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流动人口专管员热情介绍居住证办理事宜。(记者 余建文 摄)
宁波日报4月8日讯(记者 余建文 镇海记者站 陈海群 通讯员 陆金妹)4月2日清晨,镇海骆驼街道西大河畔,一队奔跑者携风而来。41岁的霍飞紧跟队伍,不时和跑友交流几句,“‘九马’月底就要开赛了,得加紧练一下。”
来自四川绵阳的霍飞到宁波10多年了,如今在敬德村开店经营二手车生意。3年前,他加入了当地“九龙湖跑团”,“群里上百个跑友,有本地办企业的老板,也有很多像我这样外来打工的,大家跑在一起,互相以网名称呼,完全没距离感。”
毗邻骆驼城区的敬德村,汶骆路穿村而过。经过近20年的飞速发展,让这个恬静的水乡村庄成为繁华之地。“村里每4个人中,有3个来自外地。”村党总支书记林建民形容,6500多名外来客把敬德村变成一个“大熔炉”,“安定团结是基石,也是当下村庄管理的重点。”
每年3月是外来务工者进驻的高峰。这几天,村流动人口专管员董红光和同事一大早就手持“流管通”,对管辖片区的企业、出租房进行“拉网式”巡查,并对部分出租房重新喷漆编号。专管员章丽萍说,去年村里增加外来人口近千人,“好在技术进步了,用手机操作就能核对每一名外来人员的信息,与派出所联网监管。”今年,村里把出租房消防安全作为整治重点,陆续发放了近400个烟感报警器,并计划有条件地改造电动车充电装置。
安居方能乐业。早在7年前,敬德村便与企业合作,在寿山堂自然村建了56套公寓,探索为打工者营造舒适的家。前年投用的骆驼公寓实行宾馆化管理,室内空调、电视、灶具一应俱全。管理员王芴友说,公寓改造花了800多万元,370多套房子一经推出,被抢租一空,现在不少人排队等空房。来自安徽的小陈一家三口住在20多平方米的公寓房里,“每月租金560元,公司、个人各承担一半。”小陈和丈夫在敬德村住了8年,感觉“很落胃”,前年还花90余万元在骆驼红星国际广场买了房子,“要成为新镇海人了”。
走进“第二故乡”的外来者,内心怀揣一个成功梦。几年前,镇海在全市率先推出外来人口管理积分申评制度,今年升级到4.0版本,为外来者搭建个人奋斗的向上“阶梯”。“以前办居住证,是村里催着办,现在是主动来办,完全倒过来了。”林建民说,上级给予村和企业一定的赋分权,表现优秀的外来务工者能获得加分,享受子女教育、公租房等政策红利。公平、透明的评定体制,激励作用十分明显,把更多优秀外来务工者留了下来。
“在敬德村的10来年是我最幸福的时光。”来自四川的中年汉子申东,从一名普通的修车工,成长为当地新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厂长,管理着30名工人,今年准备考取技师职称。“厂领导腾出自家空房给我一家住,还帮忙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待我像亲戚一样。”申东言语间充满了感激。去年秋天,他购买的吾悦广场小区新房已经交付,准备把父母接过来,“算上老家的亲戚,我带出来在镇海落户的有10来个人,都不想走啦。”
去年,骆驼街道新增外来人口两万人,今年前3个月,又增加近4000人,是宁波人口增加最快的区域之一。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范骏说:“留人先留心。我们要用更主动的服务和丰富的公共产品供给,让外来者安居乐业,成就创业之梦。”
瑞虎精密机械公司创始人孔存虎夫妇是外乡来的创业者,10年打拼,两人从一台设备起步,发展到现在年加工收入3000多万元,还在湖北投资了一个占地20多亩的新厂。
10多年间,敬德村原先泥泞的村道变成通衢大道,逼仄的平房变为成行的高楼。在这里,村民和外来务工者共同打造着自己的幸福未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