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浙江纺院有一个特别服装展 展示当年红帮进京的故事
2017年11月27日 08:19:21 来源: 中国宁波网-现代金报 记者 章萍 实习生 陆阳 通讯员 王国海

来自波兰托伦哥白尼大学的两位服饰文化学者在参观展览通讯员胡皓摄

  中山装、西服、大衣……昨天,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红帮文化艺术馆开出了一个特别的服装展览,这些衣服大部分来自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服装公司,其中不乏国家领导人穿过的式样。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次展览全面展示了红帮进京的不平凡历程。

  红帮裁缝创造了中国服装业上的多项第一

  宁波裁缝自十九世纪中叶东渡日本学习西服技艺,回国后在上海发迹,并逐渐延伸到其他国内城市。当时民间称外国人为“红毛人”,为“红毛人”制作服装的宁波裁缝就被叫为红帮裁缝。

  “20世纪40年代,上海外国人很多,西服业也因此很兴盛,西服店众多,其中宁波人占据了60%以上。”宁波服装博物馆副馆长李本侹骄傲地告诉记者,红帮裁缝创造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店”、“中国第一件西服”、“中国第一件中山装”、“中国第一本西服理论著作”、“中国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等中国服装业上的多项第一。

  去年是红帮进京的60周年,宁波服装博物馆与红都集团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红帮进京60周年特展”。这一次,他们把展览搬到具有服饰文化背景的本地高校。昨天,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红帮文化艺术馆300平方米的展厅里,展出了红帮裁缝各类服装工具、上海民国造寸牌女大衣、上海民国鸿霞牌女式大衣、民国荣昌祥牌大衣、民国培罗蒙牌大衣、陈振祥所制中山装、周总理中山装(1:1仿制)、毛式中山装(复制品)等。另外,我国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西服裁剪指南》、邓小平赠送王庭淼的果篮、西哈努克亲王赠送王庭淼的围巾等珍贵藏品也在展馆中央展台展出,其中还有一张毛主席寿衣订单,订单上仍然可见姓名:“主席”、“1976年9月9日”的字样,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

  改制的“毛式中山装”,深受毛主席喜爱

  相比去年在北京的展览,举办方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其中有个章节叫“红帮与红都”。这个篇章记载着一个往事。

  1956年,为了满足北京人民的生活和日益增长的外事工作需要,政府决定引进服装技术力量雄厚的上海服装技师,充实北京服装行业。1956年3月至4月,在周恩来总理安排下,上海市21家服装店整体迁往北京,208名红帮技师分两批进京,后来他们成了红都时装公司的早期技术力量。同年又从上海迁入12名服装技师,成立了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服装加工部。红帮进京后,精制男女西服,完全不同于中式服装的制作方法,引发了款式、面料、工艺等方面的创新。

  “你们都看过天安门城楼上那张毛主席标准照吧,那张照片中毛主席穿的中山装就是由红帮裁缝专门为毛主席改制的中山装,被人称为‘毛式中山装’,深受毛主席的喜爱。”李本侹介绍说,“普通中山装的衣领较高、领舌小,为了使毛主席穿起来舒适且不失领袖风范,给毛主席做衣服的田阿桐设计了一种新型衣领,即将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型衣领,并将领口增开到大概46厘米。”

  “红帮与北京”特展将持续到12月15日

  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不断的整合,当初21家服装店最终并为一家红都时装公司。他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许多服装,值得一提的是,该店的前三任经理余元芳、王庭淼、陈志康都是宁波人。

  “这家公司位于天安门旁,也是天安门旁的唯一一家企业。以前去红都做衣服都是要介绍信的。”李本侹说。

  现在,红帮技艺、红帮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红帮后人,成就了红帮故乡宁波服装之都的美誉;也成就了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底蕴。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让更多的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红帮的大工匠精神。这是我们引进特别展览的初衷。”该院红帮文化研究所所长冯盈之教授说。

  本次“红帮与北京”特展将一直持续到12月15日,欢迎大家前往参观。

  

标签: 纺织;服装;展览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