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让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
2017年12月15日 09:39:28 来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记者 董小芳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在宁海县岔路镇湖头村文化礼堂上演的精彩文艺节目。(周衍平 摄)  

  前不久,在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全省评出50个“示范文化地标”,宁波宁海县岔路镇湖头村文化礼堂、宁海县长街镇对岙洞村文化礼堂、海曙区洞桥镇沙港村文化礼堂、鄞州区塘溪镇童村文化礼堂、余姚市陆埠镇袁马文化礼堂等5家农村文化礼堂榜上有名。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农村文化礼堂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自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宁波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约900家,建设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已成为构筑农民精神家园的重要平台。村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社会管理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农村文化礼堂在管理、内容、功能等方面也不可避免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让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成为乡风民风的文明助推器,宁波在不断探索。

  一则提案:

  “搅活春水”面临四个难题

  在今年年初的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民盟市委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建议》。

  “文化的兴盛和繁荣,理所当然包括农村文化。而农村文化礼堂正是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民盟市委会秘书长陈化贤说。目前,宁波文化礼堂内涵建设还面临一些难题。调研中发现,有些农村文化礼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办喜事,偶尔有一些送戏下乡、节日村民活动等,功能少且相对单一,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解决。

  经过大量调研,民盟市委会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建议》中提出,让文化礼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加以改善和解决。

  首先是资金投入。《建议》认为,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对于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而言,如果没有一定的财政支持,后期维持正常运行将面临很大困难。

  以慈溪市白沙街道某村文化礼堂为例,其2016年度共开展宣讲教育5次,文化文艺活动7场,志愿服务3次,民俗礼仪活动3场,全年共计开展活动18次,比2015年增加3次,活动总支出增长4.5万元。可见,随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日趋完善、活动数量的逐年增加,相关经费也在不断增长。

  其次是工作机制。文化礼堂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文化思想阵地的资源整合问题,有利于把宣传部门、文化部门、体育部门门类众多的农村发展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整合。但是,有关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有待理顺,政府层面文化产品和服务“配送”机制尚未健全。

  三是内涵建设。调研发现,个别文化礼堂流于形式的问题依然存在,单纯依托村级力量无法支撑起各类活动。同时,各地在活动、项目、仪式的组织安排上存在着不均衡现象,有的活动安排过于频繁、密集,而有的则显得单调、冷清。此外,文化礼堂活动的参与群体有些单一,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结构特征,来策划和运作文化礼堂的活动,也值得深入探讨。

  四是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匮乏是文化礼堂建设尤其是后续运行的严重制约因素,专家指导队伍的匮乏影响了文化礼堂内容的提升和特色的打造,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待遇相对较低,致使其工作积极性和持久性不足,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也有待提升。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人。评价一个文化礼堂运作的好坏,最直观的标准就是‘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在’,这其中每一项都涉及‘人’。”陈化贤说,目前不少村里都是聘请年龄较大、热心文化活动的人来暂时承担文化礼堂管理员职责,缺少一支充满活力且相对稳定的队伍。“同时,活动也不够丰富多样。应该通过文化礼堂这个载体,把传统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公民道德建设推广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参与到文化礼堂内涵建设中来,使其真正发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标签: 农村;文化礼堂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