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深刻改造着“宁波制造”的生产流程。(易鹤摄)
今年上半年,宁波制造借网逆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多空间。
工业物联网基础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行业云制造平台等七大类“制造业+互联网”重点平台加速构建;公牛电器、中银(宁波)电池、欧琳厨房等一批甬企迅速推进制造与网络融合,为产品、服务和生产注“智”;全市六家主要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已超过32000家……
“制造业+互联网”究竟能产生怎样的化合反应?宁波制造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快一步、更胜一筹?盛夏时节,宁波实体经济愈加鲜活的场景引人畅想。
甬企“引网”遍地开花
“我们上半年销售和利润增长稳健,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今年营收预计将突破100亿元,说明公牛在这轮调整中,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公牛集团董事长阮立平介绍,面对成本上升和利润趋薄的“双头挤压”,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公牛集团大胆挺进新经济蓝海,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在生产、物流和销售端,通过智能化生产和O2O营销创新,实现了“不增加土地、不增加能耗,也能增加效益”。
虽然电商平台上的仿冒也让公牛集团吃尽了苦头,但公牛需要运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互联网是个工具,本身不会带来增加值,但是各行各业利用互联网,就会带来化学反应,一切行业都要利用互联网。”阮立平说。
与公牛集团一样,嗅觉敏锐的宁波制造业企业主动“+互联网”,着力适应新的生产和销售生态。笔者在中银(宁波)电池的黑灯智造车间看到,两条无人化智能生产线正以每分钟500节电池的速度高速运转,每个环节都是实时质量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即会自动报警,产品合格率可达99.99%。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一些过去达不到、做不好的工艺有可能实现。
互联网的融入,也拉近用户和制造业“后台”——供应链、设计和库存的距离,从用户需求出发,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借此跨出一大步。海天智造注塑云平台主打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客户提供灵活可变的智能解决方案。金丰机械构建在线云库,链接所有出售冲床产品,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
笔者采访发现,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甬企有运用互联网实现升级转型的经验,在“互联网+”大潮面前,身处市场前沿的企业借助对市场的体会和认知、对趋势的把握,主动以互联网思维校正原有的发展战略,立足质量、品牌,加速融入“互联网+”时代,已显出蓬勃发展态势,构成引领制造业发展方向的澎湃力量。
传统制造加速“逆袭”
笔者采访发现,传统制造业企业吸纳互联网后,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变化和重构——越来越多的企业重新审视原有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判未来制造业发展图景,以互联网思维作为诊断企业病灶、重构企业生产、供应、销售链的“利器”,抢搭这列发展快车。
作为“宁波装”创新转型的“模范生”,太平鸟通过“+互联网”、创意研发、时尚设计从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去年太平鸟集团实现零售收入258亿元,利税18.7亿元。太平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江平说,早在2008年太平鸟就率先布局电商,并逐步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高速发展。2017年公司电商全年销售额达22亿元,同比增长36%。特别是去年天猫“双十一”期间,太平鸟24小时销售额突破8.08亿元,同比增长31.4%,位列中国品牌时尚服饰第一位。
目前公司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线下门店有4300多家,形成了城市综合体、电商、百货中心、街店全方位的渠道优势。同时,太平鸟致力于主力终端形式的探索,一方面,在重点城市布局品牌集合店,将太平鸟女装、太平鸟男装和Mini Peace童装三个品牌集聚其中;另一方面,对现有门店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为传统的线下门店装上“智慧大脑”,成为消费者时尚选择的提供者和解决者。
“+互联网”,让太平鸟实现涅槃的同时,也让太平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明年,太平鸟投资六亿元建设的时尚创意研发中心将投用。未来,太平鸟将建立时尚学院,加速时尚产业人才的集聚和培育,同时建立时尚小镇,为宁波近两万家服装企业搭建一个大时尚平台,并通过大时尚平台驱动时尚经济的发展,助力宁波成为全国时尚中心。
业内人士指出,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实质上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在工厂车间以机器人代替人力,实现生产自动化,更意味着能打通生产与消费两个环节,最终建成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物理系统。
探索制造升级模式
随着国际竞争加剧,“制造业+互联网”已成为各国积极探寻产业融合创新的必争之地。宁波如何应对才能更胜一筹?
“我们已经在顶层设计、平台建设、技术应用、智能制造、企业上云等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深入探索‘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宁波模式和宁波路径。”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说。
近两年,我市相继出台《宁波市智能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宁波市“制造业+互联网”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19)》《宁波市工业物联网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19)》《宁波市智能制造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19)》和《关于推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制造业+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方向。
积极培育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创新设计协同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等本土重点平台。同时引进中控、和利时、华为沃土工厂、腾讯工业云产业基地等国内知名平台,全力打造“制造业+互联网”发展核心载体,加大引导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实现物联网络从局部试点到全市主要工业区和城区的全覆盖,夯实“制造业+互联网”发展基础支撑,为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的发展扫清障碍。
打造智能化制造大产业,实施智能化升级大改造,推进智能化诊断全覆盖,突破“制造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环节。去年,全市重点培育的“3511”产业发展良好,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均实现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
小微企业实现云计算初级应用,大中型企业通过移动化改造、互联网化升级、智能化提升逐步实现云计算深度应用,“制造业+互联网”生态越来越好。截至目前,我市在阿里云、中之杰等六大主要云平台上新增“上云企业”已超过32000家。
在这一次“互联网+”大调整中,我市将大力提升工业物联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工业软件研发能力、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通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试点示范,针对数据、网络安全等共性问题进行法律、标准、监管上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甬企对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认知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宁波制造的质量和品质,助推宁波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这种融合发展或将催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按需经济”,实现服务即时性、个性化,真正做到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易鹤 通讯员储昭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