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移动微法院”始于余姚法院 一部手机打官司轻松搞定
2018年08月15日 08:31:49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董小芳 通讯员 钟 法 实习生 赵培卿

  原告、被告通过“宁波移动微法院”在线参加庭审。(董小芳 摄)

  徐胜男 制图

  法官展示“宁波移动微法院”4.0版本平台页面。(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人在非洲的被告通过手机与原告在线达成调解协议;身处深圳、宁波两地的当事人在各自办公室通过手机参加了第二次庭审……自从有了“宁波移动微法院”,“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头”就能解纠纷的场景,在甬上并不鲜见。

  “宁波移动微法院”始于余姚法院,于今年1月2日在我市两级法院全面推开,是全国首批投入实战应用的移动电子诉讼平台。集立案、送达、证据交换、调解、庭审、执行、查阅等诉讼流程于一体,让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成为可能。

  昨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宁波移动微法院”基础上打造的面向全国法院推广的4.0版本已在宁波两级法院上线运行。

  足不出户就可以打官司

  6月13日下午2时25分,镇海法院第11审判庭,法官谢国斌和书记员郑罗方正在紧张地准备开庭。

  下午2时30分,伴随着一声法槌敲响,庭审正式开始。与以往不同的是,偌大的法庭里,只坐着法官和书记员两人,原告、被告均未到现场,而是借助“宁波移动微法院”平台,以连线的方式出现在审判庭的显示器上。

  “这是一起房屋租赁案件,被告在镇海,原告在黑龙江。考虑到减少当事人诉累,我就建议双方通过‘宁波移动微法院’开庭。原告非常高兴,这样可以节省路费和时间精力;被告想着不用专门跑法院,也欣然接受。”谢法官介绍,双方通过视频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庭审进行得十分顺利。

  被告刘先生身在非洲安哥拉,因为民间借贷纠纷,今年1月份,他登录“宁波移动微法院”,在鄞州法院法官的主持下,与原告进行在线调解。达成合意后,法官将调解协议上传至平台,双方通过电子签名予以确认。

  身处深圳的原告律师,与身处宁波郊区的被告律师,在各自的办公室,分别登录“宁波移动微法院”,通过人脸识别,用手机参与宁波中院一起专利权案件的第二次庭审。合议庭成员在审判庭的电脑屏幕中见到了双方律师,身份确认、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一切顺利进行。

  通过“宁波移动微法院”,还可以“现场”见证执行。在一起欠款7000元的执行案件中,余姚法院的执行干警找到了被执行人的母亲。执行法官借助“宁波移动微法院”,以视频、照片、定位等形式,将老母亲清贫的生活状况及还款意愿向申请执行人“直播”。申请执行人当即表示愿意让步,双方达成了和解方案。

  “‘宁波移动微法院’集诉讼服务平台、司法协同平台、办案辅助平台、监督管理平台、司法公开平台等多个平台为一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移动诉讼服务,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申请立案、参与诉讼,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移动微法院开放透明的操作模式,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到公平正义,有力促进了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据统计,“宁波移动微法院”上线以来,已有十余万案件当事人体验了其便捷与高效。当事人在线申请立案25008件,在线签订调解协议和在线撤诉9122件,法官在线组织庭前会议、证据交换、开庭及询问5783件次,其中,跨省跨市调解或开庭1376件,跨国跨境调解或开庭11件。

  司法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以人为本的“宁波移动微法院”,大大节约了当事人、代理人的诉讼成本,减少诉累,让当事人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成为可能,被称为司法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从试运行开始,便利当事人、便利法官一直是‘宁波移动微法院’的宗旨。”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移动微法院”所有程序功能的开发,也都是围绕这一原则。经过多方探讨和试运行,最终确定设立了诉讼服务平台、司法协同平台、办案辅助平台、监督管理平台、司法公开平台五大平台。

  便利当事人,“宁波移动微法院”的诉讼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在线立案、在线提交证据、在线开庭、在线查询案件进展、在线接受调解、在线接收诉讼文书等,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据测算,“宁波移动微法院”运行至今,为每个当事人节约旅途用时2小时至10小时,节约差旅成本近千元。尤其对于孕(产)妇、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更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同时,“宁波移动微法院”具有可移动、跨时空的特点,也让案件审理由线下的面对面同时同步向移动端错时异步转变,使诉讼不再受时空和场域限制。当事人和法官可灵活安排诉讼时间和场所,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起诉、答辩、举证、质证、辩论、宣判等,方便当事人利用非工作时间、碎片化时间参与诉讼。在一起案件中,居住在美国洛杉矶的被告,由于工作安排和时差原因,对原告提交的证据,可在美国时间第二天早上发表质证意见,审理过程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同时同地同步。

