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上线的“黑科技”——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抓拍系统,固定了所有违法证据。昨天下午,市交警部门向媒体通报了相关情况,通过大数据运用及科技手段创新,交警部门抓拍3月份至今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的违法行为共7800余起。
“现在宁波城区有六个路口设置了这个系统,行人或非机动车闯红灯,会被抓拍设备记录下来,经人工审核后进入违法库。7月1日开始,如果违法者拒不接受处罚,三个月内不缴纳罚款的话,将纳入个人征信记录。”交警部门道路秩序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老太闯红灯22次被罚440元
林老太家住海曙区,家中一辆电动自行车是她日常的出行工具。退休后闲来无事,再加上家距离天一广场不远,逛街买菜都很方便,这一个月来,她22次的闯红灯行为都发生在中山路与开明街口。
6月14日上午,她接到交警打来的电话,才知道自己闯红灯被拍了。当天下午,她来到交警队接受处罚。“一个月里闯了22次红灯。”当交警把证据和数据告诉她时,她也吓了一跳。依照相关法规,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每次处罚20元,林老太缴纳了440元的罚款。
而就在前天,鄞州区一位外卖小哥也为自己闯红灯的违法行为付出了220元的罚款。5月10日到6月6日,在钱湖北路与嵩江东路交叉口,为了赶时间送外卖,他骑电动自行车闯了11次红灯。
六个路口设了“黑科技”抓拍系统
“行人、非机动车违法一直以来是交通管理的难点、重点,同时也是道路交通伤亡类事故发生的重要群体。传统执法手段是民警上路查处,但难点在于效率低、难度高,违法者有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大数据应用和科技手段创新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尝试。”交警部门道路秩序处的工作人员说,去年9月份,交警部门开始运用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抓拍系统。目前,开明岗、河宁岗、中兴岗、印象城、槐树岗以及江厦桥东六个路口设置了这套系统。
行人或非机动车闯红灯,一旦被抓拍,将曝光在路口的LED屏上,同时经审核后进入后台的违法库。今年3月份,以鄞州河宁岗、江北槐树岗为试点,交警对抓拍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至今,全市已有7800余人因闯红灯被追处。
“这套抓拍系统,我们也将逐渐在城区主要路口铺开,下一步,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行为进行常态查处。”交警说。
7月1日起拒缴罚款会影响个人征信
闯红灯罚款20元,这个处罚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痛不痒,但记者了解到,7月1日起,拒绝接受处罚可能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据悉,下个月开始交警部门将对全市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处罚、缴款工作进行改革,实现行人、非机动车罚缴分离。按规定,15日内要完成缴纳罚款,若超过15日,每天按百分之三的滞纳金计算。另外,如果三个月内没有缴纳罚款,将纳入个人征信记录,同时依法启动强制执行手段。
快评
技术手段可倚重但不可迷信
通过技术手段曝光、处罚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近年来在深圳、福建、四川早已陆续推出。尽管公众对这种执法方式可能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仍有争议,但总体而言,肯定与褒扬多于否定与批评。
“抓拍执法”对于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痼疾的效果显而易见,甚至立竿见影,但长期效果仍待观察。说出来不怕那些“技术派”们失望,这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倚重,但不可迷信;想依靠这套抓拍系统,在短时间内将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率减少至私家车这般水准,也是难以实现的。
目前,宁波只有6个路口设置了这套系统,下步将在城区主要路口铺开。请注意,下步铺开的仅仅是“城区”和“主要路口”,换句话说,还有更广袤的乡间与更浩繁的“次要路口”,将在很长时间内甚至永远也不会安装。这就意味着,交警部门对于发生在那些路口的多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很可能依然无可奈何。
这么说并非否定这套抓拍系统的功用,相反,这套“技术神器”在文明进程中的助推功效不可低估:它传递出鲜明的荣辱导向,能有效地惩戒某些屡教不改者,更有助于打破当前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治理的僵局。只是技术之外的矫枉、宣传、引导、教育等其他工作仍然不可偏废,且须不断创新。只有市民真正将文明意识内化于心、文明习惯外化于形,才能实现交通秩序的长治久安。宁波晚报胡晓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