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商会党委组织园区企业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图片由镇海区委组织部提供)
党建项目、民生改善、实事工程,村社党组织书记领衔承诺、践诺落地——2017年6月,伴随着村社换届的落幕,被誉为基层版“焦点访谈”的镇海党员教育先锋影视频道《争当好书记》栏目“火”了起来。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近年来,镇海区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坚持绩效导向、注重资源整合、强化统筹联动,精准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增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区域攻坚破难、重大项目推进凝心聚力鼓劲、提供组织保障。
从点线建精、整片建强到全域均衡、全面提质,镇海用夯实基层的实践和推动发展的成效,将基层党建的“盆景”逐渐变成“风景”。
聚焦队伍:
选优配强“领头雁”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
曾经的“麻烦村”“问题村”庄市街道勤勇村,就在过去近4年间完成了一次“蝶变”。2014年,街道启用时年29岁的后备干部吴一峰挑“大梁”,并安排市“金雁奖”获得者、光明村党委书记郑绍琪结对“带徒”。“新官上任”以后,吴一峰从规范“三资”管理破题,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整治环境卫生,推行大厅集中办公,立马将人心聚了起来,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镇海区将村社干部选拔培养作为源头工程来抓,全面实施“领雁工程”和“能人回归”计划,构建选、育、管、用的组合“链条”。目前,全区82名村社党组织书记中,有省“千名好支书”12名,企业主和致富能人26名;82个村社主职干部全部“一职一备”,其他村社后备干部普遍2-3名。
与此同时,镇海区委在2017年10月首次设立旨在表彰培养村社后备干部的“好师傅”奖,全面推行师徒结对、挂职锻炼等制度,定期举办“先锋在身边”主题报告会,邀请各领域的“好支部、好书记、好主任、好师傅”登台现身说法,为基层干部培养树立鲜明导向、营造浓郁氛围。
谢勤本是镇海一家制造业公司的副总经理,在“能人回归”计划感召下,他拒绝了20万元年薪的优厚待遇,回到土生土长的蛟川街道清水浦村,当起了村里的后备干部。街道党工委书记梅海平、村党总支书记朱明章亲自与谢勤结成“师徒对子”,手把手帮带、实打实传经,使得谢勤迅速进入角色,并在去年3月当选村党总支委员和村委会委员。
不仅要从严管理,也要关心厚爱。镇海还制定出台《社工队伍管理办法》,实行“区级统一招聘调配、街道日常管理”模式,提高社工薪酬待遇水平;已面向村社书记竞争性选拔2名区管后备干部预备人选,拓展村社干部发展空间,引领基层干部实干、担当、有为。
建强支部:
迸发堡垒战斗力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
每月固定开展组织生活,每月当面交纳党费;一律不坐领导席、一律不主持会议、一律不作总结讲话,自觉服从主持人安排、自觉以普通党员入座、自觉交流思想体会……去年8月,镇海区出台规范机关党的组织生活“基本规则6条”,给党员领导干部戴上了“紧箍咒”。
一切工作到支部。2017年以来,镇海区先后印发机关、村社、两新组织等7个领域党建工作标准化要求,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深化开展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随着组织设置模式的调整,一场核心在提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能力、关键在回应民生诉求的社会治理的创新革命,正在镇海席卷。
村官手里的小微权力如何监督?农村党员如何树立规矩意识?针对这些基层亟待破解的难题,镇海专门出台农村“底线规则”40条,全面推广“村民说事”制度,“民主公开”管权,“主动问需”管事,“规矩约束”管人。
“每周开村两委会,每月开党员大会,每季开村民代表会议,重要村务大家说,村民心里亮堂了,我们工作也好做了。”谈起落实“底线规则”40条的好处,骆驼街道朝阳村党总支书记唐小明如是说。
支部是“本”,服务是茂盛的“叶”。2017年10月,投资1500万元、占地4000平方米的镇海“新三宝”服务社启用,率先开启众筹养老新模式,为老年居民提供27类特色服务——而这,也是该区全面推行“微民生大服务”的一个缩影。以群众个性化、细微化的“微民生”需求为导向,建立民情通晓、快速响应、限时处置、反馈评议的服务体系,去年镇海已累计办结回复“微事务”3500余件。
2016年,镇海又创新推出“网格党建”模式,打破按工业、农业、综合等行业划分支部传统,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为基础单元,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据了解,每个网格党支部由10至20名党员组成,全部在网格内就近居住,网格长担任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书记(组长)。
“小‘格子’激发大活力。”镇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网格党支部将党员联系起来,提供更多平台和载体,促使党员更好地为群众精准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据了解,镇海区428个网格党支部依托“连心解忧”等载体,走访群众6.4万余户,收集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问题建议500余条,已帮助解决1800余件群众身边事,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
新兴领域:
统筹扩面提质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起点。
“终于回归大家庭,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杜烨波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将组织关系转回户籍所在地,但在外工作的她,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2017年10月,镇海新城楼宇综合党支部成立,她得以回归党组织的大家庭。
镇海新城核心区有商务楼宇33幢、560余家商务企业、4200余名员工。该区在成立楼宇综合党支部的基础上,投资220余万元,建成1300余平方米的新城枢纽型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新城管委会、属地街道及村、企、社党建资源,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实事联商、公益联办、文化联动、文明联创“六大联动”,楼宇党建一下“活”了起来。
针对基层党建的薄弱环节新兴领域,镇海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经济活动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理念,组织覆盖从“有形”渐进到“有效”。在过去一年间,依托两新组织“奋战60天、集中抓组建”专项行动,镇海实地排摸两新组织12482家,新建党组织121家,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单建率达到100%,小微企业应建尽建率达到100%。同时,该区向非公企业选派315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了两新组织联系指导全覆盖。
在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由大街党工委统筹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辖区单位、园区、楼宇、商圈有关负责人有商有量,党建整体效应彰显。2014年,宁波恒隆高科公司党支部发起成立的首个“零基金”,每月第一个周三组织感恩日活动发动党员给基金捐款,目前已筹资42万元,先后资助300多名困难学生。与此同时,该公司党支部又作为重要发起人,向大街千余家企业“众筹”,成立大街“慧·爱”基金79万元,专门用于帮扶困难党员和员工。
“我们将全面开展基层党建全域提质年活动,持之以恒抓基层,求真务实打基础,在打造有影响力党建品牌上寻求新突破,在服务发展强党建实效性上实现新提升,努力为推动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建设美丽新镇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镇海区委分管领导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