  便利法官,“宁波移动微法院”可让法官在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进行办案,突破传统办案方式的时间、空间限制,碎片化时间得以利用,办案场所更加灵活,送达诉讼文书更为便捷。促进了人少案多的矛盾化解由“靠人力增量”向“靠科技增效”转变,有助于提升司法效率。

  送达难,一直是法官办案中不可回避的痛点。在一起离婚案件中,被告张先生常年在非洲加纳做生意,如果走涉外送达程序,往往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如今,法官把张先生引入“宁波移动微法院”,起诉材料一键送达。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微信送达各种诉讼材料62640件次,大幅提升了送达效率。同时节约送达成本,平均每年可为我市两级法院节约送达费用约500万元。

  “宁波移动微法院”极大地减少了法官的事务性工作,使法官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在收案增加8%的情况下,案件的平均审理天数下降了11%。

  值得一提的是,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诉讼需求,进一步规范“宁波移动微法院”的运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制定了微法院诉讼规程,全文共75条,涵盖全部诉讼环节,对移动电子诉讼进行规则重塑,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原则、司法效力等,让足不出户打官司有据可依。

  此外,“宁波移动微法院”上线以来,积极与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平台对接,已吸纳534名特邀调解员、2415名律师和近30个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进入,大大增加了调解中沟通的频次。据统计,双方都被引入“宁波移动微法院”进行调解的6037件案件中,调解成功4933件,成功率达到81.71%。

  “宁波移动微法院”全程公开、沟通充分、全程留痕的特点,也进一步拓宽了司法公开的范围,大大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公开不够、沟通不畅所产生的问题,让当事人在全流程、同步性公开中看得见、感受到公平正义。

  升级打造全国版“移动微法院”

  毫无疑问,“宁波移动微法院”是司法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将诉讼由传统的低效、烦琐、高成本推向了电子时代的高效、便捷、低成本,对规范司法行为、增进司法为民、提升司法公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宁波移动微法院”自上线以来,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今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我市两级法院为全国法院唯一的“移动电子诉讼试点”。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我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全国联合项目组,在“宁波移动微法院”的基础上,深度研发更为成熟的移动电子诉讼平台,向全国各地法院推广。

  昨日,“宁波移动微法院”4.0版本即全国版正式在我市两级法院上线试运行。“它以宁波实践为蓝本,能够紧密结合当事人、法官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需求,始终贯穿便利当事人、便利法官的原则,具有‘更强大、更安全、更便捷’的特点。”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功能更加全面,从立案到归档、从一审到二审各个流程全面贯通,实现大部分诉讼功能集成化,立案、送达、调解、证据交换、开庭到执行6个审判流程和14个重要执行节点都可在“宁波移动微法院”上进行。 其次是操作更加简单,大部分环节可一键操作,一步一引导,真正实现便捷的“指尖诉讼”。再次是节点可视化,使得整个办案过程阳光透明。

  “‘宁波移动微法院’诞生时间不长,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移动电子诉讼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其功能的不断升级完善,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将享受“指尖诉讼”的便利。

  政务服务也应有 与时俱进的革新意识

  人在国外,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参加法院组织的庭审、调解等诉讼流程,让打官司“一次都不用跑”成为可能。“宁波移动微法院”的打造,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创新,司法治理机制的创新,更是新时代司法为民服务意识的呈现,它为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注入了新经验。

  提起打官司,很多人怕“烦”,起诉、立案、调解、庭审、执行……整个诉讼流程下来,得花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了“宁波移动微法院”,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既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的诉讼服务,降低诉讼成本,畅通举证渠道,减轻法官的工作压力,又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及人民满意度。“宁波移动微法院”上线半年多,就有十余万案件当事人进行了体验,这便是其受民众欢迎的一个有力明证。

  新媒体时代带来工作方式方法的变革是大势所趋,如果政务部门以为自己“仅此一家”,服务上抱残守缺,不能与时俱进,势必会阻碍社会发展,虽然谈不上被“淘汰”,但注定会被诟病,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最终损害政府公信力。

  可喜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利用手机App等多种功能,搭建各种平台,方便老百姓办事。但愿政府部门增强与时俱进的革新意识,使政务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标签: 宁波移动微法院;移动;法院;宁波移动;庭审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