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5月4日讯(通讯员 郑俊朋 王俊杰 记者 章萍)“昨天深夜,我们围绕在育苗池边,见证了两百多万尾银鲳苗孵化的过程!”昨天,宁波大学银鲳养殖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宣布了这个喜讯。
银鲳资源衰退极为迅速
银鲳属鲈形目,鲳亚目鲳科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海银鲳,肉厚、刺少、味佳,营养丰富,因其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已成为我国名贵的海产品。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过度捕捞,其资源量出现明显下降,海洋捕捞产量长期维持零增长,加之海洋环境逐年恶化,银鲳资源衰退更为迅速。
2013年浙江海区鲳鱼的捕捞量为8.5万吨,比2009年的12.6万吨减少近33%,按此速度,再过10年将无鲳鱼可捕,伴随野生银鲳渔获产量的日益减少,其市场价格也逐年上涨,目前市场价是五年前的十几倍,资源量的大幅减少将会使银鲳的市场价格再创新高。
打破银鲳“出海即死”魔咒
这个学生团队由39名青年学子组成,其中有两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7名硕士研究生、20名本科生。在宁波大学徐善良教授和王亚军副教授的指导下,攻克了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国内多个院士团队一直努力探索但未解决的难题,打破了银鲳“出海即死”的魔咒。这意味着我们实现了世界上首次规模化银鲳人工繁育,也意味着养殖银鲳的产业化指日可待。
在技术上,该团队将以海洋牧场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银鲳养殖和产业化技术领先优势;在推广上,在与宁波市内、省内最强的8家种质、种苗繁育企业合作基础上,进一步与互联网平台企业、香港宁波商会等机构接洽;在国际化路径上,目前已与北非阿尔及利亚、西亚科威特水产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和产业推广,不断巩固在银鲳产业化、基础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