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小秘密!
这个秘密很多宁波人都不知道。
(温州市的五马街)
大家都知道宁波的中山路是“浙东第一街”,而温州的五马街则号称浙南第一街。
去年开始,温州对五马街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对五马街进行文化挖掘的时候,温州人意外发现,五马街上有名的五味和、老香山、亨得利等温州老字号,其实在创办之初,都与宁波商人有关!
资金雄厚的宁波帮进入温州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新兴的宁波帮在上海的兴起,及其对周边经济影响的加强,温州商权开始从福建商人转移于宁波帮之手。《瓯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记录:“温州城内有四个会馆,即台州、江西、福建和宁波。宁波会馆最为重要,本口岸的贸易主要掌握在他们手中。”到清末民初,在温州的宁波商人实力超过了传统的福建商人。
因此,清末民初,温州工商业界有了“无宁不成市”的说法。宁波帮投入资金多,经营项目广,几乎占据所有重要行业。从清道光年间起直至清末民初,不论五马街、南北大街、信河街,温州市区的很多街巷,都有宁波帮的大户。
其中,宁波帮开设的老字号最多的地方,就是五马街。
温州“药行街”也是由宁波帮打造
五马街从建街至今已有1680余年,据说其得名与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密不可分的渊源。五马街地处温州城区最中心的黄金地段,街长400多米,两侧有14条小巷。
清末民初,宁波帮在温州涉及南北货业、药材业、酱园业、洋广货业、钱庄、银楼业等,在温州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还开在五马街区的老字号,如五味和、老香山、亨得利,以及如今开在市区各处的叶同仁药店等,都是当时的宁波商人在温州开设的。
根据《旧温州轶事录》记载,经营南北货的裕大行,是宁波籍的高麟如、戎献深、李韩英三人合开,职工人数最盛时达70余人。天津、镇江、上海、宁波、汉口、营口、福建等地均派驻人员。经营业务无所不包,存货之多远近闻名,经常堆满八个栈房。光绪末年有一堆栈失火,抢救出来的木耳布满花柳塘河;灾后剩余物资尚可开几家店。
再如药材业的叶同仁堂,是慈溪鸣鹤乡人叶心培于清康熙四年所开设,至1957年公私合营时,已近300年历史。其所以能如此经久不衰,是因其资力雄厚,又擅长经营,且重视商品质量和信誉之故。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温州中药行业的兴起,宁波帮功不可没。1868年,宁海香山药商李蔚在五马街西头四顾桥上岸(今大同巷口)开设中药店,并以家乡取店名“香山”。此后,大同巷渐成温州的“药行街”。现在,老香山堂成为五马街唯一保留的、较大规模的中药店。
在温州,宁波人开设的药行还有1803年慈溪人叶子渐开设的“叶三宝国药号”;1895年慈溪人叶苑新开设的三馀堂药栈,自制三馀神粬、午时茶、赛空条(眼药)等中成药,药效甚灵。
曾在温州捐资创办“永清小学”
在其他行业,宁波人在温州创办的著名老字号有: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由宁波人王植三、石仁孝、陈清澜在五马街开办的钱庄——公大当店。
1906年,慈溪杨王村人杨直钦,在五马街开设“五味和”分店,称为新号;同年,由五味和老店制蜜钱工人赵金乡,邀一董姓宁波人,在五马街中段开设了正丰和蜜钱店。
1922年,由宁波人创办的四明银行是当时温州仅有的两家银行。
1920年代,宁波人郑洪熹开设郑生记菜馆,名牌菜首推“宁式炒鳝”。
1932年,宁波人周伦昆到温州大街(现解放街)开设的亨得利钟表眼镜行,五马街(今29号)为其分部。经营范围延续上海“亨得利”,主要包括:钟表修配、眼镜批零,零件、货品,均从上海接运过来。
南北货业还有老春阳等;
药材业有大生堂、叶三宝、乾宁斋、天顺昶、沈义诚、新香山等;
酱园业有广和酱园;洋广货业有萃昶和、谦益康颜料号、中央大药房〔西药)以及施怡兴、通久、皋记、通兴等花纱号;
钱庄、银楼业有怡生钱庄、宝成银楼。
更难能可贵的是,宁波帮还建立“四明公所”、宁波会馆,作为宁波商人在温州长期固定的联谊组织。他们对温州的地方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给予很大支持,深受温州市民的称赞。据说,当年温州曾有一家“永清小学”,创办基金来源大部分是宁波商人捐献的。
温州老一辈工商界人士深有感触地说:“早先若无宁波帮,温州市面不可能这样繁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