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2018年07月22日 09:38:05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吴勇 卢文静

CshKG1tTamOAVg2FAAF4UnL5b1o195.jpg

杭州互联网法院庭审现场。记者 钱璐斌 于诗奇 摄

  浙江在线7月22日讯(通讯员 吴勇 卢文静)“叮……”,5月18日晚6时,一声清脆而熟悉的手机提示音,黏住了余姚法院执行干警李建达下班赶路的脚步。

  立即打开微信小程序“余姚移动微法院”,只见申请执行人王某爆料“人间蒸发”三年多的被执行人张某的定位信息正不断闪动。

  事不宜迟,马上行动。在定位导航以及王某实时提供的现场照片指引下,李建达第一时间锁定方位并抓获张某。

  短短半小时的执行过程,以摄影、摄像、语音、文字等方式,实时留痕于“余姚移动微法院”上,并同步向申请执行人推送执行节点信息。

  作为全国法院系统首个移动互联全业务生态平台,“余姚移动微法院”自去年10月上线以来,就成了余姚法院推进高效执行、彰显公正司法的又一利器。

  司法工作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15年来,余姚法院始终以“公平与效率”为目标,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规范司法行为,提高执行能力,让当地百姓不仅从判决书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还从判决书的执行中兑现公平正义。

  省高院执行局最新数据显示,余姚法院的民事裁判实际执结率等主要执行质效指标多年处在全省91个基层法院前列,执行干警20多年保持无廉政违纪违法纪录,是全省涉执行信访量最少的基层法院之一。

  聚社会力量破难题

  “我发现被执行人张某正在家中,最近他儿子办喜事,一时半会儿走不了。”5月15日,余姚法院执行干警王建浩接到了小曹娥街道执行协助员姚忠海的电话。

  此前,张某因拖欠黄某借款7万元,被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多次接到举报线索对张某实施抓捕却屡屡扑空,王建浩于是联系并委托当地执行协助员查找下落。

  找不到“人”,是困扰执行工作的首要难题。由上千名村镇干部组成的执行协助员网络正是破解之道。这些“姚忠海们”广布于大街小巷,是协助执行人员抓捕“老赖”的耳目。对于这个从2003年开始的探索,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给予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很快,这张网络延伸至余姚全市,23个乡镇街道的所属村、居委会实现全覆盖。这一做法在全省基层法院得到推广。

  队伍壮大的同时,执行协助员网络内涵也在丰富。如今,除了村镇干部,这支队伍中还可以见到来自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银行保险等机构的专员的身影。而除了找“人”,执行协助员们还得忙协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送达相关法律文书、调解执行案件等,正发挥着更大效用。

  有了这支队伍,执行工作从法院一家的事情变成全社会的事,而依靠全社会力量进行综合治理,余姚法院收获了事半功倍的执行成效。

  将执行晒在阳光下

  一周前向法院申请执行的案件,这几天就接到被执行人的和解电话。如此执行速度,大大出乎申请执行人张彩飞的意料。

  这是余姚法院推行分段集约执行的结果。分段集约,就是改变以往执行过程由单一执行法官“一人承办到底”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对各环节实行分段作业,将同类工作进行归集,交由专人负责,以工作的专人化、专业化实现案件处理流程的集约化。

  “执行工作成了一条‘流水线’,被分为执行启动、执行查控、执行实施和执行处置四个阶段,每个法官只要负责其中的一个环节,各环节都有严格的时效控制。”余姚法院执行干警徐忠飞在执行实施组,他的任务是:传唤被执行人并制作笔录、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

  “虽然手头的案件一点都没有少,但如今我们只需要专注于一块相对独立的工作,精力不会被分散,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徐忠飞说。

  高效之外,执行被晒在阳光下。“案件执行的各个阶段相互留痕、相互监督,每个阶段没有权力‘寻租’的土壤,杜绝了执行腐败的发生。”余姚法院执行局局长张建军说。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余姚法院落实员额法官团队制,正进一步探索“分段集约、繁简分流、类案集中办理”的执行新模式。

  出新招应对新花样

  公正司法,要打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哎哟,你看看,这不是那李某嘛,他竟然也是‘老赖’啊。”5月3日上午,一群居民围在余姚城区怡景花园小区的公告栏前窃窃私语,恰好被遛弯的李某父亲撞见,“那一刻,真恨不得钻到地缝里。”

  原来,为了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余姚法院创新执行方法,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特意制作成海报的形式,张贴到社区、村庄的公告栏及闹市区显眼的地方,以此方式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通过舆论方式敦促其履行法定义务,提高诚信意识。“我们特意选择在失信被执行人的住所地进行曝光,这样更具有针对性,让曝光效果更好!”

  大量群众的围观,让一直消极对抗执行的被执行人当天便向法官道歉,并表示会配合法院履行法律义务。

  为了防止“法律白条”,这些年,余姚法院的法官们可谓绞尽了脑汁:不能乘高铁、坐飞机,从单纯限制出境向护照作废、禁办扩展,从限制普通高消费向限制子女就读高额私立学校扩展……执行手段一招更比一招狠,让“隐身‘老赖’”成为“透明人”,倒逼“老赖”依法履行义务,同时积极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破产、保险、救助等制度完善,谋划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治本之策,逐步在全社会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体制机制。

  如今明目张胆抗拒执行的少了,但规避执行的手段花样翻新、隐蔽性强。“面对‘新花样’,我们见招拆招。”余姚法院副院长韩利荣表示,“基本解决执行难”已到决战关头,我们将如期打赢这场硬仗。


标签: 法治;法院;社会治理;执行;手机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