”活动,截至目前,余姚市“美丽村庄”“美丽集镇”“美丽小区”创建成功率分别达到50.2%、52.4%、40.2%。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确定了472个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小城镇环境品位,让余姚的颜值更靓了。

  人人支持,人人参与

  姚城处处唱响文明歌

  余姚的文明城市创建,没有旁观者。在这座城市里,广大市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形成了文明创建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像爱护自己的形象一样爱护余姚的形象,像呵护自己的小家一样呵护余姚这个“大家”,凝聚起了文明创建的强大正能量。

  余姚开展了“好居民、好邻里、好地方”文明社区、“诚信为本、文明为先、服务为要”文明行业、“争做好村民、争当文明户、争创文明村”文明村镇等三大主题创建活动。同时,按照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有时间参与的要求,创设“万千百”文明城市创建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升自我。

  每月一次的“我为城市洗把脸”清爽行动,吸引了数万市民踊跃参加,他们认真清理卫生死角,捡拾白色垃圾,为城市容颜整洁挥洒汗水;

  千名机关干部和志愿者认真开展“文明出行”志愿劝导活动,城市交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加畅通有序;

  寒冬腊月里,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一群爱心人士已经忙碌开了,他们烧好一桶又一桶的热姜茶送到车站,为匆匆赶路的旅客驱寒送暖;

  286人组成的市民文明巡访员队伍,对公共场所市民行为、居住小区环境卫生和窗口行业服务质量开展巡访活动,如啄木鸟一般守护城市文明;

  在媒体开设了“四明聚焦”“姚城文明眼”等监督平台,设立城市文明监督热线,主动倾听群众呼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目前,每月平均接受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40余件;

  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百场文明城市创建主题晚会在余姚各社区轮番上演,这些以身边故事为素材创作的文艺节目道出了市民的心声,也引导更多的市民支持、参与文明创建……

  当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梦想和追求时,市民群众蕴藏的巨大热情便点燃了文明建设的燎原之火。随着一系列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大批品质社区、洁美村庄、文明窗口涌现出来。余姚市民惊喜地看到了城市悄悄发生的变化:丢垃圾的人少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市民多了;闯红灯的电动车、乱穿马路的行人少了,遵守交通秩序、维护交通环境的人多了;公交车上抢座位的人不见了,为老弱病残者让座的热心人多了……在余姚,随处可见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温暖景象。

  深耕厚植,道德育民

  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城市前行

  在抓捕毒贩过程中,左上臂肱动脉被刺穿,全身三分之一的血流在追凶途中,余姚市公安局阳明派出所民警胡建江用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守护正义,展现出感人至深的道德力量;

  余姚市梨洲街道双桥村村民张汉章不顾危险,冲入火场救出了邻居,而自己却身受重伤,见义勇为的壮举,令人动容;

  为了一份爱的承诺,余姚市低塘街道村民韩亚丽长年资助远在异乡的6名贫困孩子,即便身患重病,承受巨大经济压力,也从未停止资助的脚步……

  余姚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数不清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如同精神的明灯,引领余姚在文明城市创建之路上前行。

  源远流长的史前文化、光辉灿烂的姚江文化和气壮山河的红色文化,早已为余姚这方土地上的人民植入了文明崇德的基因。近年来,余姚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围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这一主题,不断提升市民群众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余姚建立了月评“身边好人”、季评“余姚好人”、年评“道德模范”的三级道德荣誉评选体系,评出的“余姚好人”167人中,54人被评为“宁波好人”,11人获宁波市道德模范称号或提名奖,17人入选浙江好人,1人被评为省道德模范,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德行”在余姚始终得到极高礼遇。余姚创新建立了“道德银行”,开展道德积分评定和道德信贷评审工作,为道德表现良好且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提供免担保、免抵押、低利率的信用贷款,累计1700余户农户获得“道德信贷”1.25亿元。余姚也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利用6位企业家捐资设立的“姚文德”基金褒奖好人好事,设立文明基金、孝德基金等民间道德基金140余个。

  注册志愿者12万余人,每年开展帮扶活动2500余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200多万小时……余姚的志愿者用点滴行动凝结为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闪耀在余姚每个角落。余姚还成立了市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建立余姚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开通市志愿服务网,推出“志愿余姚”手机APP,建成一批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点、社区志愿服务站、窗口行业志愿服务岗、志愿服务文化广场,着力打响“姚先锋”“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品牌。

  一点一滴的文明“细流”,汇集成了推动城市文明进程的“江河”。一江两岸,流光溢彩;街巷整洁,环境优美;志愿服务,扶老帮困;身边好人,弘扬新风……余姚的文明色彩越来越鲜亮,市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明显。回望余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历程,正是全民行动的文明接力,谱写了一曲以“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共建共享”为主旋律的文明乐章。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旁观者

  11月22日,余姚论坛网友“余姚一颗小螺丝”发帖称,“大早上在长安路看到去(除)牛皮癣的老大爷,为文明城市默默贡献。”

  从这位网友配发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这天早晨的长安路上行人寥寥,大部分店铺还拉着卷帘门。一家店铺前,有位老人躬身站着,忙着用手中的工具除去卷帘门上贴着的小广告。从侧面看去,老人的神情无比专注。

  网友“sweety晶儿”看到这张照片后马上跟帖,“原来是他啊,怪不得我们家店面卷帘门上(小广告)经常贴了几天就没了,万分感谢!”

  深秋清晨的街头,一位默默与乱张贴的小广告较着劲的老人,是余姚城市文明的一个小小注脚。

  从2002年成为首批省文明城市以来,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余姚终于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是全省首批、宁波首个荣膺此项荣誉的县(市)。

  这15年来,余姚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品质、群众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舒适宜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民文明程度也在创建中不断提升。

  正如余姚的决策者所言,“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为了争牌而争牌,而是要通过创建这个载体,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该市上下的自觉行动。98.89%的市民群众支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95.83%的市民群众满意文明城市创建效果。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共建共享,当人民成为文明城市创建最大的受益者,创建活动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标签: 文明城市;余姚;城市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