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一江清泓向东流 “中国水周”专访宁波“水人物”
2018年03月27日 08:45:08 来源: 中国宁波网  

  陈伟在检测泵机。

  叶孝益在工作中。

  水是博大而包容的,不管流到哪个角落都能无缝地契合,宁波供排水行业中的“水人物”同样拥有水的特质,他们用专注为“五水共治”添砖加瓦,用真情诠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馈赠。

  今年3月22日至3月28日是中国水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来到宁波城管局供排水集团,专程探访了几位“水人物”。

  供水机修尖兵用专注诠释热爱

  陈伟,自来水原水分公司高级技师,1996年工作至今,爱好钻研的他用过硬的专业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设备难题。

  陈伟19岁大专毕业,通过定向招工进入自来水公司,在北渡泵站一待就是22年。

  由于供水规划调整,北渡泵站要改变定位,由主力转为备用。原先35KV进线通过主变降至6KV,再通过厂变降至400V的两级降压供电方式将不再适用。陈伟积极联系电力部门及设备厂商,会同多方对泵站变电系统技术改造方案进行协商。根据泵站实际情况,提出主变改所变用电的思路。通过线路改造将供电方式改成直接由35KV降至400V,这次技改每年为公司节约近25万元电费。

  去年6月,黄坛泵站遭受恶劣天气影响,7台德国进口的电动头因雷击损坏。返厂维修时间长、费用高,不及时维修的话会对整个宁波城区的供水造成严重的影响。陈伟召集机修班的能工巧匠,从各种途径查阅技术资料,依照图纸拆解电动头,并对每个零部件逐一进行测量、对比、分析、测试。确定故障元件后,从全国多个厂商平台调货,保证最短时间内将故障修复完毕。

  今年1月,北渡泵站接到国家电网的通知,称这里泵站采用的双回路供电设备未实现互锁功能,供电可靠性较低,急需整改。陈伟连忙组织机修班全体人员展开头脑风暴,从档案室借阅保存了20年的图纸认真探讨,有的说安装继电器,有的说增加模块进行保护。陈伟根据多年积累的维修经验,下了专业的判断,可以借助两台主变出厂时留有的辅助触点进行电气互锁改造。

  泛黄的图纸和褪去色彩的线路标号,丝毫没有影响他破解难题的决心,经过两天两夜的细致排查,终于理清了端子排和线路的正确编号,小心地接上四根电线,解决了外单位开价80万元的大难题。

  很多人觉得搞技术的人一般不懂生活,但陈伟却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并很会生活的人。身为宁波自行车协会副秘书长的他,在宁波自行车圈可是名声不小。

  记得有一年夏天,骑车下班的他,碰到一起摩托车抢包事件,当事人还没反应过来,陈伟早已蹬着脚踏板冲了上去,疾驰两条街终于抓到了人。他感慨地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技能还能用在见义勇为上。”

  城市“纳污”管道养护人

  去年7月24日,太阳炙烤下的甬城到处弥漫着热浪。排水公司泵站操作工叶孝益整理完工具,来到位于江北人民路的一个泵站工作。

  走到排水泵站内部的井口,里面传来轰鸣声。叶孝益的“主战场”不在井口,而是在10多米井内的最深处。“橡胶鞋是单位配备的安全鞋,虽然有点重、闷气,但是防滑、绝缘,安全有保障。”叶孝益边走边解释着。

  下到井底,刺耳的机器轰鸣声和阵阵恶臭让人深感烦躁。叶孝益放下沉重的工具包,大声地说:“最近居民用水量攀升,这个泵站的污水输送量也快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我们为此加大了检查频率。”

  只见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眉头一紧,身体靠近泵机开始仔细倾听。一会儿他眉头舒展开,大声地说:“我们检查泵机的运行主要是通过听,泵机运行的轰响声就像人的呼吸,有节奏,如果有像咳嗽那样的杂音,就说明机器存在故障,现在听来一切正常。”说话间,叶孝益拿上扳手、撬棍,对设备上的一些装置进行拆、装、调整平衡,对泵机进行保养维护。

  爬上地面时,叶孝益和他的同事已经满身湿透。叶孝益是班长,他让同事休息一会,自己却又进了“晾衣房”。

  “晾衣房”其实是给泵站设备提供电源的配电房,里面整齐安放着一排高大的配电柜,发出“嗡嗡嗡”的电流低鸣声音,内部温度直逼50℃。一侧一台大排风扇快速运转,不停地向机器送风散热,叶孝益拿着因多次汗水浸透又干、显得有些发黄的本子,记录着设备的运行参数。叶孝益说:“天气太热了,设备运行负荷大,通过参数对比可以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

  只见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原本湿透的衣服在热风以及高温的作用下,已经开始变干变硬,而流出的汗一会又开始浸湿衣服。10分钟左右,衣服上形成了一块块不规则的硬斑……

  八年真情为家乡播撒“春泥”

  可能每一个人的身边都会有一个叫张勇的朋友,今天的这个张勇是一位新宁波人,一名供排水集团职工。你一定想不到,这个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高材生,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张勇出生在甘肃会宁的一个小山村里,小时候家庭条件非常困难。“每天就啃着干馍馍,穿着打满布丁的‘破洞服’。”他笑着向记者讲述过去故事,“别看我现在从事的是水务行业,小时候老家可缺水。用水要走3个多小时到镇子里去挑,两桶水撑三天,这种生活放到现在是想都不敢想的。”是爱心人士的帮助,才让他回到课堂,昂首飞出了大山。

  2011年暑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勇帮着老乡给支教团队凑了物资。在活动中了解到,家乡很多人都外出打工赚钱,留下的孩子很多读不起书,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保障。埋藏多年的复杂感情一瞬间爆发了出来,他和两个朋友不谋而合,组建了春泥助学公益团队,为大山里的孩子助学筑梦。这一做就是8年。

  张勇每次做活动策划的时候,都会事先摸底调查,细致了解每名帮助对象的情况。

  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辍学在家,父母却谎称正在念书,张勇苦心劝说家长,希望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学校没有如约把课桌椅送达到位,他打电话给各级部门,逐级追溯落实;有家长打着大病的旗号想趁机捞一笔的,他坚持原则当场翻脸,及时追回看病用剩的钱款。

  截至2017年年底,张勇的公益团队已累计帮扶山区学校40余所、发放图书2万余册、发放新衣新鞋2000多件(双)、发放学习用品2000多件,为贫困家庭送去煤炭2吨……

  宁波晚报记者边城雨

  通讯员张良林涵朱彬彬/文

  记者刘波/摄

标签: 供水;泵站;尖兵;宁波;泵机;图纸;供排水集团;供电方式;家乡;生活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