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演艺市场良性发展尚待时日
2018年07月09日 08:11:53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崔小明

  宁波演艺集团创排的《十里红妆·女儿梦》去年11月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演出时受好评。图为演出剧照。(崔小明 摄)

  制图 金雅男

  今年5月中旬,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话剧《平凡的世界》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连演两场,这场备受关注的话剧在北京演出时一票难求,而在我市的自由票房(散票)大约只有60%。5月下旬,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猫》在宁波大剧院连演7场,票房收入与同类城市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宁波演艺市场在取得长足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一些“奖杯”和“口碑”俱佳的中高端剧目却频频遭遇票房“滑铁卢”,其中的问题值得深思。

  进入新世纪以来,宁波演艺市场在政府扶持、市场推动、观众支持下驶上了快车道。

  一批现代化大剧院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2004年,宁波大剧院建成,这是我市第一座现代化大剧院。2013年,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在东部新城崛起。再加上宁波逸夫剧院、凤凰剧院(现改名为天然舞台)、鄞州艺术中心剧院、白云剧院,中心城区的剧院分布合理、功能各异。与此同时,大剧院建设向区县(市)和乡镇延伸。大榭开发区大剧院、镇海大剧院、慈溪大剧院已先后投入使用。余姚和宁海均投入数亿元,正在建设以大剧院为核心的县域文化综合体。鄞州区五乡文化中心剧院、姜山文化中心狮山剧院和海曙区集士港广德湖剧院等乡镇剧院,设施先进、功能完备,能满足交响乐、大型舞台剧的演出需要,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接触高雅艺术提供了场所。

  有了硬件设施,如何把市民请进剧院?我市主要通过政府补助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据了解,我市各级政府对各大剧院的演出都有补助。宁波大剧院按演出场次补助,每场补助标准在5万元左右,如果是名家名团名导,比如梅花奖得主、华表奖得主担纲的演出,或是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剧目,演出补助最高可以达到8万元。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每年得到的补助额比宁波大剧院还多些。有了政府的补助,各大剧院可以通过高质量引进、低票价运营,让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国家级、世界级的艺术盛宴。此外,各大剧院开展各种活动来吸引观众、培育市场。宁波大剧院为了培育话剧市场,十多年来坚持举办宁波青年话剧周,今年开始改成了为期两个月的宁波都市话剧节。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打造了“市民音乐会”“打开艺术之门”“戏剧精品演出季”三大品牌活动。“市民音乐会”每月一场,票价一般不超过100元。“打开艺术之门”在暑期开展,针对少年儿童,票价低的只要30元。宁波逸夫剧院近年来每年举办宁波戏曲季展演活动和甬剧节等。多年的市场培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话剧、儿童剧、戏曲成为我市各大剧院的票房保证和盈利来源。

  本地院团建设丰富了演出市场。近年来,我市艺术创作市场异军突起。宁波市演艺集团创排的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广受好评。2016年,市演艺集团创排的话剧《大江东去》、甬剧《筑梦》、越剧《明州女子尽封王》三部大戏入围浙江省第十三届戏剧节决赛。2017年该团又创排了舞剧《花木兰》、歌剧《呦呦鹿鸣》,市场反响同样热烈。2015年,宁波市交响乐团成立,不到3年时间,已经形成三管乐团的建制,拥有90多名演奏人员,每年演出70多场,观众数万人。

  演艺市场呈现初步繁荣景象。据统计,宁波大剧院、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宁波逸夫剧院三大剧院,每家剧院年均自营演出(不算租场演出)110场、接待观众超过10万人次。2016年开始营业的镇海大剧院和2017年新开业的天然舞台成为后起之秀,在繁荣演出市场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宁波逸夫剧院托管了集士港广德湖剧院、五乡文化中心剧院、姜山文化中心狮山剧院等乡镇剧院,每家乡镇剧院年均演出50场次、接待观众4万人次。即使是位置比较偏远的大榭剧院,每年经营性演出也在50场以上。

