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今年3岁多,是个话痨,也是个“小宁波”,宁波话说起来比大人还溜,可自从去年上幼儿园后,她变得有些沉默了。一问才知,原来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说普通话,她一口宁波话影响了交流,成了“异类”。
宁波人说宁波话,怎么就稀奇了呢?昨天上午,咚咚的妈妈马女士说起了这桩困扰她已久的事。“我们群里很多家长在家说普通话,家长不想让孩子学宁波话的原因是怕影响以后学拼音。我有些茫然,主要是担心孩子不合群,我在家时也跟孩子说普通话,但平时是我婆婆在带,婆婆不会说普通话,所以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宁波话。”
困惑
宁波人说宁波话,怎么就稀奇了?
马女士今年34岁,老家在千岛湖,定居宁波已有10多年。“我爸是千岛湖人,我妈是绍兴嵊州人,虽然讲方言,彼此也听得懂,但为了方便,两人习惯用普通话沟通。”她说,正因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从小就讲普通话。后来上学,学校里也不提倡说方言。
“不会方言挺遗憾的,我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说一种方言。”马女士告诉记者,咚咚爸爸是宁波人,婚后9年跟婆婆同住,家里交流时常是宁波话与普通话切换。
咚咚出生后,一直由婆婆照看,从牙牙学语起听到的就是宁波话。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孩子讲起宁波话来特溜,有时蹦出的老话连老公也听不懂。
因为身边的同龄小朋友开口就是普通话,家里人一直以咚咚会说宁波话为傲,可这种骄傲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反倒成了困扰。
普通话咚咚是听得懂的,可她开口就喜欢讲宁波话,小伙伴有时笑她“跟大家不一样”。“我怕她跟别的孩子合不来,在家只好引导她说普通话了,也难为了婆婆。”
“我们有个家长群,大家也交流过这个问题,有人担心孩子说方言,会影响学拼音,也有人觉得说不说方言无所谓。可是,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吧,如果大家都说普通话,听起来不是很单调吗?宁波人说宁波话,怎么就稀奇了呢?”
调查
不少家长对孩子会不会说方言无所谓
昨天,记者也在微信朋友圈做了一个小调查。在家里,家长跟孩子说普通话还是方言?半小时,16位朋友留言,其中13人表示孩子听得懂方言,但基本说普通话,另有3人说孩子方言、普通话都说得很好。
家住北仑的金女士儿子1岁多,地道的宁波人。家里请的阿姨来自金华,阿姨有时跟孩子交流,说金华话。对此,她很看得开,“我不介意,就当是传承金华方言好啦!”
王女士老家在台州,定居宁波好些年。在家,她和老公、儿子说普通话,但她觉得方言不能丢,于是每年会安排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把孩子送回老家,在老家,只说方言。另外,家里请的阿姨是河南人,儿子听得多了,还会说一些河南话。
“老公是杭州人,奶奶是海盐人,我是宁波人。家里三种方言,难道各说各的?孩子会很茫然吧,我担心会影响她说话,所以我们家里只说普通话。”姜女士说,对于女儿学不学方言,她觉得无所谓,普通话通用,何必纠结于会不会方言呢。
像姜女士一样,大部分人留言表示,会不会方言无所谓,也不会刻意去教。
观点
幼儿园园长: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说方言
“现在的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说普通话,有些方言说得很溜的孩子,在这个氛围下也不会说方言了。”海曙胜丰幼儿园园长郑爱凤告诉记者,虽然这是一个大环境,但会说方言应该是一件很骄傲的事,越小学,越容易学会。
说方言,会影响以后学拼音?生活在多语言环境下,会影响说话?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我们这里有个苏州插班过来的孩子,起初只会讲他们当地的方言,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有障碍。他完全听不懂人家说什么,挺自卑的,常常哭。结果,两三个月后,就学会普通话了。”郑爱凤说,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在这个年纪学习多种语言是很好的时机。一开始说普通话,在这基础上说更多的语言,也是智力开发的一种方式。
“我们幼儿园时常会让老师教孩子念宁波方言的童谣。在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说这宁波话。”
当然,郑爱凤也建议,不管家长跟孩子说的是哪种语言,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家长要做的就是多说,多和孩子交流,孩子听得多了,自然也就会了。
方言专家:方言面临危机,缺少的是语言环境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方言的文化魅力就在这里。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肖萍从事方言研究多年,是宁波方言数据库的负责人,“宁波方言正面临着危机,我们想找个能说一口纯正方言的代言人都非常难,这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问题。”
“方言是一种地方特色,是一种文化底蕴,对我们来说,也是地域身份的象征,不应该丢弃。”肖萍认为,缺少语言环境是方言危机的一个主因。现在夫妻中有一方是外地人的情况很多,家里一般讲普通话,孩子怎么有学习方言的氛围呢?“如果夫妻都是本地人,就有条件说方言,我建议家长在家能用方言跟孩子沟通。”
能不能说方言,要把握一个度,要看场合。学校课堂上,一定要说普通话,课间玩耍就可以用方言。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说宁波话,甚至老一辈里也有不少人在语音用词上与老底子的方言不同。在我看来,保护方言,就跟保护城市文化一样。”
我们能做什么?肖萍认为,除了家长的引导,学校也可以开设选修课,政府可以营造方言的氛围。宁波晚报记者陈烨
快评
莫让文物保护遗憾在方言传承上重演
不得不承认,从实用角度看,方言确实不如普通话好使。这就像国际间交往,大家都说英语比各说各的母语方便得多是一个道理。在人口集中的城市,普通话对方言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和其他方言一样,宁波方言也面临“宁波人说宁波话,怎么就稀奇了呢”的窘境。普通话推广到今天,对“孩子会不会方言无所谓”的家长越来越多,成为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的问题。于是,每隔几年,舆论场上总会出现“要不要保护方言?如何保护?”的辩论。之所以会有争议,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无论是专家、官员还是市民,谁都很难准确地预料到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后,保护或不保护方言对于情感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究竟会产生多大的损益?
在上世纪50年代,要是有更多的人像梁思成那样准确地预料到拆除北京城的巨大遗憾,这座古城或许可以保护得更为周全。而今放眼全国,像平遥那样得以保全的古城能有几座?同样道理,谁能保证那些今天对方言保护“无所谓”或者嚷嚷“让历史的归历史”的人士,若干年后对流失殆尽的方言不痛惜万分?
还有,方言越来越没有实用价值的说法并不科学。很少有人意识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绝大多数人平常用以思考的工具,正是他(她)从小学会的方言,而非后来学到的普通话或外语。在多数情况下,也只有用自己最拿手的方言,才能更慎密地思考、更精准地表达内心深处最复杂的情感。
其实,只要不将建设、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方言的保护、学习与传承在技术上并不是大问题。怕就怕为了所谓的“发展”而“大拆大建”,像当年毁损古建筑那样将方言弃之而后快,到时候就悔之晚矣。
退一万步说,就算后来的事实证明,方言并不像今天我们想象的那样值得保护与传承,也没啥好后悔的。想象一下,若干年后你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偶遇一位宁波老乡,那么,是他的普通话、英语还是他一口石骨铁硬的宁波话更能勾起你的乡愁?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激起你与他拥抱的冲动?你懂的。宁波晚报胡晓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