  叫好的作品难叫座 繁荣背后隐忧重重

  宁波演出市场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有不少隐忧。宁波大剧院、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提到,一个良性的演出市场,中高端剧目自由票房(散票)要达到80%,但宁波一般只能达到50%。即使是国内外火爆异常的剧目,在宁波也难看到一票难求的盛况。

  所以,宁波各大剧院在经营过程中都做得比较辛苦,为了实现收支平衡,大家要绞尽脑汁拉赞助、找合作、推团购。宁波大剧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峰说,剧院成立以来,每年处于亏损状态,票房收入和政府补助加起来也抵不过演出成本和运营支出。2017年好不容易实现了首次盈利,但也仅仅是微利。各大剧院的负责人都提到,他们引进剧目时定的目标不是盈利多少,而是能否少亏,或者实现收支平衡,因此,剧院在引进高端剧目时都是斟酌再三。

  目前,中心城区的三大剧院宁波大剧院、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宁波逸夫剧院进行了错位发展,形成了各自的演出风格。比如逸夫剧院以戏曲类演出为主,宁波大剧院以话剧为特色,文化广场大剧院以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演出剧目为己任。但记者调查发现,各大剧院单场能够赚钱的主要是儿童剧、戏曲和话剧。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欣赏门槛比较低的话剧在我市有了扎实的观众基础。《青蛇》《暗恋桃花源》已多次到宁波演出,依然能取得较高的上座率。因为效益不错,艺术水准也高,话剧已占宁波大剧院和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演出总数的30%,成为两家剧院主要的利润来源。此外,儿童剧也占两大剧院演出总数的30%。儿童剧的制作成本比较低,而且一个孩子可以带动两个家长,上座率比较高。今年下半年将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上演的热门IP儿童剧《小猪佩奇》《超级飞侠》,目前的出票情况很不错。戏曲在宁波一直比较有市场,多年来形成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只要有名家名角,票价合理,上座率都有保证。

  尽管戏曲、儿童剧、话剧盈利空间比较大,但作为有品牌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剧院,除了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所以一些经典剧目,明知要亏本,也要硬着头皮引进。几年前,中国国家话剧院创排的《北京法源寺》在全国巡演,引进费用非常高,宁波大剧院想尽办法做了这笔赔本的买卖。但直到今天,郑峰还是觉得值。他说,舞台剧不像电视剧和电影可以拷贝,过了这个村往往就没了这个店,宁波这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高雅文化应该是城市的“标配”。宁波文

  化广场大剧院营销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只有看过了高质量的剧目,观众的眼光和品位才会不断提高。为此,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2016年引进了经典原版音乐剧《人鬼情未了》。该剧在上海可以连演一个月,在宁波却只演出了7场,平均每场的票房还是远不如上海。2017年,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继续引进经典音乐剧《保镖》,票房比《人鬼情未了》好了很多。这次话剧《平凡的世界》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上演,光演员就有100多人,设施设备装了七大卡车,装台过程历时4天。剧院有关负责人说,尽管成本很高,但这样的大制作还是要坚持引进,这是使命,也是责任。

  深度开拓演艺市场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业内人士分析,经典剧目叫好不叫座有多方面的原因。高雅艺术的消费群体大多是追求品位生活的知识分子,以公司白领、高校师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为主体。同一剧目在北京、上海可以连演一周,但在宁波第一场上座率还行,第二场就没什么人看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从年龄结构看,买票进剧院看戏的以“80后”“90后”为主,“70后”“60后”人群占比不大。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各年龄段的人都会买票看戏。据了解,文化消费的品位与从小接受的审美教育有关。北京、上海开展审美教育比其他城市早,积累到今天,高雅艺术的消费人群自然更多。此外,这个问题也和消费理念有关,很多宁波人更愿意参加娱乐性强的文化活动,比如唱卡拉OK等,对花钱去剧院看演出没有兴趣。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宁波市民的文化消费投入并不低,但其中50%是教育投入,演艺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此外,随着“00后”的成长,文化艺术消费的人群将会越来越大,演艺市场的前景会越来越好。业内人士认为,推动宁波演艺市场走向良性发展道路,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不遗余力地培育市场,扩大消费人群。总结宁波培育话剧市场的成功经验,分门别类继续培育音乐剧、舞剧、交响乐的忠实粉丝。据了解,宁波大剧院举办了“大师班”系列音乐会及名师“导赏课”等活动,请国内外知名的音乐家举办独奏或协奏音乐会,在观众中随机选出数人上台与大师交流。票价控制在80元至100元之间,普通家庭都能消费得起。宁波交响乐团为了培育市场,演出季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12场,票价最低只要50元。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设置了学生专座区,每场演出拿出50张票针对大学生销售,票价只要80元。此外,还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倡导文化消费新观念,激发居民文化消费的热情,涵养市民文艺消费生态。

  实施精准的文化消费补贴。2016年,我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演艺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去年,我市面向文化娱乐市场发放了一批文化消费券,拉动了消费,演艺市场同样可以借鉴这一做法。此外,同类城市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拿来借鉴。南京市对各大剧院引进的剧目进行补贴的办法是建立项目库,各剧院引进剧目只要列入项目库,市民购买时可以享受20%至50%的补贴。最近,南京大剧院引进了伦敦交响乐团,该乐团在世界交响乐团中位列第四,引进成本可想而知,但南京市民购买该场演出的门票,可以获得政府补助50%。一张500多元的票,只要200多元就可以买到。

  激活区县(市)和乡镇剧院,打造层次分明的演出市场。从硬件看,我市初步形成了市级、县域、乡镇三级剧院。市级剧院得到了充分利用,有些县域剧院和乡镇剧院利用效率不高。这方面,镇海大剧院的做法值得推广,通过资源盘活,让县域剧院开展自营演出。江北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区一级的演出单位,其经营性演出也搞得有声有色。

  加强剧目的原创扶持力度,创排在全国叫好又叫座的宁波品牌剧目。以打造“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影视之城”为契机,组织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鼓励用舞台文艺创作生产优秀地域文化作品。除了扶持国有艺术院团,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文化团体创排优秀的舞台节目。

  再为演艺消费市场添把火

  笔者有位老同学,大学毕业以后的20多年,一直在中美两国之间来来往往。这两天,他从目前的工作地上海前往美国东部作短暂停留,并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文字:“住在纽约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演出,百老汇(剧院)、卡内基(音乐厅)、林肯(艺术中心),还有各种‘脱口秀’,这点比在上海要强太多。”看了这段文字,长住宁波的我不觉莞尔。

  从演艺消费市场的成熟度来说,纽约比上海强太多,上海又比宁波强太多。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各年龄段的人都会买票看戏;在宁波,买票看戏的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中高端剧目的自由票房在80%以上,而宁波一般只能达到50%。

  培育高端演艺消费市场,我市一直在努力。2004年9月,宁波大剧院投用之初,我市的文化主管部门就引进了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7天共上演8场,观众上万人,票房收入超过600万元,可谓盛况空前。这些年来,我市一直通过政府补助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试图将更多的观众请进剧院看演出;各大剧院也坚持开展各种活动来吸引观众、培育市场。在政府的引导和各大剧院的努力下,目前,我市的戏曲、话剧等剧种的消费市场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培育演艺消费市场,同类城市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拿来借鉴。今年,成都市推出了文化消费积分补贴活动,市民买图书、看电影、看剧目时,能获得积分返还用于再消费,此举有助于市民养成定期进行文化消费的好习惯。

  诚然,文化消费的品位与每个人从小接受的审美教育有关。随着“00后”的成长,热衷于文化艺术消费的人群将会越来越大,我市演艺市场的前景也会越来越好。(王芳)

标签: 剧院;演出;宁波;文化广场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